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全球股市冷颼颼

    去年是近10年來世界股市表現最糟的年份:倫敦《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全年下跌10%;紐約的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全年下跌6%,是20年來跌幅最大的一年。德國、法國、日本、南韓等國股市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也奇差無比。標誌高技術産業發展速度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更是一路猛跌,全年下挫39%。一片跌聲之中,全年漲幅超過30%的中國股市便格外引人注目。

    專家認為,去年世界股市大跌的原因,主要是高技術泡沫的破滅和美國經濟增長放緩。預期這種狀況在2001年將有所緩解。

    美國:急轉直下

    樂觀派:新年將升

    以技術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最大,高達39.2%,創造了該指數近30年曆史上年跌幅的最高記錄,同1999年飆升85.6%的最好年景相比形成了鮮明對照。

    儘管如此,一向以“牛”派觀點著稱的高盛公司首席投資戰略家科恩女士認為,當前股價過低,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的股價甚至比正常價格低15%左右,這是很長時間以來所能看到的最好買價。科恩預測,2001年標準普爾指數將能升至1650點,比2000年收盤時的1320.28點增長25%。

    科恩在2000年10月就曾作出了股價已經趨於合理的評估,建議投資者大膽買進,但是由於投資者擔心公司收益下降、石油價格上漲、歐元疲軟和美國總統選舉結果難産等因素對股市失去了信心,導致許多股指進一步下跌。

    悲觀派:形勢更糟

    摩根公司的股票戰略家克利戈特認為,2001年上半年的股市形勢可能將比現在還要糟,因為許多人低估了經濟出現衰退的危險,因此他預測,2001年標準普爾指數的升幅不大,只能升到1420點,大大低於多數分析家的預測。

    克利戈特等一些分析家對股市前景不抱樂觀的理由是:第一,由於經濟增速放慢,明年第一季度公司收益下降的警告將會經常出現,而公司收益何時降至谷底和跌至何種程度依然不明朗,這種環境不適宜大量投資。第二,新年過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可能將試圖通過減産來阻止原油價格下降的趨勢,這種努力如果獲得成功,將會減少美國的個人消費進而影響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拖累股市。第三,如果美元對歐元的匯率進一步走低,將會影響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美國經濟和金融界人士普遍認為,美聯儲有可能在1月份降低利率從而避免經濟出現硬著落,這一行動很可能提升股市。2001年美國經濟仍能達到2.6%。這樣的增速對美國股市升溫有利。

    歐洲:少見起色

    市場疲軟運作

    去年最後一個交易日,西歐三大股市交易平淡,倫敦股市小幅下跌,德法股市則略有上揚。

    去年,歐洲三大股市由於受到美國新經濟的強勁打壓,市場一直疲憊運作,直到年底才贏得短暫踹息機會。 年初和年底的交易行情顯示,由於投資者預測市場交易今年轉旺,法蘭克福股市 DAX3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終盤升61.97點,以6433.61報收,升幅0.97%,與去年年末相比,下跌了8%。

    巴黎CAC4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當天升5.82點, 也低於去年年終收市時的水準。

    並購風潮大起

    先是倫敦證券交易所與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合併事宜引人注目,接著瑞典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所屬的OM集團公開試圖並購倫敦證券交易所,結果受到了倫敦證交所的斷然拒絕。

    為了確保與倫敦證交所的合併成功,法蘭克福證交所表示願幫助倫敦證交所抗衡斯德哥爾摩證交所的敵意並購行動。該證券交易所的一位發言人稱,法蘭克福證交所準備對倫敦證交所的股東採取比原定的“對等合併”條件更為優惠的措施,力爭兩大交易所成功合併。

    斯德哥爾摩證交所突然提出並購倫敦證交所的行動,不僅直接對法蘭克福證交所構成了挑戰,同時也再次激起了其他證券市場試圖與倫敦證交所聯營和合併的意願。因為早在今年3月倫敦和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宣佈合併計劃前後,美國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各自都作出了試圖與倫敦證交所合併和聯營的努力。由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和巴黎證券交易所合併而成的“歐洲第二”證券交易所則提出了希望倫敦和法蘭克福證交所加盟的要求。

    納斯達克股災之後,美國網站倒閉過百

    網路公司是否已窮途末路?

