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經濟”興中原

    日前,一宗大筆食用小麥出口合同在鄭州市簽字。根據合同,在今年底以前,來自河南省延津縣的2.5萬噸磨粉小麥將出口印度尼西亞和紐西蘭。

    有關專家認為,實現大宗食用小麥出口,意味著我國小麥生産及産品品質實現了“重大突破”,這對樹立中國小麥在國際市場上的形象、改變世界糧食貿易格局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此次食用小麥出口訂單落戶河南,也標誌著河南省近兩年實施“小麥經濟”、建立優質小麥生産和加工基地戰略取得明顯成效。

    麥子,給河南人帶來的曾是沉甸甸的憂慮

    小麥是河南農業的優勢之一。多年來,全省小麥播種面積、總産量均名列全國前茅。統計表明,1988年以來,河南的小麥總産量一直穩定在200億公斤以上,約佔全國總産量的四分之一。然而,沉甸甸的麥子,帶來的卻是沉甸甸的憂慮: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農産品供求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小麥庫存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全省小麥庫存288億公斤。中央和地方財政每年要補貼30多億元。

    面對農産品供求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河南省副省長王明義認為,作為全國小麥主産省份,既要防止小麥生産大起大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又要考慮提高小麥生産的整體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走活小麥這盤棋,構築糧食主産區農業産業新優勢。

    在此基礎上,河南省提出,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優質小麥生産和加工基地建設為重點,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其基本思路是:以順應國內外市場對小麥優質化、專用化、多樣化的需求為重點,調整優化品種結構;以提高品質為重點,推動小麥經濟由總量擴張向品質效益轉變;以流通貿易、加工轉化為重點,走以銷售帶生産的路子。

    抓好小麥生産和銷售,提高小麥整體效益

    分析近幾年出現的小麥賣難,除總量供大於求的原因外,品種、品質結構不合理也是一條重要原因。一方面,各地小麥庫存增加、糧倉爆滿;另一方面,河南每年還要進口數量不小的優質專用小麥。

    河南省農業廳總農藝師張偉認為,要想提高小麥種植的比較優勢,必須走出河南,走向市場,實現由一般品種向優質和專用品種轉變。

    根據市場需要,河南省加大了優質專用小麥的生産力度,嘗試在不同生態區域種植不同類型的優質專用小麥,做到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産、産業化經營。經過三年努力,今年河南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2170萬畝,比1998年增長7.6倍,佔全省麥播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目前,河南省已初步建成了豫北優質強筋小麥生産基地,豫中中筋小麥生産基地,豫南弱筋小麥生産基地。

    為了生産適銷對路的小麥産品,河南省各級政府積極組織引導糧食經營企業和仲介組織,跑市場,找訂單,促進産銷街接。金象麥業集團,是河南最大的麵粉生産加工企業之一,目前擁有義大利進口麵粉生産線兩條,日處理小麥620噸,所生産的“神象”牌麵粉,已經行銷河南和西南、西北等廣大地區,年實現銷售收入2.9億元。不僅延長了小麥加工鏈條,使小麥加工增值,而且通過産業化帶動增加了農民收入。

    近幾年來,金象集團在鄭州、新鄉、焦作、濟源等十個縣市建立種植基地20萬畝,簽訂了包括統一供種、成方連片種植,專家技術指導,優質優價收購的産業化發展協議,每年按合同收購優質小麥達4000萬公斤以上,平均價格比普通小麥高出20-25%,僅此一項,每年使農民增收近千萬元。

    在糧食銷售上,河南省一方面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與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銷區搞好産銷街接、建立較為穩定的經貿合作關係;一方面大力發展糧食市場。目前,河南省已初步形成了現貨與期貨相結合、場內交易與網上交易相結合、批發集中交易與自由協商銷售相結合的糧食市場體系。三年間,河南省共銷售小麥358億公斤,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庫存壓力。

    發展糧食精深加工,提高糧食附加值

    為提高加工轉化能力,河南省有關部門先後籌資18億元,從全省7000多家小麥加工企業中,篩選出蓮花味精集團、南街村集團、鄭州第二麵粉廠等40家重點企業,進行集中扶持。對重點企業用於研究開發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費用,按一定比例從當年應納所得稅中抵扣。

    以科技為動力,加大小麥加工轉化的科技含量,是河南省提高小麥生産效益的另一重要手段。為此,河南省專門組織了小麥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科技行動,投資1億多元,對小麥産後精深加工技術進行專題研究,促進小麥加工轉化與産業化開發工作。

    河南省還重點圍繞味精、澱粉、飼料、酒精、藥品、環保産品等領域,大力開發研究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用於小麥做原料的替代工藝技術。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糧食加工企業十多家,開發近百個品種。其中蓮花集團用小麥代替玉米生産味精的技改項目投産後,年加工轉化小麥100萬噸、味精總産量達30萬噸,國內市場佔有率為46%,成為亞洲最大的味精加工企業。

    為了加快陳糧的轉化,去年上半年,河南南陽的天冠集團率先建成了國內第一套大型變性燃料乙醇生産裝置。這套裝置將從小麥中提煉出來的乙醇與汽油混合調配,生産出一種清潔的汽車燃料--車用乙醇汽油。這一計劃,將為大量積壓在倉庫裏的小麥、玉米開闢一個新的市場空間。目前,這一新型燃料已開始在鄭州、洛陽、南陽等地的近百個加油站率先使用。據天冠集團總經理張曉陽介紹,生産一噸乙醇大概需要3噸糧食,這一年産20萬噸乙醇的裝置每年可轉化小麥60萬噸,相當於一個産糧大縣兩年的小麥産量。

    一系列舉措的實施,使河南省的小麥加工轉化能力大大提高。全省已基本實現了以小麥外銷為主轉變為以麵粉外銷為主。目前,河南省麵粉加工、速食麵、味精、掛麵、面制速凍食品等行業産量均居全國第一。以小麥加工轉化為主的食品工業,年銷售收入達568.24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88.01億元,已經成為全省工業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産業。

    新華社 2002年11月6日

    

    


國産優質小麥:優中見“憂”
河北今夏小麥入庫價格全國最高
寧夏小麥定購價格為全國最高
法國小麥盯上中國市場
河南省今年小麥收購價格政策出臺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中心在河南掛牌
六國專家在開封研討“超級小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