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村上春樹:一棵什麼樣的樹

    村上春樹,或者説“村上”,這不是一個名字,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形容詞”,在我們這個時代使用重復率極高的“小資”詞彙中頻頻出現:一篇文章可能因為很“村上”獲得好評,一個女孩可能因為男友很不“村上”將其拋棄,還有一種更糟糕的説法是“你村上了嗎?”……於是就有了所謂“村上現象”。在這個據説文學越來越低迷的時代,一個作家,尤其是一個日本作家能受到這樣的愛戴,實在是件稀罕事。

    了解作家的最佳途徑是閱讀作品。如今村上春樹的主要作品幾乎都已譯成中文或正在譯介中。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陸續推出的17卷本《村上春樹文集》。著名的《挪威的森林》已先期面世,剛剛又出版了《斯普特尼克戀人》、《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且聽風吟》、《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再襲麵包店》、《夜半蜘蛛猴》等數種作品,譯者還是專攻村上的翻譯家林少華。

    村上春樹:一棵什麼樣的樹

    村上春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這棵相貌平凡的“樹”在文壇生長了22年,至今已綠葉青蔥。

    村上春樹1949年出生在日本京都,少年時平平無奇。上高中後癡迷歷史,開始涉獵英文著作。像那個時代的許多日本少年一樣,村上聽著英文歌、看著英文書進了大學。

    1968年,村上入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的時候,正趕上學生運動風起雲湧。一代憤怒青年挑戰日本戰後體制,混亂的價值觀和純潔的理想交錯在一起。村上本人以及他日後的寫作不可能不受60年代氣氛的影響。大學期間,村上還做了兩件重要的事:結婚。開了一家名為Peter Cat的爵士樂酒吧。他寫于1978年的處女作《且聽風吟》就是在酒吧生意清淡的時候寫的,獲得“群像新人獎”。

    村上春樹愛爵士樂是全世界聞名的。不過他對歐美現代流行樂和古典音樂也很精通。在他比較新的長篇小説《斯普特尼克戀人》中,音樂主角已從原來的爵士換成了施瓦茨科普夫演唱的莫扎特。村上熱愛美國文學,譯過菲茨傑拉德、雷蒙德等人的小説。

    村上春樹是個美食家。他似乎把煮飯當做小説的一項重要內容來陳述,時時出現的是義大利面、三明治、啤酒、威士忌、香煙。他有篇小説叫《義大利面之年》,《舞!舞!舞!》裏則詳述義大利面的烹制方法,有理由相信村上是個好廚師。

    村上森林:一片什麼樣的林

    村上春樹最著名的小説是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銷售700多萬冊,是眾多村上迷的最愛。在中國,讀者討論最多的是它,影響最大的也是它。《挪威的森林》確實清新脫俗,村上春樹寫它時將近40歲,他説:“想把青春的記憶延長的時候,就想寫青春小説。”村上的目標是“很輕鬆的小説,二三百頁紙,漂亮的,留在記憶中那種漂亮的小説”,甚至是“一本把全國女孩的眼淚都逼出來的小説”。他確實做到了。

    《挪威的森林》被村上春樹自己視為“另類小説”——“我用寫實風格去寫,是為了顯示不是我的東西也可以做到,所以儘快完成儘快離開。我想回到自己本來的世界去。”這“本來的世界”指的是《尋羊冒險記》、《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鳥行狀錄》,以及最新出版的《斯普特尼克戀人》等作品呈現的方式,它充滿了村上春樹不可模倣的奇思妙想。

    村上春樹的奇異想像主要來自“兩個世界”的觀念,幾乎貫穿在他所有作品中。一個是日常生活的世界,是“冷酷仙境”,人們吃飯、睡覺、謀生、戀愛,主人公往往處在游離于社會主流之外的狀態,孤獨,無聊,又不無自得。同時他總是接收到來自另一個神秘黑暗世界的消息,通過主人公的曆險,兩個世界之間的關係逐漸展現。村上春樹的神秘世界,在《尋羊冒險記》、《舞!舞!舞!》中體現為大雪瀰漫的北海道山中的別墅,海豚旅館中的黑暗房間,《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只在潛意識裏存在的小鎮,《奇鳥行狀錄》中的枯井,《斯普特尼克戀人》裏的鏡像世界……村上春樹的確不凡,他能將現實生活寫得恍惚飄蕩,到處是無處可以放置的心情,同時為神秘世界增加許多現實的背景和逼真的細節,在真實和虛幻晦澀難辨之際,他已經讓小説達到了“心理的真實”,所以從來沒有人把村上的作品當做幻想小説,因為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對待世界的現實態度:既是無所謂的,同時又是堅定不移的;既是邊緣的,又是具有行動力的。

    村上新作:《斯普特尼克戀人》

    《斯普特尼克戀人》寫于1999年,是村上春樹創作的距今最近的一部長篇。

    斯普特尼克是俄文的音譯,取自蘇聯發射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名字:伴隨者、旅伴。小説中確有一對女子是“旅伴戀人”,然而這完全不是小説要探討的問題。小説為我們的現實世界構造了一個對應關係,就像鏡子裏的世界,是相反的,主人公們在這互為鏡像的兩個世界裏尋找、失落和收穫,如同圍繞地球旋轉的人造衛星,孤獨地劃過天際,偶爾與其他衛星的軌道相交,又迅速地分離。

