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化推動韶關農業發展

    自1997年開始大力推行農業産業化以來,地處粵北山區的韶關市,在短短5年時間內,就發展了一大批農業企業,其中有省級龍頭企業7家,市級龍頭企業30家,帶動了全市20多萬農戶。大力開展農業産業化經營,有力地推進了韶關市農村經濟的發展。2001年,韶關市第一産業增加值達49.8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3863元,比1996年增長57.4%。目前韶關農業産業化發展已由點到面,漸有星火燎原之勢。

    六大支柱撐起産業化“大廈”

    近年來,韶關市委、市政府認識到,辦好農業重點支柱産業是實現農業産業化的關鍵。為此,他們通過調查研究,確定了發展優質谷、蔬菜、優質畜禽、優質魚、特色水果和竹業這六大主導産業,這些産業的經濟比重約佔該市農業經濟比重的80%。通過這些主導産業的形成,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逐漸形成生産、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並進而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品”的格局,由於有龍頭企業牽動,零散農戶的生産納入産業鏈條,實現了産加銷一條龍,從而實現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增”局面。

    據了解,韶關市市級的30家農業龍頭企業,就是按照以“龍頭”牽動基地,基地又連接千家萬戶,從而形成“公司+基地+農戶”這種新型生産經營模式。僅2001年,這30家農業龍頭企業的銷售收入就達19.2億元,帶動了緊密型農戶13萬戶,佔全市農戶總數的30%,每家農戶平均可增收2578元。通過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對於振興一方經濟,加快農民致富很有效果。

    始興縣金興繭絲綢有限公司是通過發展桑蠶來製作絲織品的一家企業,其産品全部外銷歐洲和日本市場。該公司負責人龍毅強告訴記者,絲織品價格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一家一戶在發展桑蠶養殖方面很難適應市場瞬間的變化,所以在蠶繭銷售方面需要企業幫助;而企業也離不開農戶,企業為了保證蠶繭的來源,就必須採取措施保護農民利益。該企業和農戶已經建立起“利益共同體”,他們通過和農戶簽訂最低保護價合同,解決他們的“賣難”問題,從而讓農戶吃上定心丸,安心搞好種桑養蠶生産。

    農業産業化結“碩果”

    2001年,韶關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88.64億元,比改革開放前增加了幾十倍;農村70%以上的農戶住上了奔康房,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經濟作物的比例也由改革開放前的8416調整到目前的4456,今年可望調整到4258。通過這些數據的今昔對比,我們可以看到韶關人思想觀念和農村經濟長足發展的變化。

    目前,韶關已建成了100萬畝的蔬菜、90萬畝的優質稻、25萬畝的優質黃煙、30萬畝的特色水果、150萬畝的毛竹、叢生竹和300萬頭的優質生豬等一大批高起點的農業商品基地;在品牌方面,白馬牌油粘米、金友牌香米、曲寶牌重陽花生等5個國家級名牌已經聞名中外。記者了解到,仁化縣抓了霞山黑山羊的養殖並形成了規模和品牌,雖年養殖量已達5萬頭,但要貨的人仍很多,有些訂單來了都不敢接。南雄的白果遠近聞名,現已種植了10多萬畝並逐漸投産,成了當地企業致富、農民增收的“搖錢樹”。記者採訪韶關市牧科種豬場時,負責人鄺旺祥正忙得不亦樂乎!該場有5條生産線,共有5萬頭豬,其中的一條生産線專門出口澳門。因品牌打出來了,現在要購買種豬苗的人很多,同時也帶動了數千農戶,為他們創收不少。

    韶關與珠三角相比,雖然經濟上相對滯後,但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土地、勞動力資源,又臨近珠三角和港澳,有後發競爭優勢,具有發展農業産業化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相信,隨著韶關市進一步推進農業産業化,韶關農業的未來將一片光明!

     《人民日報》 2002年11月14日

    


農業將獲得快速發展——三位十六大代表話農業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工業旅遊示範點檢查標準(試行)
解讀入世後的中國農業
以農業産業化振興國産大豆産業
農業生産性費用和農民建房收費專項治理開始
我國農業發展將突出五個重點
蔣正華:入世後中國農業應加快調整
加入世貿後中國農業應加快調整
農業:在關鍵點上實現突破
我國農業資訊技術取得較大進展
我國農業成外商投資新熱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