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需要制度性經濟合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在日前舉行的紀念日中邦交正常化30週年“中國加入WTO與日中經濟合作的新階段”研討會上根據該部課題組的一份研究報告所提出——

    RTA:多邊貿易體系的“奠基石”還是“絆腳石”

    趙晉平介紹,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掀起了新一輪區域經濟一體化浪潮。地區貿易協議(RTA)的數量顯著增加,在過去的12年裏,WTO平均每個月都會接到一個新RTA的通知。絕大多數WTO成員都至少參加了一個RTA,有的甚至參加了10個之多。而且,RTA內部貿易已經佔到全球貿易總量的50%以上。一些“新生代”RTA涉及的自由化領域明顯超出了 WTO多邊貿易談判。

    趙晉平分析説,RTA是多邊貿易體系的“奠基石”還是“絆腳石”,尚存在諸多爭論,但是各國從自身的現實利益出發,仍在積極尋求建立雙邊或多邊的RTA。新一輪區域經濟一體化浪潮的興起無疑表明,大部分國家都相信,參加或組建RTA至少對他們自己是有利的。

    據趙晉平介紹,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兩大區域經濟體己相繼建成並在積極謀求擴張:

    制度性經濟合作:東亞各國的共同需要

    趙晉平介紹説,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球範圍內,區域經濟一體化浪潮日趨加快,各種形式的制度性地區合作體相繼誕生,世界經濟格局和國際分工與競爭體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東亞地區,東亞地區各國、特別是經濟實力最強的三個國家(中日韓)之間具有廣泛而深入的經濟聯繫,已經具備開展制度性經濟合作的基礎。儘管近年來一些國家也開始進行新的嘗試,但是就整體區域的實質性經濟合作而言,並未取得明顯進展。

    趙晉平指出,東亞各國需要加強制度性的經濟合作。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跨國公司在東亞地區的貿易、投資活動顯著增加,促進了東亞各國間的水準分工和産業內貿易的發展,東亞原有的以“日本一四小龍-東盟一中國”為順序的産業轉移模式(即“雁行模式”)逐步被打破,原有的垂直分工貿易體系逐步演變為垂直分工和水準分工並存的局面,各經濟體之間的互補性呈逐漸下降趨勢,産業結構的趨同問題越來越突出,貿易爭端不斷增加。

    同時,整個東亞區域的經濟結構比較脆弱。東亞地區的出口産品市場過於集中的問題也並未因為區域內産業的轉移而得到解決。東亞各經濟體的貿易依存度較高,對外部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依賴性較大。區域內貿易比重雖然不低,但主要都屬於加工貿易範疇,絕大部分加工貿易産品的最終市場仍然是歐美。

    趙晉平總結説,由於上述兩個方面的原因,各國在快速推進國內經濟市場化改革時,並未做到經濟管理能力和水準的同步提升,沒有及時消除經濟中存在的諸多隱患。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外部市場需求出現疲軟,就容易導致區域內的經濟波動,並形成連鎖反應。趙晉平強調,東南亞經濟危機從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機,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東亞經濟結構本身存在的脆弱性。

    趙晉平指出,東亞區域內市場的潛力還遠未得到充分發揮。APEC的鬆散性決定了它所推行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進展緩慢,東盟自由貿易區也要到2007年才能成形。而目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經濟同時出現停滯,東亞地區迫切需要通過擴大內需來支撐經濟增長。單純依靠市場力量推進,東亞區域內市場的形成將過於緩慢。趙晉平強調,東亞各國只有通過各國政府間的制度性安排,才能在實現區域內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貿易便利化:東亞制度性經濟合作的切入點

    趙晉平指出,從我國的角度看,與日韓發展制度性經濟合作,從長遠看是有利的。首先,有助於促進我國與日韓貿易關係的穩定發展。日本和南韓分別是我國的第一和第四大貿易夥伴。日韓是我國勞動密集型農産品最大的潛在出口市場,而兩國又均對農業部門實行高保護政策。若能通過制度性經濟合作妥善解決上述問題,將使我國與日韓之間的貿易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有利於吸引日韓增加對我國的投資,提高我國工業的國際競爭力。近兩年,美歐企業加大了對華投資力度,目的在於搶佔市場先機和降低生産成本。這迫使日韓企業重新考慮對華貿易和投資策略。此時啟動中日韓之間的自由貿易關係談判,有可能促進日韓企業擴大對華投資。

    同時,趙晉平指出,與日韓發展制度性經濟合作在短期內也可能給國內經濟帶來壓力。主要是我國需要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方面承諾更多的義務。為加入WTO,我國已經在市場準入和體制改革方面承諾了大量的義務,而與日韓談區域貿易自由化,勢必需要在對方關注的領域作新的讓步,以換取我方所謀求的利益,這無疑會增加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

    趙晉平説,中日韓三國間存在著開展制度性經濟合作的基礎,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少障礙,建立三國自由貿易區尚不屬於短期內能夠實現的目標。

    趙晉平指出,貿易便利化是加強三國間制度性經濟合作的一個良好的切入點。區域貿易協議除了涉及關稅減讓及非關稅壁壘的拆除之外,也包含著貿易便利化的內容,比如簡化商務人員往來的簽證手續,協調各成員的産品標準和衛生檢疫標準,建立適應電子商務和無紙貿易的海關管理制度等。

    趙晉平指出,在中日、中韓之間,基於比較優勢的産業內貿易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貿易便利化是發揮這一潛力必不可少的條件。同時,在貿易便利化領域進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也能為將來在“10+3”框架下加強東亞區域內的貿易聯繫積累經驗。(盧俊 鄧道勇)

     《中國經濟時報》2002-4-29

    


東亞經濟復蘇速度和勢頭均超過6個月前的預期
東盟與中國“10+1”: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突破 
東亞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東亞經濟今年復蘇無望
東亞經濟的新模式
日本認為東亞“大競爭”時代到來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