    1997年,村上春樹拿出了採訪東京地鐵沙林事件受害者的紀實作品《地下》,很讓村上迷們有些驚異。但是,變化早在醞釀,變化也在持續。《斯普特尼克戀人》也是變化的表現。比起村上從前的作品,這部小説篇幅短,節奏快,主要人物只有三個,線索非常清晰,故事也比較簡單,沒有從前混雜晦澀的感覺。而且,村上以前熱衷描寫“神秘世界”的種種景物,這次卻將女主人公堇在鏡像世界裏的冒險一概略過不談,直奔結尾——堇竟然要從那個世界回家了,第一件事是和傾心於她的男主人公見面。這是某種象徵、暗示、預兆?是否村上也要“回家”了,越過所有華麗的可能性,將小説鍛鍊得更加純粹、洗練?無論這是怎樣的變化,村上春樹小説的可讀性是毋庸置疑的,他是講故事的好手兼都市思想者。

    50歲的村上就像瓊瑤一樣

    從30歲發表《且聽風吟》以來,村上春樹便成為極受推崇的大家了。但看過他50歲時寫的《斯普特尼克戀人》,給我的感覺卻是:村上春樹越來越像瓊瑤了。

    看完《斯普特尼克戀人》後,一方面覺得村上真是晚節不保,對他日後的創作沒了信心;另一方面還發現原來村上也不過是套路化創作的“匠人”,於是,以前作品中的一些破綻也似乎更明顯了。

    這部小説可以説是一部平庸的言情之作。小説講述的是少女堇沉湎于文學創作,愛上了優雅的中年女士敏,而“我”一直暗戀著堇。最後,堇在與敏的希臘之行中神秘失蹤,“我”赴希臘,看了堇留在磁片中的文件後,明白了堇的失望。

    不喜歡的原因是理想化和套路化的寫作方式。堇與村上小説中描寫的許多女孩一樣,都是孤獨敏感、有某種神秘或不食人間煙火的魅力。這種角色看多了你會覺得村上一直在靠幻想創造女性。

    村上的魅力之一本就是描述優雅的飲食與充滿懷舊氣息的音樂口味。在《斯普特尼克戀人》中,村上也絕對不會放棄這種情調,比如,描述炭火烤新鮮白肉魚、外加少許帶蘑菇末的綠沙司等等。這部小説是以“伊妹兒”時代為背景講述25歲的“我”和23歲的“堇”的故事,但兩個人在音樂上的審美取向仍然停留在《挪威的森林》、《舞!舞!舞!》的時代,甚至這裡連爵士樂都沒有了,主人公們談的、聽的都是莫扎特、貝多芬、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村上的情調也成了某種固定不變的套路了。

    村上其實也沒有什麼,除了用“我”與“另一個我”這樣看似有思想深度的套路去提升一部瓊瑤小説外,你還能看出他有什麼值得你推崇的閃光點嗎?《斯普特尼克戀人》給我一種村上春樹終於露出了馬腳的感覺。

    不讀村上春樹

    我相信特朗斯特羅姆的話,無需統計,就在此刻的某個城市角落,一定有人在彈奏著舒伯特,因為在他眼裏,音樂居然比其他的東西更為實際。

    我更相信一位遠方朋友的説法,不必懷疑,即使是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一定有人在翻檢著某一冊村上春樹的文集,因為在他看來,文字無疑是夢境之外最真實的存在。

    許多年前,有人問我“誰是村上春樹”,我説村上春樹是好大的一棵樹,是成森林的唯一獨木,是我們只有在迷路時才能發現的林中路。

    所以我不再讀村上春樹。就像每個八月裏的考生,不想再翻出十七歲的最後幾天已告別的教科書。從那上面我們已讀過太多有關青春的殘酷。

    所以我不再讀村上春樹。就算他的每一頁書都是一葉藥草,妥帖敷上年輕的創處,解我們青春的毒。就算那葉藥草最後枯黃零落失了蹤跡,一如我們的記憶有時竟成為我們自己。

    有些書,有些人一生只會通讀一次。然後這本打開的書就成了打開的門,雖然還會被無數遍地輕推,但都沒有了最初面對它的猶疑、發呆以及白日夢般的想入非非。如同歌中唱到的愛情,完整的僅僅一段,其餘也都是愛,但都是愛的碎片。

    村上春樹,不讀也罷——不讀村上的九月也該換下所有鮮亮的恤衫了,剛好穿上板整的長袖褂,掩住八月滑冰時留下的傷疤。

    村上春樹,不讀也罷——作為一個東北人,當我終於不再把“胳膊”念成“葛膊”,不再把“還有”説成“亥有”後,只有“村上春樹”四個字,險些讓我失了混在北京的自信。那時候,幾乎一讀到這個詞,就會讓那個北京女孩,有機會挖苦我的外地口音……

    《北京青年報》2001年9月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