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21世紀我國財稅改革與發展面臨五大轉變

    在跨入21世紀之際,我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加入WTO在即,全國人民堅定地奔赴第三個發展戰略目標,改革開放的方針和政策更加深入。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國財稅改革與發展呈現出新的特徵、新的趨勢。它們既是對過去的總結,也是未來前進的方向。

    一、由封閉半封閉型向國際慣例轉變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飛速發展,我們必須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國際競爭中發展壯大。20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走過了由封閉半封閉型轉變為改革開放的歷程,當前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的需要,擴大了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國內規章制度正逐步向國際慣例接軌與轉變。 

    我國財稅工作充分體現國家政府的意志與職能,堅持服務於大局,在向國際慣例轉變中,不斷地學習、考察和借鑒國外經驗,推進改革和完善我國財稅體制與工作制度,取得顯著的成就。

    在預算編制上,將單一預算轉變為複式預算,進一步編制細化的部門預算;在財稅管理上,將高度集中統收統支的財政體制轉變為“ 財政大包乾體制”,進一步轉變為分稅制分級財政體制,以及中央與地方關係上的轉移支付制度;在財務會計核算上,由我國獨創的收付或增減記帳法轉變為國際通用的借貸記帳法,會計人員的地位由從屬於國家單位或企業,逐漸轉變成為獨立自主的法人或社會仲介組織;在稅收制度上,由流轉稅體系轉變為以增值稅為主,營業稅、消費稅為輔和完善所得稅的稅收體系。

    目前,為了扭轉所得稅上的內重外輕現象和解決國民待遇問題,勢必合併統一內外所得稅條例;為了加入WTO,我國關稅面臨新的轉變,我國近年來加大了打擊走私力度,關稅收入大增,關稅已經成為財稅收入新的增長點。 

    二、由計劃經濟財政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財政轉變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新的經濟增長方式的主導地位,國家經濟體制的根本變化必然要求財稅體制與制度的相應轉變。 

    1、財政體制朝著公共財政方向轉變。財政正在退出生産建設領域,主要是退出以營利為目的的競爭性行業,使國有企業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進有退,將投資的主體由政府轉換給企業。政府把工作重心轉移向社會,減少了對經濟運作的直接干預,今後,採取稅收、國債、補貼、貼息等宏觀調控手段調節各種利益分配關係。稅收制度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要求,制定的徵收、緩徵、加徵、減稅、免稅和退稅等具體規定,都是財政稅收完成國家賦予的集中收入與調節經濟職能的體現。

    2、改革與完善政府財政支出管理模式。政府採購制度是公共財政體系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市場經濟國家管理直接支出的基本手段。也是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有效途徑。我國現行的支出管理方式基本上處於傳統狀態,預算不嚴肅,管理不規範、資金使用不透明、監督不力並極易滋生腐敗,與市場經濟的要求差距很大。現在政府採購的原則框架已基本形成。

    我國政府採購模式初步形成,開展採購活動有了法律保障。通過上述改革,一是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二是有效地堵塞了分散採購的漏洞,三是有效地抑制了腐敗現象的發生,促進了機關的廉政建設。

    今後,我國除了在財政支出上要採取市場競爭的公開、公正、公平的招標投標制度,還要在礦産、土地、房地産等公共資源逐步實現由行政配置為主轉變為市場配置為主的軌道上來,對於必須行政審批的項目也要引入公平競爭機制。

    三、由傳統行政理財方式向依法理財軌道轉變

    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與信用經濟,而財政稅收是經濟的反映,可以説依法理財與依法治稅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依法治國戰略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基本上建立與完善了我國法律體系,為依法治國、依法理財、依法治稅打下了基礎。

    1、建立與完善了我國的法律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立法、普法和執法監督等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立法方面,初步解決了無法可依的問題,在眾多的法律法規中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面的佔了2/3。同時,也制定了一些有關財政稅收的法律法規與條例,如預演算法、會計法、企業財務通則、會計準則、各種稅法和稅收徵收管理條例,以及近期制定的政府採購管理暫行辦法、資産評估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保險公司財務制度、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外國政府貸款項目採購管理暫行規定、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實行收支兩線管理若干規定等就多達30余件。

