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將獲得快速發展——三位十六大代表話農業

    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符合國情民意,振奮人心。連日來,“全面小康”一直是代表們最熱門的話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內涵豐富,任務艱巨,農業、農村、農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談成就話未來,很多代表的目光投向了廣闊的田野。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

    十六大報告説: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這在代表中引起強烈共鳴。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委書記鄭小明代表説,繁榮農村經濟與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密不可分。因為,我國12億多人口,8億在農村,農民安居樂業了,才能充分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貫徹落實;農民生活實現小康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關係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大局,關係著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他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在西部,西部的關鍵又在農村。目前,西部農村的核心問題是農民收入低且不穩定。西部農村進一步發展的著眼點是,採取産業化經營和發展小城鎮的路子。因地制宜,搞産業化經營,提高農民收入;推進城鎮化建設,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創造條件使農民從土地上轉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容是豐富的,但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建設重點和內容。

    推進農業産業化

    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才能增強農業的競爭能力,進一步解決農民增收緩慢等問題。

    重慶九龍坡區九龍鎮大堰村黨支部書記陳大金代表,1980年當大隊長,1989年任村支書。該村1989年還是一個年每人平均收入不到200元的窮村,到去年發展成年每人平均收入達6000元的小康村,他是這一變化的見證者和引路人。回顧走過的道路,他深感十六大報告有關繁榮農村經濟的論述切中要害,為實現農村全面小康指明瞭方向。

    他談到,在帶領該村致富發展的過程中,認識到農民要生存,單純靠天、靠土地是不行的,成本高、收入低,難以走出困境。從辦鄉鎮企業開始,走農村産業化的路,利用城鄉結合部的地理優勢,招商引資,形成了一個成規模的村域工業園,以加工製造業為主。又建成7萬平方米的工業區,引進13個公司企業入園,勢頭很好。他們通過工業化,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小康,同時完成了城鎮化的過程,完成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産業和城鎮的轉移。

    陳大金代表認為,發展農村經濟一定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找準自己的路子,同時要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可以搞工業的,就搞;不能要下決心,搞現代農業”。他説,報告中“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提得非常好。

    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只有廣大農民富起來了,才能説中國真正富起來了。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保護農民利益,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讓農民真正富起來。代表們認為,各級黨和政府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導,推進富民工程,幫助引導農民增加收入。

    吉林省白城市委書記劉潤璞代表説,吉林省白城市從1999年開始實施萬元田(棚)工程,3年多的實踐證明,萬元田(棚)對優化農業産業結構,發展精品效益農業、避災農業,推廣農業科技,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載體。據統計,到2001年底,萬元田(棚)工程用13%的耕地創造的收入佔農民總收入的56%。到今年上半年,全市萬元田(棚)總戶數已達11萬戶,萬元田(棚)戶佔農戶總數的40.6%,累計實現純收入17.14億元。

    他説,今後,我們將繼續把發展“萬元田(棚)”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點建設項目。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落實責任,確保既定目標的實現;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使萬元田(棚)向專業化、基地化、區域化發展;不斷增加科技含量,使萬元田(棚)品位得到提升。幾年來,全市已引進新品種、新項目800多個。加大了市場開發力度,暢通了農産品銷售渠道。各地成立了市場資訊機構,廣泛收集資訊,並以簡報、傳單等形式傳到萬元田(棚)戶手中,各種仲介組織、種養協會也為萬元田(棚)産品拓寬了銷售市場。(孟揚 王淑軍)

    《人民日報》 2002年11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