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今年以來,在持續的擴大內需政策和“入世效應”的綜合作用下,我國經濟保持了良好的運作態勢,經濟運作的多項指標結果好于預期。主要表現在GDP加速增長,工業增長速度持續上升,固定資産投資高速增長,外貿進出口增長強勁。更值得關注的是企業經濟效益下滑的現象在4月份有所緩解、在5月份以後得到扭轉,6月份以後經濟效益增長出現了整體回升。同時,消費需求出現了回升,物價降幅有所減小。但經濟運作中通貨緊縮和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仍然很大,就業形勢尤其嚴峻。總體上看,今年經濟扭轉了去年的增長速度持續下滑趨勢,經濟運作形成了回升的態勢,經濟景氣度持續向好。

    形勢:

    多因素拉動經濟增長

    今年在經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經濟運作之所以出現止降回升、並持續加速增長、多項經濟指標好于預期,主要有如下幾個新的因素影響經濟運作:

    在加入WTO效應的作用下,在世界經濟復蘇的國際環境影響下,外貿出口出現了持續加速增長,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明顯大於去年。1-9月份出口2326億美元,增長19.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2.4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00億美元,同比增加66億美元,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擴大,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有生力量:前三季度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39萬億元,同比增長2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2.2個百分點。上半年外貿出口拉動工業增長2.2個百分點,三季度出口交貨值增長進一步加快、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繼續提高:7月份出口交貨值增長23.7%,8月份出口交貨值增長進一步提高到24.9%,9月份出口交貨值增長26.9%,三季度出口交貨值拉動工業增長近3個百分點。外貿出口的快速增長,是2002年經濟運作新出現的重要亮點之一。

    汽車消費的高速增長促進了工業及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今年以來,我國汽車銷售特別是轎車銷售出現了創記錄的高速增長,1-8月份汽車銷售量達207.6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32.2%,其中轎車銷售68萬輛,同比增長41.8%。轎車銷售中個人購車比重超過65%,個人已經成為汽車消費的主力。受汽車消費快速增長的影響,1-8月汽車産量達到202.8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32.7%,其中轎車産量達到63.82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42.6%。汽車工業的快速增長,有力地拉動了工業的增長。1-8月份,汽車工業所屬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4.4%,拉動工業增長1.6個百分點。汽車工業成為僅次於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而位於第二大的拉動工業增長的行業。汽車消費和汽車工業的快速增長,成為今年經濟運作中另一個新的亮點。

    民間投資出現快速增長。2002年上半年,集體和個人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15.8%和19.4%,增幅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7.1和12.9個百分點;集體和個人投資對整體固定資産投資的貢獻率為23.8%,比去年同期提高8.5個百分點。在今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的21.5個百分點中,集體和個人投資的增長就拉動了5.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加2.8個百分點。第三季度,民間投資的增長繼續加快,前三季度累計集體和個體完成投資增長18.0%。民間投資的較快增長不但促進了今年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高速增長,而且顯露出民間投資將要啟動的跡象,預示著投資自發增長的良性迴圈有望在近期形成。民間投資的快速長,是今年經濟運作另一個重要的新的亮點。

    國有經濟投資的快速增長。今年也是本屆政府的最後一年,各地因此也加快了在建項目的進度,以期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完成相應的工程項目。例如,國家計委明令要求今年大部分國債項目要在年底完工。因此,今年國債資金下撥進度快、各地配套資金到位及時。2002年8月底,全國累計下撥國債資金超過1000億元,國債資金下撥的力度和速度明顯大於去年,因此促進了今年國有經濟固定資産投資的高速增長。同時,去年第四季度國債資金比較集中的投放,有許多資金在今年前期形成投資的工作量,客觀上也造成今年投資的較快增長。

