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下滑 大選撲朔迷離  

    伊福指數連續3個月下滑,德國經濟景氣回升宣告結束。歐洲洪水百年不遇,德國政府在抗洪搶險中大顯其能,民意支援率飆升。如今離大選僅三個星期,伊福指數的持續下跌,讓施羅德面臨新難題。

    8月28日,德國慕尼黑伊福經濟研究所公佈了一月一度的經濟景氣調查指數。8月份的景氣指數出人意料地從7月的89.8跌到了88.8。當天,法蘭克福股市暴跌近4%。

    經濟景氣下滑 總理焦慮萬分

    伊福指數是德國最重要的經濟景氣指標。伊福指數在6、7、8月連續下跌,意味著德國短暫的景氣回升已經宣告結束。因為按照規律,連續3個月下跌標誌經濟景氣開始下滑,

    伊福指數下滑不僅讓企業家們頭疼,更讓德國總理施羅德焦慮萬分。因為離9月22日德國大選只有三周時間了,德國經濟形勢的不斷惡化將使選民對執政黨駕馭經濟的能力喪失信心。剛剛靠抗洪搶險中的不俗表現在選戰中扳回一局的執政黨,目前又面臨一道很難跨越的深溝。施羅德要想連任總理的可能性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洪水百年不遇 政府因禍得福

    如果不是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水讓德國東部損失慘重、人們將精力集中到抗洪救災,施羅德差不多可以收拾辦公室,準備下臺了。水災前,德國各民意測驗機構的調查表明,施羅德領導的社民黨與其挑戰者聯盟黨的得票率差距只有近10個百分點。聯盟黨是由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督教社會聯盟組成的。雖然民意測驗並非十分準確,但歷史經驗表明,選前一個多月的這種狀況意味著,執政黨在大選中獲勝的希望渺茫。

    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卻使形勢大變,紅綠聯盟看到了扭轉頹勢的希望。國家陷入困難時,選民希望看到一個高效、團結、有力的政府,反感政黨相互攻訐。執政黨可顯示其處理危機的能力,改善形象,更可利用其執政地位以救災為名大派好處,討好選民。水災發生後,執政黨各主要官員紛紛趕赴災區,天天在電視新聞中亮相,一方面是了解災情,指揮救災,另一方面籍此拉近與受災選民的距離,顯示其親民作風。總理施羅德更是作出極為大方的承諾,表示要多方籌資,讓所有受災的家庭在物質上得到全額補償,保證其生活水準不比災前差。

    儘管人們對政府能否全額補償災民損失並不十分相信,但水災卻讓執政黨的支援率直線上升。日前最樂觀的民意測驗顯示,社民黨與聯盟黨的差距只有2個百分點,由於還有30%的選民尚未決定投哪個政黨,如果執政黨做好動員工作,反敗為勝亦有可能。

    選民切身利益 決定大選贏輸

    就在形勢有利的時刻,再度下滑的伊福指數給剛恢復一點信心的執政黨當頭一棒。時至今日,西方國家各主要政黨在政見上並無多大差別。選民對各黨派的政見並非十分在意,主要關心的是工作是否穩定,生活的環境是否安全。一句話,選民切身利益決定大選的贏輸。

    德國紅綠聯盟的不幸在於,上臺不久就碰上新經濟泡沫的破裂,世界經濟不斷滑坡,德國經濟也受到嚴重打擊。去年德國經濟增長率僅0.7%,今年的增長率估計也不高。本來指望世界經濟下半年能夠有所回升,德國經濟可走出低谷,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能有所下降。但事與願違,德國經濟經過短暫的回升後又掉頭向下,德國失業總人數上升到400萬左右。上次選舉前,施羅德曾承諾,執政期內保證將失業人數壓到350萬,現實表明,施羅德已無實踐其諾言的可能。當初贏得選舉的承諾成了反對黨攻擊他的武器,面對這種攻擊,他無言以答。隨著水災的鏡頭從人們的視野中逐步消失,經濟話題又重新提上議事日程,執政黨不得不再次面對尷尬的問題。

    西歐國家選舉時有個規律,即經濟高漲時選擇左派黨,因為左派的社民黨能更好地維護社會公正。經濟衰退時選擇右派黨,因為右派保守黨發展經濟的經驗更豐富。儘管如今歐洲的左派黨與右派黨在政策上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但選民的習慣卻仍多少在起作用,從這點看,德國社民黨的處境相當不妙。

    儘管形勢有利於在野黨,但離選舉還有三星期,誰都無法預測,在這20多天中會不會發生什麼改變民意的大事,德國大選到底鹿死誰手,且拭目以待。(陳秋良)

    《經濟日報》 2002年8月30日


電視辯論——選舉?選秀?
德國總理候選人首次電視辯論
水災導致德國政治氣候變化
德國經濟增長仍然乏力
德國5月份進口商品價格繼續下降
德國通過32年來第一個緊縮財政預算
德國兩位總理候選人將舉行電視辯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