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經濟擁抱21世紀的曙光

朱悅進

    當21世紀的第一縷曙光穿透夜幕輕拂著沉寂的大地時,中國經濟的巨輪早已昂然啟航

    送行的人群尚在岸邊眺望,一陣高過一陣的潮聲卻撲面而來,人們不由地心頭一緊:征途漫漫,這駛向新世紀的航班是正點?還是……

    人們的擔憂並非毫無根據。

    在剛剛過去的2000年,中國經濟雖然取得了8%的增長率,扭轉了持續7年增幅下滑的被動局面,然在第四季度,不少經濟指標的運作軌跡又開始向下勾頭。環顧全球,經濟巨獸、演繹了十年牛市神話的美國,今年經濟增速下滑幾成定局,而歐元、日元由於當地經濟復蘇不理想與美元的匯率一跌再跌,日元更是跌至幾年來的新低,新年經濟前景如何尚難預料。

    在環球經濟愈來愈一體化的今天,“一哥”、“二哥”的指標走弱,勢必將拖累整個世界經濟大勢,又有誰能獨善其身呢?

    世紀更替,社會各界對經濟的關注度升溫至頂點。經濟週期的“拐點”能否確認?通貨緊縮的陰霾是否真的散盡?去年的經濟升溫,是實質性的反轉,抑或長期下跌後的短暫反彈?新世紀經濟的“熱點”又在何處?

    對此,政府官員在思索,經濟學家在思索,企業界也在思索。

    改革開放20年,中國經濟經受著新舊體制的磨礪,中外文化理念的撞擊和錯綜複雜的市場形勢的考驗,摸著石頭過河,在坎坷中成長,在變數中突進,成就舉世矚目

    看看現今那琳瑯滿目、供應充足得足可稱過剩的市場,在十幾年前,誰會想到有如此景象?糧票、布票、糖票、火柴票、肥皂票、自行車票……這些凝聚著尋常百姓生活甘苦,又記錄了多少人間悲喜劇的五花八門的歷史票據,如果你講給現今10歲左右的孩子們聽,他們會覺得像是天方夜譚。

    而十幾年前的人們看現在,又是如何感觸呢?1985年,國家“六五”重點科研項目——“2000年的中國”叢書編纂計劃,聚集了數百名專家運用數學模型對15年後的中國經濟、社會生活作戰略性預測。儘管專家們在當時已發揮了足夠的想像力,但是,經濟形勢的發展仍大大超乎預期。電信曾被專家預測為2000年中國的瓶頸問題之一,而今,中國的固定電話普及率已達15%,行動電話的擁有量更達到世界第二。能源供應緊張、出行難這都是當初專家們為之擔憂的“世紀性難題”,然而,現在,中國的電力裝機容量、發電量均已躍居世界第二,煤炭業更是出現了令專家們大跌眼鏡的尷尬局面——供過於求。10年前,中國還幾乎沒有高速公路,如今,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到1.6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三位。而當年的“鐵老大”更是早已放下“老大”架子,提速、四處招攬客源貨源方能“維持生計”。

    中國經濟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數

    昨天,人們還在為煤炭、電力緊缺奔走求援,轉眼間它卻又多得要下死命令關井停廠限産;昨天人們還在為弄到彩電票、自行車票而絞盡腦汁,未幾時,廠家商家們卻又要為堆滿庫房存貨發愁,以至於一而再地發動“生死價格戰”。於是,全行業性虧損似瘟疫般蔓延開來;於是,曾創造了無數輝煌的一個個企業“航母”停産以至破産;於是,數以千萬計的工人下崗失業……

    新中國成立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為解決物質短缺而忙碌而奮鬥,猛不丁地冒出個供給過剩,這一擊委實令中國的經濟界、企業界愕然、茫然。

    眼見得全國經濟增速一步步滑向谷底,社會深層矛盾愈益凸現,中國政府再一次啟動宏觀調控的杠桿,在持續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降低利率刺激消費、擴大內需與擴大出口並重;西部開發、增強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推動力度,如此多管齊下,終於,“重要轉機”在新世紀到來之前顯現。

    正如朱鎔基總理十幾天前在北京面對3000多黨政軍幹部作報告時所説,當前經濟形勢非常好

    人們有理由與朱鎔基總理一樣為2000年的經濟形勢感到欣慰和驕傲。

    2000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前11月,外貿進出口較上年猛增30%,達創紀錄的4300多億美元;中國外匯儲備超過1600億美元,排世界第二;

    2000年,全國稅收首度突破萬億元大關,僅前11月稅收即達11318億元,較上年增長23.4%,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意味著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的增強。

    2000年,國有企業三年脫困目標基本實現,創下了90年代盈利水準的新高。前11個月,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2083億元,同比增長1.4倍。企業盈利的大幅增加,意味著微觀主體的激活和經濟運作品質的提高。

    再看看消費市場,紅火的假日經濟,應接不暇的房展,搶著下線、爭著降價的家庭轎車,迅速普及的電腦、手機顯然成為2000年經濟的熱點。有資料顯示,去年我國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的産值、銷售額、盈利狀況均超過了傳統行業,居各行業之首,成為國民經濟中新的第一支柱産業。

    無疑,國家財力的增強,物質供應的充裕,以及微觀的激活,為中國經濟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經濟面對的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視

    作為一個有著8億農民的人口大國,農民收入增長的持續減緩,不僅直接影響到消費需求的穩固回升,長此以往,更可能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因而,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步伐,儘快分流農村的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無疑是新世紀要面對的首要課題。

    還有,持續三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對抑制經濟增速滑坡功不可沒,但是,在投資領域,單靠政府投資單兵突進,而龐大的民間資本卻始終在場外觀戰,個中蘊藏的風險與危機不容忽視。因此,如何發揮政策、利率等調控杠桿作用,調動起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也至為重要。

    而在消費市場上,物質充裕背後卻掩蓋著“有效供給不足”的深層次矛盾,老百姓“該有的有了,想要的又買不起”,如果能跨過這個坎,變“想要的”為“能夠要”,這不僅會滋生新世紀諸多的消費熱點,甚至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又一次騰飛的契機。

    今年是新世紀的開端,也是我國“十五”計劃的頭一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進程已步入倒計時,市場接軌、規則對應,一個個緊迫的現實問題又擺在經濟界面前

    中國加入WTO,歷經十幾年艱苦卓絕的談判,然而,一旦真得要邁進WTO的大門時,難道我們只是做“好龍”的葉公?

    是的,TWO為中國經濟提供了一個與世界各國平等競爭的巨大空間,這是挑戰,更是機遇。

    走向新世紀的中國經濟將更直接更大範疇地走向世界。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開放和更高平臺上的騰躍,必將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羊城晚報》 2001年01月02日

相關新聞

2001年:增長之中有隱憂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