    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拉動力度明顯增大。今年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拉動力度明顯增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國債資金的實際利用力度比往年大:今年國債發行規模雖然與2001年一樣多,均為1500億元,但去年的國債資金由300多億元轉入今年,而今年的1500億元國債資金的投資下項目完成的進度遠遠快於去年,大部分國債項目要在年底完工,基本上沒有多少國債資金轉入明年,因此今年國債資金的投放實際上比2001年多近300億元,國債資金投放的大幅度增加,有力地促進了今年投資的較快增長,進而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第二,財政減稅幅度較大,企業負擔減小,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度加大。今年前9個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0.9%,增幅同比減少了13.3個百分點。1-9月份財政支大於收327.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20.4億元,即今年財政收入通過減少稅賦的形式,使企業和個人的相對收入增加720.4億元,或者説是減少了企業和個人720.4億元的負擔,客觀上相當於國家增加了財政支出甚至比增加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還大。上述兩項合計,今年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大於去年。

    環境:

    有利因素多於不利因素

    經濟運作的有利因素

    1、世界經濟的復蘇有利於改善我國經濟的運作環境,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增長

    從目前國際經濟形勢看,隨著美國經濟及世界經濟的復蘇的持續,2003年美國及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將進一步提高。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世界經濟總體2002年將增長2.8%,2003年的增幅則將為3.7%,其中,美國2002年的經濟增長率將為2.2%,明年將為2.6%;歐元區2002年的經濟增長率將為1.1%,2003年將為2.5%,而德國2002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僅為0.7%,2003年則將達到2.1%。日本經濟2002年的增長為-0.5%,2003年將增長1.1%。總體上看,2003年世界經濟及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均將好于2002年,我國經濟運作的環境將進一步改善,這將有利於2003年我國經濟的持續快損增長。

    2、美元貶值有利於提高我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我國外貿出口的增長,有利於我國經濟的健康運作

    美元自今年年初開始逐步走軟,由於我國人民幣與美元有相對穩定的掛鉤關係,因此美元的貶值也就意味著人民幣對其他貨幣一定程度的貶值,而美元貶值在短期內有利於我國擴大出口:首先,我國出口商品大多具有成本與價格優勢,作為生活必需品,這些勞動密集型産品往往受消費者收入下降影響較小;其次,我國機械行業等産品已經在國際市場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美元貶值將使這類行業産品競爭力進一步上升;第三,隨著美國經濟投資吸引力的弱化,國際資本關注新興市場的需求,為我國擴大市場規模帶來新的機遇,而新投資帶進的新工藝、新技術,更會有效增強出口産品的競爭力。

    3、加入WTO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的外貿環境,有利於我國充分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國際國內兩種資源,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加入WTO及有關促進出口措施的影響,使我國外貿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保持了出人預料的快速增長。一方面,加入WTO使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産品品質和功能與國際先進水準同檔次的機電産品和高科技産品的出口環境大幅度改善、出口額在短期內大幅度增長;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傳統的紡織、服裝、輕工産品等産品的出口將由於各種關稅及非關稅壁壘的逐步減少而穩定增加,這將有利於我國外貿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同時,加入WTO有利於我國加快改革開放的速度、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使市場經濟機制將更加完善、經濟管理體制進一步與國際慣例接軌,這種體制環境有利於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另外,我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更加公開、公正、透明的政府管理體制對外商直接投資會産生更大的吸引力,這將有利於2003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4、經濟自主增長的力量逐漸加強,有利於經濟的健康增長

