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經濟走勢:發展與穩定中深化國企改革  
呂政

     國有企業改革已進行了23年,其進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92年黨的十四大之前為第一階段,改革的主要特點是在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前提下,政府向企業放權讓利,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和市場調節的範圍;自從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之後,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以制度創新為主的新階段。

    從宏觀上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基本確立,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已開始發揮基礎性的作用。與此同時,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

    第一,基本實現了政企分開。各級政府按行業設置的企業主管部門已逐步撤銷,黨、政、軍機關辦的各類企業已完全脫鉤,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和干預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企業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

    第二,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的框架。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了公司化改革,從國有獨資的工廠制轉變為國有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其中一部分已成為上市的股份公司,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初步形成新的治理結構;大多數國有小企業通過拍賣、租賃和個人承包,改成了非國有企業。

    第三,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主要由市場進行調節,除少數公共産品和一部分自然壟斷産品外,企業的供、産、銷等各項經營活動都由企業根據市場供求狀況自主決定,政府不再下達計劃;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已成為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基本力量。

    第四,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企業職工生、老、病、死及各種福利全部由企業包下來的狀況已被革除,企業普遍實行了全員勞動合同制,初步建立起職工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由企業與個人共同負擔的社會統籌制度。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選擇的是漸進式道路。實踐證明,這種選擇是正確的。它既推進了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又保持了社會的穩定,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這種漸進式的改革符合事物發展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客觀規律。當然,這種改革方式也不可避免地會使新舊體制的摩擦和衝突將在較長時間記憶體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多是轉軌中的陣痛,同時也説明通過改革來解決改革中的問題的重要性。 

    國企改革還需要繼續深化,當前的目標應當是:

    一、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的産業定位

    關於國有經濟及其企業的定位,1993年以來黨的有關文件已作過多次闡述,即國有經濟應主要集中在關係到國民經濟命脈的基礎産業領域,向社會提供公共産品的領域,關係國防安全的軍事工業領域以及關係到國家競爭力並具有戰略性的高新技術産業領域。

    應當説,定位已經很明確了。問題是,在資源配置日益市場化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非國有資本已經或希望進入上述産業領域。那麼在産業準入政策上,是否需要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在一般競爭性産業領域,也有很多的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經營的相當好,是不是一定都要退出?我認為不應當絕對化地作出非此即彼的選擇。在國有資本有限的情況下,首先應當集中在上述四大産業領域,以堅持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但也不應排斥非國有經濟成分的進入。例如,我國的鐵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礎産業領域,已經有一些地區和企業通過股份制的方式,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高性能的大型積體電路産品是當代電子工業的基礎,但目前國內的供應商主要是中外合資企業。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如果經營得好,也不一定要退出。

    國有經濟及國有企業的定位的問題,首先應與國家經濟發展的階段相適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民營經濟日益壯大,民營資本進入資本密集型的基礎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領域,也是一種趨勢。國有企業定位的立足點應當以是否有利於提高效率為原則,沒有效率,也就沒有國有經濟的安全。

    二、規範存續企業與上市公司之間的關係

    我國的上市股份公司大多數是通過對原國有企業改造形成的,普遍的做法是把國有企業的資産進行剝離,拿出一塊優良資産成立新的公司上市,由母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基本可以做到輕裝上陣。從積極的方面看,這種做法有利於盤活一部分國有資産,吸引社會資本,促進國有企業産權結構多元化以及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但是一些問題也日益暴露,比較突出的是母公司的債務和冗員包袱難以化解,生産設備陳舊,缺乏有競爭力的主導産品,生産經營更加困難;有些母公司利用對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對上市公司進行不適當的干預;留在母公司的職工與上市公司職工的收入差距顯著拉大。這是我國經濟體制轉軌和企業改制過程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需要逐步解決。例如,使母公司由控股公司轉變為參股公司;母公司可以用股權收益解決存續企業的包袱問題;對於嚴重資不低債、已難以繼續生存的存續企業應依法破産。

    三、穩妥地減人增效

    我國具有勞動力資源豐富、工資成本低的比較優勢。但也必須看到,名義工資低,並不等於單位産品工資成本低。由於企業冗員過多,使我們勞動力便宜的比較優勢被打了折扣。例如,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只有12.6萬人,年銷售額達1650億美元,每人平均實現的銷售收入為130萬美元;我國三大石油集團公司的員工多達276萬人,銷售額為930億美元,每人平均實現的銷售收入為3.37萬美元,是埃克森公司每人平均銷售收入的2.6%。因此只比工資收入而不比勞動生産率,是片面的。

    目前我們已廣泛地參與國際分工和交換,企業冗員過多,必然要影響到産業和産品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必須決心改變人浮於事的狀況。缺乏競爭力將導致企業破産和更大規模的失業。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企業減人增效的必要性。

    應當注意的是,國企改革的方向要堅持,在操作中必須審時度勢,要在發展和穩定中不斷深化改革,儘量做到積極穩妥,高效率與低成本並舉。

    《經濟日報》 2002年7月25日

    


積極穩步地推進國企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
國企改革突破口在産權
國企改革系列重要措施將出臺
中國國企改革突破用人機制“堅冰”
今年國企改革還要改些什麼
吳邦國:紮實推進國企改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