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台灣會爆發金融危機嗎

    一個時期以來,島內經濟形勢出現逆轉,投資環境惡化,股市持續大跌,金融機構壞賬比率上升,台灣是否會發生像英國《經濟學人》文章所預測的金融危機,已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就目前島內總體經濟形勢而言,台灣短期內雖不至於發生大規模的金融危機,但並不排除小規模的“本土性金融危機”,目前金融危機的陰影已籠罩整個台灣。    

    投資環境變壞 經濟形勢逆轉  

    民進黨上臺後,台灣的經濟與投資環境出現重大逆轉。在極端的環保理念下,民進黨不顧“主流民意”與在野黨的反對,強行宣佈停止已動工興建的第四核能發電廠,不僅引起廣泛的社會爭議與政治危機,而且惡化了投資環境,許多與污染有關的傳統産業投資與經營面臨新的困難,許多原計劃推動的投資項目將難以推動與落實。最新民意調查顯示,60%以上的外商看壞未來台灣投資環境。一些外資已從台灣撤退,如日前日本新力總公司已決定撤走在台灣的電子産品生産線。  

    台灣新當局推動縮短勞工工作時間、減少外籍勞工數量與落實其他社會福利政策等加大了企業的生産成本,使傳統産業經營起來更加困難重重,不少企業特別是紡織與家電等産業紛紛倒閉或外移。尤其是縮減高科技産業租稅優惠範圍與項目,取消5年免稅優惠導致島內科技産業向外轉移加快,今年以來台灣科技企業赴大陸投資掀起新的一波熱潮,前10個月對大陸投資金額超過2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近1倍,其中電子業投資佔了55%。停建“核四”電廠後,科技産業因擔心未來電力不足而計劃紛紛外移。  

    由於企業關閉增加,外移加快,島內失業率再度升高,今年前三季度失業人數達28.4萬人,9月份失業率上升為3.1%,創下1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最近,台灣新領導人再次承諾任期內不加稅,同時為穩定股市取消金融業營業稅,“政府”因此每年減少稅收270多億元(新台幣,下同),加上其他可能支出,學者估計下年度台灣財政缺口總計達5000億元,財政困難進一步加大,將影響到經濟建設的進行。  

    

    由於施政不當,投資環境惡化,台灣經濟形勢出現逆轉。今年以來,由於外部經濟處於復蘇後的景氣迴圈時期,因而台灣工業生産與外貿持續擴張,前8個月製造業生産增長達兩位數,創12年來最好水準。但最近調查顯示,製造業廠商對經濟景氣的預期卻一樣悲觀。  

    民間製造業投資增長趨緩。1月至10月2億元以上的民間製造業重大投資額達6120億元,較上年增長41%,但民進黨上臺後的5月至10月,投資額卻下降3.8%,顯示民間投資意願趨向保守。1月至10月外貿增長超過20%,但增幅已有減緩趨勢,其中進口已連續3個月衰退。外匯儲備已連續4個月下降,從6月底的1138億美元減到10月底的1090億美元,4個月總計減少近50億美元,國際收支也在第三季度出現逆差。在此情況下,台灣經濟增長率從今年第一季度的7.93%降為第二季度的5.43%,全年預測值也持續下調。台灣“行政院主計處”5月預測今年經濟增長率為6.73%,8月份向下修正為6.57%,11月再向下修正為6.49%;明年經濟增長率從8月預測的6.48%降為6.18%。民間預測下調幅度更大,台灣經濟研究院對今年台灣經濟增長率預測值由原來的6.45%降為6.37%,明年增長率為6.01%。  

    股市持續下跌 波及匯市房市  

    台灣新當局上臺以來,由於財經政策不明與混亂,政爭不斷,兩岸關係持續低迷,使投資者信心大受挫折,台灣股市是一路下跌,先後跌破8000點、7000點、6000點與5000點。股市日成交量也從最高時的2000億元,跌到最低時只有200多億元。儘管台灣當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動用“政府四大基金”與“國家安全基金”不斷進場救市,但效果不佳,股市仍在低迷中徘徊,日前又出現新一波大幅下降行情。11月20日,股價指數下跌322點,以4845點收盤,首次跌破5000點大關,較年初最高時的1萬多點,下跌幅度達50%。就股市類別看,不僅傳統産業股與金融股全面下跌,計250多家傳統産業股跌破面值,三分之二的金融股跌破面值,而且一直被看好的科技電子類也大幅下跌,損失慘重。目前,50%以上的上市公司股票面值不足10元,25%以上的上市公司股票面值不足5元。  

    新台幣匯率在股市表現不佳與經濟前景看壞下自然在劫難逃,1美元兌換新台幣的匯價從新當局上臺時的30.7元一路下滑至11月中旬的32.4元,已貶值5.5%左右,11月20日,受股市波動的影響,台幣對美元再次重貶至32.44,創17個月以來歷史新低,目前新台幣仍有貶值的壓力與趨勢。  

    房地産市場不景氣也在加深。過去幾年,台灣房地産價格下跌程度雖不如《經濟學人》雜誌講的下跌50%那麼大,但仍有較大幅度下跌。據統計,今年第二季度與1994年相比較,台北市房地産市價下跌9.1%,台中市下跌27.7%,高雄市下跌24.2%。儘管近年來台灣當局採取一系列振興房地産市場的措施,尤其是民進黨上臺後推出3200億元的低利房屋貸款措施,不僅沒有刺激房地産價格的上揚,反而在整體政治經濟環境惡化下持續下降。據報道,第二季度房地産業産值下跌了5.59%;9月份房地産成交量較8月萎縮一半以上;10月份以來,台北地區的房屋交易量較上個月萎縮一成,已超過去年“921大地震”的衰退幅度。  