    今年以來,市場機制引導的經濟增長的成分不斷擴大,而且這種趨勢有逐漸擴大的可能。首先,消費結構升級擴大了産業發展的空間。2001年與1998年比較,城鎮居民家庭擁有的行動電話增長900%,家庭電腦增長250%,家庭汽車增長100%;農村居民家庭擁有的彩電增長67%,摩托車增長83%。消費結構升級對房地産、汽車等形成了越來越大的拉動,促進了相關行業的高速增長。除了房地産、電子通訊産業等原有的拉動經濟增長的産業之外,今年汽車産業又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産業。同時,消費結構的升級也加速了産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今年機械工業、電子通訊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的快速增長及其産品出口增幅的大幅度提高,説明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結構升級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這是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從發展來看,這些産業在一定的時間內將保持對經濟增長的強大拉動力量,特別是汽車工業,將在近幾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次,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和民營經濟的發展,使市場主體的活力逐步增強,股份制企業經濟連續幾年的快速增長、民營經濟在近兩年的崛起、外商投資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等實際情況均證明了這一點。從目前來看,房地産的投資與消費需求、汽車的投資與消費需求、電子資訊産業的投資與電子資訊産品的消費需求、民間投資和外資企業的投資與機電産品及高技術産品的需求等已經形成了比較良性的産銷迴圈,可以有效地促進2003年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增長。第三,企業的投資信心有所增強。今年以來,我國企業家信心指數逐季上升,在一季度出現明顯回升後,二、三季度保持平穩上升態勢,三季度信心指數已經接近歷史最好水準,達到121.8,分別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2.6和6.4點,表明企業家對經濟發展信心增強。前三季度集體和個人投資出現近幾年來罕見的高速增長,也説明市場機制在目前的作用明顯大於去年。從發展來看,民間投資快速增長的勢頭在近期將保持下去並有可能進一步強化,經濟增長中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還將擴大,這將有利於明年經濟的健康、快速增長。

    經濟運作的不利因素1、世界經濟仍有不明朗因素恐怖襲擊的陰影及可能隨時到來的攻打伊拉克都會對美國經濟造成深遠的影響。在美國經濟顯出種種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歐盟和日本也在經受著經濟困境的折磨,而目前美元的疲軟更是讓這兩個經濟體有苦難言。這種世界經濟狀況給明年世界外貿活動增添了更多的變數。因此,中國明年的經濟運作將會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這種不利影響主要反映在對外出口方面:世界經濟貿易形勢的動蕩將促進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強。由於中國出口形勢的出色表現,將來在世界貿易戰中無疑要受到最大的衝擊。最近中國出口日本蔬菜的農藥殘留問題、出口南韓的大蒜問題以及不久前出口到歐盟的動物源性食品問題都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集中體現,這中形勢的發展將不利於我國2003年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

    2、國際政局不穩及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將影響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

    目前,美國一直在宣傳、策劃攻打伊拉克,並在外交、軍事上做準備。如果美國攻打伊拉克,一方面可能引起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反對和敵視,産生美國與阿拉伯世界的對抗,從而引起全世界範圍的局勢的動亂;另一方面,一旦發生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伊拉克作為石油生産大國和石油輸出大國將中斷對世界的石油供應,這將會引起全世界石油供應的短缺。更為嚴重的是,如果盛産石油的海灣阿拉伯國家一致與美國的戰爭進行對抗、中斷對美國及其支援國的石油供應的話,則有可能引起全世界的石油危機,這將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的復蘇,我國經濟的運作也將受到無法回避的影響:一是作為石油進口的大國和潛在石油進口的大國,石油價格的上升將大幅度增加我國石油進口的開支;二是石油作為重要的生産資料和主要能源,其價格的上升將影響我國物價的上升,從而增加企業的成本、減少企業的效益;三是存在石油危機的隱患,引起全球經濟的哀退,惡化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

    3、下崗失業壓力有增無減,影響居民的收入預期與消費信心,不利於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

    當前,産業結構升級推動下經濟增長加速但就業壓力有增無減,就業問題不僅是當前經濟運作中的突出問題,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不可回避的主要矛盾之一。在未來5年內,全國新增勞動力將達到5000萬人,而新增的勞動就業崗位遠遠小于這一數目。據有關部門對59個大中城市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分析表明,每個求職者面臨的崗位是0.65個。由於結構性改革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和入世推動的産業結構調整加快,結構性失業人員增多,同時,2003年還有一定數量下崗職工將離開再就業中心,就業壓力在明年有增無減,城鎮登記失業率可能繼續上升。