    2、依法理財必須加強預算管理監督。我國現行的預算編制缺乏必要的透明度,財政行為不夠規範,違反財經法紀的現象相當普遍。為了依法監督,改進預算管理,逐步規範中央預算行為和減少預算的隨意性。為此,首先,強調編制部門預算。好處一是有利於對國家預算資金的有效分配、管理和監督,二是有利於各部門統一掌管、使用本部門的預算資金,三是有利於人大對國家、部門預算資金使用情況和效益進行監督。其次要強調細化預算和提前編制預算。預算編制要求從大類必須到具體項目,以免臨時追加預算;早編預算也使預算充分考慮各種有利和不利因素,具有科學的預測性和決策的戰略性;預算編制方法過去是“基數+增長”方法,從今年起,多采取零基預算方法,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預算一經人大批准,就産生法律效力,非經法律程式不得調整,這充分體現了預算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使我國依法理財依法治稅前進了一大步。

    3、將分散的支付制度改為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分散支付制度,多年來這種支付辦法暴露出許多缺陷,一是撥款後脫離了監督,二是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三是預算管理執行與市場經濟制度脫節。我國從今年起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將所有的政策性財政資金全部集中到國庫單一賬戶、並規定所有的財政支出必須由國庫直接支付,從而結束了財政資金管理中的“糊塗賬”和減少了財政資金管理中腐敗現象的發生。

    4、對預算外資金收支加強管理。一是將中央預算外資金納入中央預算內;二是對暫不能納入預算的要編制收支計劃和決算,預算外資金不能隨收隨支;三是財政部門要向人大報告預算外的收支情況,以利監督。

    四、由主要為國有單位服務向為全社會服務轉變

    20年來,我國經濟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是以公有經濟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各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經濟結構,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存在各種生産要素參與分配的格局。財政稅收參與分配和服務的模式隨之産生很大轉變,財政稅收的工作範圍和服務領域有了新的調整和拓展,“越位”的要逐步退出,“ 缺位”的要補上,力度不足的要加強。財政改革和發展大趨勢是在向公共財政框架轉變。因此,財政稅收要確保政府履行政治、經濟和社會各項職能,滿足社會公共的需要。要確保基礎性的和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進行必要的投入、以及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所必要的支出等。

    1、應儘快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目前,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要求財政稅收對中西部的發展給予更多的轉移支付支援,以便縮小地區間的差距,求得共同發展、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需要。

    2、儘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全國統一、規範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治國安邦的大計,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制度建設。

    3、逐步向會計委派制轉變。近年我國借鑒現代市場經濟的理論和實踐,把社會仲介組織視為市場經濟運作主體之一。特別是經濟鑒證類社會仲介機構,它們獨立於政府與企業之外,通過運用專門的知識和智力勞動提供特定的社會服務,發揮其公證、鑒證和諮詢服務的作用。我國的仲介服務已成為政府管理社會事務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管理手段由手工、機械向高科技資訊化轉變

    當前,資訊産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網路經濟、電子商務、電子金融、網路貿易甚至網路會議和網路辦公等新事物層出不窮。

    社會經濟資訊化拉動了我國財政稅務的資訊化,電腦技術進入財政部門20年,財政網路已初具規模,1999年又建立了局域網和廣域網。1999年電子納稅達全部收入的80%以上。

    我們還應看到,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為國際稅收提出了新的課題,一方面,由於電子商務代替傳統的貿易方式,尤其跨國公司的納稅環節、納稅地點、國際稅收管轄權等問題遇到了新情況。另一方面,傳統的稅收理論、稅收原則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網上交易如何交稅等問題,亟待研究解決。

    

    經濟日報 2000.08.23

相關新聞

稅收徵管法修正草案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