    如果説去年4月納斯達克的股市風暴給網路公司第一次重擊的話,那麼去年9月份以來的股市大調整則把許多網路公司推上了死亡的不歸路。許多股民還記得,納斯達克指數在1999年耶誕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跨越了4000點大關,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納斯達克指數經過幾週的震蕩,在去年的耶誕節前終於跌破了2400點的防線。撲面而來的股市寒風讓網路公司深深感受到,去年的冬天實在不好過。

    早在去年年初,就有人大膽預測2000年是網路公司倒閉年,而網路公司的人則反唇相譏,説這些人心態不正常,就像17世紀認為“機器是萬惡之源”的英國手工業者一樣,這些現代傳統産業的人同樣害怕新經濟搶了他們的飯碗,於是對網路股的破産抱著興災樂禍的心態。

    這種指責並不公正。事實上,許多網路公司的經營者們一開始也是抱著投機的心態擠進新經濟的大潮。這些公司以到股市上圈錢作為其終極目標,於是在投資銀行的精心包裝下大量本不該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粉墨登場。再加上一些投資分析師出於自身目的對網路股有意吹捧,將投資學中“資本收益比”的基本準則拋之腦後,納斯達克指數一度被推上了5084點的高度,甚至出現了“納指”將會追上“道指”的狂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越來越發現,網際網路公司並不像人們預期的那麼容易賺錢,相反卻是沒有明確的營利模式,只會燒錢。於是投資者開始回歸“價值面”,市場重新衡量股票的價位,從而拉開了網際網路公司股價大幅度修正的序幕。

    網路兼併公司的分析家認為,目前倒閉的130個網路公司實際上只是所有陷入困境的網路公司中一小部分。許多公司雖未倒閉,但卻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被其他公司收購。這家公司預測,去年年內至少要有700個網路公司將被收購。另有數據表明,近6個月來美國網路公司的裁員數量達到創紀錄的水準,僅去年11月就有近9000名網路公司僱員失去工作,而且形勢還在不斷惡化。

    網際網路公司目前的艱難處境只是網際網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要一環,網路公司股票的下跌與部分網路公司的短命並不代表著美國網際網路經濟的蕭條,相反在企業的兼併與組合之後,網際網路經濟還會有一個大的發展。

    無論當前網路公司進行怎樣的調整,美國在網路方面的絕對領先地位也不會改變。據不完全統計,到2000年上半年為止,美國的家庭上網率已經達到40%以上,美國的網民已佔人口的45%以上。設想一下,如果全中國的家庭上網也像美國這樣普及,新浪、搜狐和網易還愁賺不著錢?如果説大量網際網路公司雨後春筍般地涌現是網際網路産業的第一階段的話,那麼傳統産業公司努力讓自己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則是第二階段。而如今,一些網際網路公司正尋求與傳統公司的合併,希望通過新發明帶動生産率的提高,釋放出新技術革命所應有的能量。據筆者觀察,美國的網際網路産業已經進入了第三發展階段,而中國的網際網路業已經發展到哪個階段,相信讀者自有評判。不過有一點可以堅信,正像20世紀初電的發明很快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一樣,網際網路也將以勢如破竹的態勢在21世紀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股市大崩盤不會在美國重演

    到今年年底,紐約股市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從去年3月的最高點跌落了大約50%。於是,1929年紐約股市大崩盤可能會在美國重演的説法最近又開始在美國傳揚。雖然絕大多數經濟界人士並未對此給予太多注意,但即使那些認為 “大崩盤”的預言危言聳聽的經濟學家,似乎也注意到了這樣一個事實:1991年以來的納斯達克指數,與1929年10月之前的道-瓊斯指數所處的經濟大背景有著“相似之處”。

    首先,20年代和90年代的經濟繁榮都是由新興技術産業帶動的。20年代的新興技術是汽車製造,汽車工業以及相關的化工、鋼鐵、皮革和橡膠産業。而90年代的技術産業明星則是資訊技術産業。 當時和現在,人們對新技術的期望使得投資者蜂擁進入金融市場,爭購新技術公司的股票,導致股市泡沫越積越大。

