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離“世界工廠”有多遠  

     記者日前在廈門燦坤實業公司採訪時,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告訴我們,燦坤已經將台灣的工廠關閉,將製造基地全部轉移到了廈門和上海。在世界小家電行業,燦坤是數一數二的生産商,全球70%的小家電産自燦坤。

    這正是全球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的一個生動的例子,更加引人注目的事例還很多。當越來越多的産品打上“中國製造”走向全球的時候,有人驚呼: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

    什麼是世界工廠

    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經濟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教授指出,在世界經濟史上,英國曾被稱為世界工廠。從1760年至1830年工業革命期間,英國製造業在全世界的比重從1.9%上升到9.5%,後來又達到19.9%,英國生産了全世界53%的鐵,50%的煤。而且英國不光製造業發達,物流、服務業務也很發達。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工業國,英國的工業製成品及其跨國貿易遍及世界五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快速發展,一度成為世界工廠。從1950年至1973年,日本經濟增值達到難以置信的7.5%,即使1973年金融危機之後,日本經濟的發展,仍然遠遠高於其他的工業國家。日本在這個時期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奇跡,有很多的産品,如照相機、電子産品,甚至汽車、摩托車等都保持著很強的競爭力。日本的造船廠在十年生産的噸位數佔世界噸位的一半。

    王教授認為,從日本和英國的案例來看,成為世界工廠,有三個特點。首先,它是一個過程,而且是幾十年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日本和英國都用了幾十年的努力,才成為世界主要製造品基地和對外出口基地;第二,作為世界工廠的國家,産品應佔有世界工業品市場的重要份額。在八十年代中期,日本製造業佔全世界10%左右;第三是作為世界工廠的國家在製造業領域要擁有相當多的創新産品,領導著世界製造業的潮流。

    經濟學家呂政對世界工廠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即一個國家在製造業領域,不只是少數産品和少數企業在世界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而是有一批企業群和一系列産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這些企業和産業的生産能力、新産品開發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經營管理水準、市場份額已成為世界同類企業和同類産業的排頭兵,並在世界市場結構中,處於相對壟斷的地位。

    中國還不是世界工廠

    無論中國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帶給我們怎樣樂觀的印象,有二組數據卻是不能不清醒面對的。

    其一,2001年進入世界500大企業排名的中國企業有11家,但是這11家企業中沒有一家是真正的製造業。

    再看看我國企業的出口情況,在2001年中國外貿200強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廣東省三家外貿代理公司,出口額分別達到61.8億美元、61億美元和37億美元,合計出口額達160億美元,佔出口額前200家企業出口總值的五分之一強。出口值最大的生産型企業鴻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卻剛過20億美元。

    尤其不容忽視的是,外貿200強中企業出口值有74%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實現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許多大型的出口企業只是“世界加工廠”的一個車間。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經濟研究院鄭志海院長説,由於我國的生産製造企業往往處於跨國公司生産鏈的最後一個環節,生産附加值低下的現狀必須正視。

    近幾年,在國內消費品市場上,一些國産品牌頗為深入人心,並有很多企業聲稱打入了國際市場,佔據國際市場重要地位,具有與國際品牌相抗衡的能力,事實如何呢?記者仔細查看了2001年外貿前100名企業的名單,除了海爾集團赫然在目外,更多的還是摩托羅拉(中國)、北京諾基亞、飛利浦(上海)等類型的名字,在國內市場大打價格戰和廣告戰的企業一個也沒有看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對於中國來説實在是太重要又太稀缺了。

    王志樂教授認為,中國還不是世界的工廠。首先,中國工業産值在全球比重還不夠大。按照我們的計算,1999年中國第二産業産值將近5000億美元(包括建築業),世界排名第四。而這一年全球是9萬多億美元,美國排第一,製造業佔世界的比重超過20%,日本製造業的比重為15%,中國也就佔5%左右。中國製造業的地位比中國GDP所佔比例要高,中國GDP在世界佔第七位。

    二是中國工業産品産量大,但是品種少,檔次低。以鋼鐵産量為例,在九十年代末期,中國鋼産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是其中大量是低檔次的建築鋼材,而且品種比較少。在2000年,中國進口鋼鐵達到97億美元,出口是40億美元,貿易逆差達到53億美元。進口産品主要是IT業用的、汽車業用的高檔板材。在中國貿易逆差大的工業品中,還有積體電路,在2000年逆差高達105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雖然生産出口大量的電子産品,但是它們的核心部件、高附加值的積體電路卻主要靠進口。

    造成工業品檔次低的原因主要是中國工業研究開發能力差,自主創新能力差。近二十年來中國的經濟雖有較大發展,但真正由中國企業原創的産品卻極為稀少。

    中國能夠成為世界工廠

    王志樂教授分析指出,儘管中國距離世界工廠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但成為世界工廠的基礎還是很堅實的。中國的鋼、煤、水泥、化學纖維、電視機等産品産量已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市場有較高的份額,如鋼為16%,煤炭為26%,水泥為25%。

    從八十年代到1999年,世界經濟的增長率一般都在3%左右。但是中國卻達到了7%、8%、甚至9%的增長,種種事實表明,未來中國經濟還將處於較快增長中。中國工業水準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未來5至10年,中國製造業有可能從現在的第四位繼續向前提升。

    中國加入WTO意味著將全方位接受市場經濟的規則,在這樣一個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中,有利於中國製造業參與世界競爭,在競爭中獲利。中國加入WTO後,製造業原有的優勢還將得到加強,中國有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在日本、南韓等亞洲四小龍的發展中,都由於幅員比較小,經濟發展起來後勞動力優勢迅速消失。但是中國沒有這個問題。

    從外部條件看,目前跨國公司正在進行全球的調整,將把許多生産製造基地從國外向中國轉移。這是中國製造業與世界接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絕好機會。因此要因勢利導,從企業、行業和産業三個層面建設世界的工廠。(張翼)

     光明日報 2002年05月27日


中國: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實驗室
聯手打造“世界工廠”——兩岸機電專家一席談
中國是IT業“世界工廠”嗎?
中日貿易戰:中國“世界工廠”不可小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