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防復蘇夭折重於防通貨膨脹

    總體來看,今年的宏觀經濟運作比較平穩。工業增加值的增長保持在10%-12%的區間,GDP季度增長率的差異也很小,消費物價變動不大。鋻於中國經濟還沒有走出通貨緊縮區間。目前,預防復蘇夭折比防通貨膨脹更重要。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體制和政策的調整將會加快,進出口總量將會穩步增長;“十五”規劃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有可能形成新的投資熱點,通過內外資企業的統一稅率和利率市場化等財政和金融改革,民間投資環境將進一步改善,民間投資會進一步增加,一系列收入政策的出臺將保證消費的較快增長。

    儘管明年世界經濟的增長有可能放慢,但是,中國經濟經過長達7年的連續下降以後,今年出現的回升表明,中國經濟運作越過週期波動的拐點,開始步入新一輪週期的上升軌道,只要我們的政策操作和改革舉措得當,明年的經濟情況可能稍好於今年。

    今年是政府提出實現國有企業三年脫困目標的最後一年,由於企業的努力,再加上政府減債和銀行降息等項安排,工業企業的效益有了明顯的改善。前三季度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13.7。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利潤總額28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倍。工業企業累計稅金總額增長17.4%。但是,應該看到,工業企業的利潤當中,為數不多的國家重點企業就佔67%。其中,國家重點企業的石油、石化、電信、電力、汽車、冶金、電子、煙草、輕工9個行業共實現利潤總額1794.5億元,佔全部重點企業利潤總額的94.4%。相當多的大中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經營還比較困難。特別是一些歧視性安排妨礙了平等競爭市場秩序的形成,為體制轉軌設置了新的障礙。有鋻於過去確保增長目標和今年完成脫困目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造成的負面影響,建議今後不要設定這樣的政策目標,更不要制定和實施一些歧視性的政策。

    11月,消費物價指數結束了9、10兩個月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的局面,是1998年以來單月增幅最大的一個月,與2月的水準相當。由於價格水準上揚主要是大部分地區鮮菜價格出現反季節大幅度上漲,加之部分地區上調水電、房租等居住價格以及國際石油價格上漲,乃政策性、外部性和季節性等短期因素所致,而市場供求關係變化所産生的主動性需求對物價總水準上漲的作用相對較弱,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所以,目前並不存在物價普遍上漲的壓力。居民消費物價指數雖然有所上揚,但並沒有出現通貨膨脹跡象。

    展望2001年物價形勢,中國經濟既面臨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也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首先是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最近已有較大幅度回落),國內進口增加,帶動相關製品及相當一部分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上升。這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大外部風險,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形成滯脹,而且油價上漲帶動生産資料價格上漲已經阻礙了結構調整的進程。最近市場供求形勢稍有好轉,恢復已經壓縮的多餘生産能力、重復建設的趨向重又抬頭。推動價格上漲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今年糧食出現大幅度減産,糧食形勢不容盲目樂觀,不排除出現糧食供求關係發生逆轉的可能性。不過,隨著中國加入WTO,物價水準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會越來越大,糧食價格不可能比國際市場有顯著差異,因此,上漲幅度是有限度的。汽車、電信、金融服務和房地産價格將呈下降趨勢,特別是農村收入增長緩慢和城市下崗失業對居民消費産生的抑製作用。所以,2001年不大可能出現過去那樣的高通貨膨脹現象。綜合以上兩方面的因素,預計在今後一段時間,物價水準將在既非通脹也非通縮的正常區間運作。

    根據國內外的權威研究結果,居民消費物價水準一般要比物價總水準高1-2個百分點,據此判斷,中國經濟雖然已經越過拐點,但由於消費物價指數增幅沒有超過1%,還不能説中國經濟已經完全走出通貨緊縮區間。再加上中國經濟剛剛出現的轉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外需的拉動。因此,目前的貨幣政策操作宜於穩定,不宜緊縮,預防復蘇夭折比防通貨膨脹更重要。

    從11月份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國民經濟運作的顯著特點是工業增加值和三大經濟動力指標同比增幅提高、環比增幅回落。産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除了同比基數高之外,還可能與下半年緊縮性的貨幣操作有關。同比基數高是連續數年擴張性財政政策積累和政策不連續性造成的。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政府有一個明確的經濟增長目標,當發現這個目標依靠經濟自身力量難以實現時,政府就會用擴大財政支出實現。由於經濟當中的問題都是在經過一定的運作階段之後表現出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往往是經濟現象的被動反應,這樣,擴張性財政政策長期積累的效果必然是第四季度的國民經濟指標積累越來越大,要保持平穩的增長速度也要求財政政策的力度越來越大,當力度減弱時,年終幾個月的增幅就會回落,這種現象在投資方面表現的比較明顯,在消費方面的表現比較弱,原因是消費者要對一生的消費進行安排,理性化程度比較高。因此,保持明年經濟的增長,依然不能缺少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是,積極財政政策必須有經濟體制改革配合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因此,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把增加的國債用於支付改革成本也許比直接用於擴大政府投資的效果更大,對於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也更為有利。

    金融結構的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始終是困擾我國經濟的主要問題,金融機構的存貸差在10月末23237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11月末達到23688億元。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在居民外匯存款大幅度上升的同時,外匯貸款卻持續萎縮。10月末外匯貸款餘額為644億美元,11月末是641億美元,存貸差也從10月末的583億美元增加到11末的633億元,而貸款佔存款的比例下降到49.6%。其主要原因是外幣利率明顯高於本幣利率。這説明利率市場化不僅要有步驟地推進,同時還要協調進行。今年9月份實行了外匯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本幣貸款利率還處於管制狀態。不僅如此,金融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在民間資本準入、競爭機制、管理水準等方面全面改革和提高,才能提高中國金融業的競爭力。當前,面臨進入WTO之後外國銀行業的激烈競爭,加快改革步伐就顯得更為重要。絕對不應該遷就某些部門和個人利益使國家的整體利益受到損害。

    經濟當中的困難和問題也是改革的動力和經濟發展的源泉。2001年,我國將作為WTO的正式成員參與世界經濟活動,這是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和對外開放全面擴大的巨大動因,也為我國按照WTO的基本規則,即互惠原則和非歧視性原則,重新調整我國的相關政策和制度規則提供了條件,必將推進我國市場化改革的前進和競爭秩序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量也會穩步增長。“十五”規劃的制定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有可能形成新的投資熱點,通過統一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率,進而改生産型增值稅為消費型增值稅,以及費改稅等,投資環境將進一步改善,民間投資也會進一步增加和活躍。通過發放職工購房補貼、調整收入分配製度、再次提高公務員收入、提高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等措施來提高城市居民收入,將帶動居民消費的快速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將通過加快農村稅費改革,實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切實減輕農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農民收入增幅持續下降的局面有望得到扭轉。這一切都成為明年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雖然2001年外部不確定性的刺激將進一步加大。全球經濟增長將會放慢,特別是美國經濟能否順利實現軟著陸尚難預斷,有可能影響我國的出口增長。但只要我們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特別是注意政策和體制的聯動和協調,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還是有希望的。

    《中國經濟時報》 2000年12月29日

相關新聞

專家評出“十五”十大最應解決的經濟問題

葉震:國民經濟步入適度增長平臺

中國國民經濟發展出現重要轉機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