    總體分析,今年後期及明年國民經濟運作的有利因素多於不利因素,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正面影響大於負面影響,因此2002年後期及2003年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

    展望:

    經濟增速變化不大

    根據明年國民經濟運作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內容與力度的不同選擇,充分考慮緩解就業壓力的工作要求,結合對經濟運作的發展趨勢及主要影響因素的分析,我們測算了2003年國民經濟高、中、低三個不同增長方案。

    中方案:GDP增長8%假設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3年仍發行1500億元建設國債,財政赤字保持2002年3100億元的規模,但財政赤字佔財政收入及GDP的比重將有所降低,同時貨幣供應量增幅比2002年有所提高。從國際環境上看,此方案要求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保持相對穩定,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保持溫和復蘇的趨勢。在上述條件下,2003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將增長8%,增長幅度比2002年提高0.1個百分點,並保持2002年的經濟景氣向好趨勢,新一輪經濟增長週期溫和啟動。投資、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名義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長幅度將略有提高。通貨膨脹率仍將保持低位,但已扭轉物價持續下降的態勢,其中零售物價將與2002年基本持平,居民消費價格比2002年上漲0.5%左右,企業的經濟效益將繼續改善,就業壓力增大的矛盾將有所緩解。在這一方案中,第二産業的增長幅度快於GDP的平均增幅1.6個百分點,是經濟增長的絕對主力。由於經濟景氣有所改善,經濟運作的活躍程度增加,第三産業的增長加快0.6個百分點,但其增長速度仍明顯慢于GDP的增長速度,兩者的差距為0.6個百分點;第一産業將保持穩定增長。

    本方案的優點是兼顧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品質,在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同時,壓縮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減小財政可能出現的風險,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的壓力。這是一個相對穩健的方案。

    高方案:GDP增長8.5%假設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略有擴大。2003年將發行1750億元建設國債,國債規模比2002年增加250億元。在這個方案中,2003年財政赤字將擴大到3350億元,比2002年增加250億元,但財政赤字佔財政收入及GDP比重並沒有上升。同時在這個方案中貨幣供應量增長幅度將比2002年出現明顯的提高。在上述條件下,2003年GDP將增長8.5%,比2002年增幅提高0.6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加速增長態勢,經濟運作的景氣度將進一步提高,新一輪經濟增長週期有望啟動。投資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增幅與2002年基本持平,出口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也將有明顯提高。物價雖然仍在低位運作,但將轉降為升,其中居民消費價格將上升1.0%左右,零售物價將上升0.5%左右。企業的經濟效益將出現明顯的上升,就業壓力增大的矛盾也將出現明顯的緩解。在這一方案中,第二産業的增長幅度快於GDP的平均增幅1.5個百分點,仍是經濟增長的主力。由於經濟運作明顯活躍,第三産業的增長明顯加快,對GDP增長的貢獻有所增加,但其增長速度仍慢于GDP的增長速度0.2個百分點;第一産業將保持穩定增長。

    高方案的特點是在2002年經濟運作出現良好局面的情況下,再加一把力,大幅度提高經濟運作景氣度,顯著改善經濟增長預期,努力實現新一輪經濟增長週期的啟動,並大幅度緩解就業壓力。本方案的問題在於需要進一步增加建設國債的發行規模,同時財政赤字也要進一步增加,這將加重財政的負擔和財政風險。這一方案是一個較為積極的方案。即使2003年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出現突發性重大事件,我國經濟仍可保持較高增長速度。