    銀行壞賬增加 金融風險增大  

    台灣長期以來存在的金融機構逾期貸款問題,不但在上次“本土性金融危機”(企業在股市大跌、銀行抽緊銀根及抵押品“斷頭”賣壓下,資金週轉不靈,發生財務危機與倒閉)後沒有有效解決,反而在民進黨上臺後變得更為嚴重,壞賬在不斷增加。據官方公佈的統計,到8月底,全部金融機構逾期貸款已達9000多億元,逾期貸款比率達6.2%;到10月份,台灣7大公營銀行逾期貸款金額達3620億元,較上月又增加77.5億元,逾貸比率上升到5.31%。10月份與6月底相比,4個月間,7大金融機構的逾貸額增加了277億元,且不包括已沖銷的呆賬。  

    民間估計的逾期貸款額與逾貸比率遠高於此數。11月13日,台灣“中華信用評等公司”總經理陳松興指出,如果按國際標準的“問題資産比率”計算,島內銀行(不包括基層金融機構)的問題資産比率高達9%至10%,問題資産總值達1.3萬億元,較官方公佈的逾貸比率約高出一倍。一些學者更估計金融機構的各類超額或逾期貸款可能達3萬億元,是官方公佈的3倍。  

    基層金融機構逾期貸款比率高,問題尤為嚴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在11月13日的記者會上公佈農會信用部的逾期貸款情況,農會總體逾貸比率達15.7%;在287家農會信用部中,逾貸比率超過20%的基層金融機構從1997年的34家增到今年10月的82家。其中省農會逾貸比率達90%,問題相當嚴重。  

    台灣當局為穩定股市與房市,推出購房低利貸款與扶植傳統産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了金融機構經營風險。且由於台灣金融機構逾貸比率上升,股市與房市價格下跌,導致壞賬增加,金融機構信用等級大幅降低。據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第三季度報告,台灣金融機構信用評等居亞洲之末,其中民營銀行為D+,公營銀行為D。台灣金融“痛苦指數”迅速上升到58%,接近亞洲金融危機前的水準。台灣金融風險明顯增大,也成為是否引發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  

    政局動蕩不安 經濟雪上加霜  

    民進黨上臺後,“執政班子”缺乏“執政”經驗,提不出足以讓各界滿意的財經政策,加上在“核四”等問題上的一意孤行,加劇了島內政治危機。目前,在野勢力對台灣當局新領導人的“罷免案”尚未結束,又傳出台灣當局新領導人的“緋聞案”;民進黨內部權力鬥爭也在升溫,“立法委員”施明德因此退出民進黨,成為第二位退黨的前黨主席,對處境不佳的民進黨無疑是沉重一擊。最近,“總統府”內又鬧矛盾,“執政”的民進黨忙於權力鬥爭,已無力搞經濟,民眾對民進黨“執政”失望度升高,對台灣領導人的施政滿意度一路下跌,從就職時的77%降為“八掌溪事件”後的53%,到10月上旬降為37%(聯合報民意調查中心調查結果)。  

    政局動蕩與民進黨的“執政”能力的不足,引起的民眾信心危機難以在短期內消除,進一步影響島內投資與消費,不利經濟景氣。這對於島內股市波動與經濟形勢逆轉,無疑是雪上加霜。  

    金融危機 徵兆初現  

    由於經濟形勢出現逆轉,股市持續大跌,金融機構壞賬增加,加上島內政爭不斷,社會矛盾加劇,台灣是否會在近期內發生金融危機已成為島內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儘管台灣新當局認為台灣經濟基本面情況尚佳,外匯儲備龐大,沒有外債,金融機構壞賬不算大,台灣不會在春節前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但工商界與學術界等普遍認為台灣經濟形勢嚴峻,金融壞賬不可小視,不排除短期內發生小規模“本土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甚至台灣“經建會”主任陳博志也認為台灣有可能發生小規模“本土性金融危機”。若股市持續下跌,新台幣貶值加大,政局動蕩不能平息,投資人信心崩潰,台灣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發生金融危機。  

    最近,國際媒體關於台灣發生金融危機的報道增多。除了《經濟學人》認為台灣在春節前可能爆發金融危機外,10月23日,日本野村證券公司發表的一篇題為“亞洲證券市場深入透視”一文也指出,“台灣正邁向小型亞洲金融風暴”,並建議投資人“賣台灣股票買南韓股票”。11月11日,美國權威性《霸榮週刊》報道,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新興市場出現新的金融危機陰影。  

    事實上,台灣已有某種小型“本土性金融危機”的徵兆。由於股市持續大跌及民進黨大張旗鼓的進行經濟金融掃黑,已經引發了長期潛伏的經濟金融問題,相繼發生中興銀行、彰化銀行、台灣土地信託投資公司與臺開公司等經營弊案,先後有東帝士、國豐、長億、彥武與群武等企業發生資金週轉不靈的“退票事件”。日前,股市再度大跌,銀行融資“斷頭”賣壓(出售企業抵押股票等)再現,銀行業再度對企業開始緊縮銀根,可能加重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種種跡象顯示,台灣島內已有一年前發生“本土性金融危機”的某種徵兆。  

    面對股市大跌可能對産業的衝擊,台灣當局于20日晚及時拋出包括降低股市漲跌度(從原7%降為3.5%)、放寬外資投資股市比例、放寬銀行承購持股比例、健全金融體系與落實傳統産業專案貸款等,試圖拉抬跌跌不休的股市。但能否奏效,輿論和投資者都不樂觀。

    《中國青年報》 2000年11月2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