    另一個相似之處是,當時和現在都有人談論經濟“軟著陸”。20年代前半期,除了個別産業之外,其他更廣闊的經濟領域仍在發展之中,它們並沒有感到危機的蔓延。而汽車業的股價更在1929年4月達到頂峰,直到當年10月,股市才發生崩盤。過了近一年之後,人們才最終意識到真正危機的到來。可以説,在30年代大蕭條之前,許多美國人都以為美國經濟正在“軟著陸”。

    雖然如此,但樂觀派認為,這兩個時代畢竟已相距70多年,其間美國經濟結構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納斯達克指數的跌落不可能拖垮目前的美國經濟。

    首先,美國的服務業如今有了很大發展,這個行業受經濟週期影響較小,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是20年代不可比擬的。而20年代,美國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的是易受經濟週期影響的農業。

    其次,20年代股市崩盤後,銀行儲戶們的擠兌加重了金融危機的蔓延。但自1933年起,美國就開始實施聯邦儲蓄保險制度,因此擠兌現象在今天發生的可能性很小。

    巴菲特跑贏納指

    網路經濟的泡沫破裂,納斯達克指數在今年縮水一半,使許多投資者的資産人間蒸發。可是,對於股神巴菲特來説,高科技股的崩潰卻使他發了一筆“國難財”,真不啻為一個福音。

    去年年初,當高科技股成了眾人追捧的對象時,巴菲特仍然保持他一貫的投資策略,不購入科技及網際網路股份。結果,投資者眼見科技股神話破滅,納指跌了又跌,巴菲特所管理的BerkshireHathaway公司儘管盈利表現不理想股價卻節節上升,才不得不嘆服巴菲特的遠見卓識。

    早在去年3月,巴菲特就曾經指出,Berkshire的股價表現之所以疲弱,完全是因為受到標準普爾500指數所拖累。他曾經揚言:“我們深信,終有一日Berkshire有機會管理資本市場大部分的資金,只是未知何時會發生。”

    不過出乎市場意料之外,Berkshire在去年6月便以6億美元購入德州一家制磚公司JustinIndustires,引來其他公司爭相仿傚。之後,Berkshire共動用了55億美元來收購4家公司,主要是經營舊經濟模式的企業。最近巴菲特成功收購建築材料生産公司JohnsManville,作價19億美元,成為Berkshire自去年6月以來收購的第4家公司,成績比往年好。

    現在,巴菲特已經全面控制上市業務,成績較以往投資可口可樂及吉列等公司為佳,導致投資者再次對巴菲特的投資觀點抱有信心,同時亦扭轉了Berkshire疲弱的股價表現。(粵港)  

    台北:嚴重股災

    股市全年跌幅逾五成

    台北股市封關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加權指數終場小跌4.85點,以4739.09點收市,成交額僅新台幣330.89億元。至此,台北股市從去年年初最高點10393點至封關,總共下跌了5654點,整體跌幅高達54.4%。

    另據統計,台北股市的總市值在年初最高時曾達新台幣14.16萬億元,至封關時總市值降至7.9萬億元,整體財富縮水達新台幣6.26萬億元。日交易量也從去年年初時的新台幣2000多億元降至年終時一般僅300億左右。

    台灣業內人士認為,2001年預計臺股指數可能在第一、二季跌至谷底,上半年將呈現反彈區間震蕩,指數高低點區間預計在4500點至6900點之間,仍是一個低谷盤整的格局。

    香港:穩定復蘇

    去年,香港經濟在穩健調整中逐步恢復增長。這與香港特區政府和市場各界的積極努力密切相關,也從中國內地即將加入WTO和宏觀調控政策取得的成效中獲益。其表現與台灣股市形成鮮明對照。

    《羊城晚報》 2001年01月03日

相關新聞

格林斯潘輕語擔心 美國股市聞聲暴漲

臺部分上市公司準備申請下市

台灣逾45%上市公司股票跌破面值

台灣會爆發金融危機嗎

台灣股市醞釀風暴

西歐三大股市大幅反彈

華爾街股市暴跌

中國網路股大跌能否嚇跑“穩健的投資者”?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