    低方案:GDP增長7.5%假設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有所減弱而穩健的貨幣政策力度基本不減。2003年將發行1250億元國債,國債發行規模比2002年減少250億元,同時2002年的財政赤字也將比2002年減少250億元,財政赤字佔GDP和財政收入的比重明顯下降。2003年貨幣供應量增幅將與2002年持平,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將更加緊密。此方案要求世界政治、經濟環境保持目前的發展趨勢,世界經濟及美國經濟保持目前溫和復蘇態勢。在上述條件下,2003年GDP將增長7.5%左右,比2002年增幅下降0.4個百分點,投資、出口的增幅比2002年均有所下降,名義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速度也略低於2002年。物價仍將保持在低位運作,其中零售物價2003年仍將保持下降的趨勢而居民消費物價基本與上年持平,企業的經濟效益難以有明顯的改善,就業的壓力也難以減小。在這一方案中,第二産業的增長幅度快於GDP的平均增幅1.5個百分點,仍是經濟增長的主力。由於經濟運作活力有所減弱,第三産業的增長速度仍然較慢,其增長速度略慢于GDP的增長幅度0.5個百分點;第一産業將保持穩定增長。

    低方案的特點在於明顯減少了財政赤字和國債發行規模,降低了財政風險和今後的還本付息壓力,但缺點是經濟增長速度比2002年降低,影響全社會對經濟增長的信心和國民經濟景氣度的進一步改善。同時,對於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也將産生負面影響。最關鍵的問題是就業的壓力可能加大。這是一個相對保守的方案。特別是當國際政治經濟不確定因素向負面方向變化時,比較被動,需要再作計劃調整。

    三個方案進行比較,我們傾向於選擇中方案。按此方案預測的結果,2003年我國GDP總值將達超過11萬億元,達到111500億元左右,每人平均GDP將達8615元,按美元計算,每人平均GDP將達1042美元,比2002年增加80美元,每人平均GDP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2003年我國的固定資産投資將首次突破500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將突破7000億美元。

    建議:

    全力解決就業問題

    1、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在目前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性較多、民間投資增長的基礎不穩、居民消費增長乏力、通貨緊縮加劇、就業壓力加大、社會的預期沒有根本性改善的情況下,積極財政政策還不能過早淡出,否則經濟增長將再次下滑。建議2003年繼續發行1500億元經濟建設國債。但鋻於以發行國債直接增加投資為主的積極財政政策的邊際效應有所下降,積極財政政策應作必要的調整,以加大對需求增長的促進力度。

    (1)加大國債使用中貸款貼息的規模和範圍。一是適當增加財政對企業投資的貼息規模,應由原定的由90億元擴大到150億元,以擴大國債刺激投資需求的作用;二是國債貼息範圍應由國有企業向民營企業擴大,應完全取消享受技改貼息優惠政策的企業所有制限制,技改貼息要堅持技術進步的標準,對國內企業(不分所有制)只要技改投資項目確實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技術水準、市場前景良好的都可給予貼息優惠,要特別重視對裝備工業技術改造和高新技術産業化項目,以及其他可以帶動結構升級的技改項目的貼息支援;三是增加對就業容量大的中小企業和第三産業企業的貼息;四是國債貸款貼息應由技術改造投資貸款貼息擴大到對部分基本建設投資的貸款貼息,對於國家特別鼓勵發展的行業、技術及工藝上有創新突破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外向型企業的基本建設投資應考慮給予貸款貼息,以擴大國債使用對投資的帶動作用。

    (2)在目前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城市貧困人口增加的情況下,建議2002年和2003年不再為政府公務員及國有事業單位職工長工資,而集中財政資金增加社會保障支出,盡可能的增加社會保障支出的力度,一方面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的範圍,另一方面增加社保對象的收入水準。

    (3)提高個人收入所得稅起徵點,加大居民收入增長的政策力度。建議2003年起把目前月收入800元的個人收入所得稅起徵點調高到1200元或1500元的水準,並按一年的總收入徵收所得稅。此外,徵收個人收入所得稅要考慮納稅人所承擔的贍養人數,對承擔贍養人數多的納稅人應在徵收個人收入所得稅是乘以相應的贍養系數。同時應加大對高收入者個人收入所得稅的徵收力度,強化個人收入所得稅的徵收法治,重罰偷漏個人所得稅的責任人(包括納稅對象和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財會部門),扭轉目前個人所得稅徵收不合理的局面。

    (4),積極的財政政策應適度向農村傾斜。第一,免收農村居民部分個人儲蓄存款所得稅。目前農民在全國的收入水準是最低的,但農民的個人儲蓄存款仍要徵收20%的所得稅,這無疑等於減少了農民的收入。鋻於農民生産經營的特殊性,農民的存款大多數要用於生産性經營,因此應對農民的個人儲蓄存款實行減免所得稅政策。建議對農民個人儲蓄存款5000元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收入所得稅。第二,在運用經濟建設專項國債時,應撥出專款用於對農業生産性貸款、農産品深加工企業的生産經營貸款實行貸款貼息政策,以增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對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援力度。第三,對農民購買化肥、農藥、種子等必須的農業生産資料實行優惠價格供應,差價由國家利用支農資金或撥出專項國債資金進行補貼。

    2、在穩健的貨幣政策基礎上,實行適度靈活的政策,解決當前流通中貨幣供應量偏緊的問題

    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打破壟斷。加快發展股份制的私人銀行和其他民營金融機構,以形成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共同競爭、高效率、低風險、多層次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改變存貸差大幅增加、同時民間資金短缺的現狀。可以考慮先在市場發育特別是金融市場發育比較充分的江、浙、珠江三角洲和部分中部地區,搞一些發展民間金融的試驗,逐步形成多種所有制形式競爭的新金融機制。在發展民間金融過程中,政府要加強金融與銀行的立法和監管。

    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加強貨幣政策對經濟運作的支援力度。自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的經濟運作機制、運作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按傳統的貨幣供應量調控經驗很難適應目前經濟運作對貨幣需求的要求。建議2003年將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增長率調控目標提高到16%以上,以適應日趨活躍的經濟活動需要。金融政策要特別重視結構性問題,當前部分地區縣域經濟活力不足,中小企業發展緩慢,與當地金融機構只吸儲不放貸有很大關係。當前,既要從貨幣政策操作上,又要從金融制度改革上加大對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援,可考慮組建縣市級小銀行,從金融機構設置上專設為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服務的機構。

    3、採取多種措施發展服務業、增加社會就業

    當前,應把擴大就業與經濟健康發展視為同等重要的問題,在經濟運作和宏觀調控中應把就業問題放在突出的位置,採取有針對性的、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擴大就業,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安定。

    目前第三産業是我國吸納勞動者就業的主體行業,佔總需求的73%,特別是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和社會服務業佔到總需求的一半。1990-2001年,第三産業從業人員年均增長4.9%,比全部從業人員的平均增長速度快3.8個百分點,是三次産業中從業人員增長最快的。1990-2001年,第三産業新增從業人員8249萬人,而同期新增的全部從業人員也只有8276萬人,第三産業不但吸收了絕大部分新增的就業人員,還吸收了很多從其他産業轉移過來的從業人員。因此,第三産業就業人數的多少,決定了我國就業壓力的大小。

    加快發展第三産業,不僅對提高國民經濟運作的整體效率,而且對解決我國當前所面臨的就業壓力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一要落實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通過政府對服務業的引導資金投入和市場機制調節雙重作用,刺激服務業的發展和提高服務業發展吸納勞動就業的能力。二應在政策上積極扶持新興服務業的發展。近年來,社會對社區服務、旅遊服務、房地産服務、醫療保健服務、教育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增長很快,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對此,應當制定優惠鼓勵政策,在資金、稅收、用地等多方面予以支援。三要加快城市化發展步伐。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法,逐步放寬對農村人口進城的政策限制,鼓勵中小城市擴容,加快城市化發展步伐,增加服務需求。(執筆:徐連仲/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

    《中國證券報》 2002年11月05日


劉偉:中國經濟增速7-8%可保持10年
中國經濟轉軌堪為世界範例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五成居民嫌房價偏高
中國經濟——與時俱進闖新路
鄭新立: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得益於4項宏觀調控政策
劉世錦:高增長行業將領飛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