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國際化離中國歌手到底有多遠

    作為一個歌手,能在本土市場之外去擴大海外市場是件高興的事,作為一個行業,能走出國門將自己發揚光大是件光榮的事。聽見中國歌手簽約海外開始國際化發展的消息,除了為他們搖旗助威之外,又不由得要擔心,是否簽約海外唱片公司,便意味著中國流行歌手或流行音樂如同我們引進國外流行樂和歌手那般順利出境?“國際化”意味著世界範圍的接受和喜愛,看著國際唱片市場上的豐富和發達,看著中國原創流行樂壇依舊低迷的狀況,不能不讓人想——

    幾天前,著名音樂人鄭鈞與EMI百代(中國)唱片公司的簽約,算得上是轟動業界的一個消息。簽約儀式上,EMI表露出認為鄭鈞具備國際化藝人的潛質,該公司將為其提供更廣闊市場空間的意思,這樣的説法聽起來十分耳熟。近兩年來,隨著國際大唱片公司對中國內地唱片市場的親近,內地歌手簽約海外公司的消息也頻頻傳來,其間不乏“國際化”、“進軍海外市場”的聲音。這種聲音自然令人心生憧憬,心頭愉快,中國流行音樂若能走出國門去贏得他人的讚美,自然是一件體面風光的事,眼見著中國原創歌壇上崔健、朱哲琴、那英、田震這等頂尖人物都在海外市場各有耕耘,各有收穫,是否簽約了海外唱片公司,就意味著中國歌手或説中國流行樂可以走向國際化,這將形成中國流行音樂的新動向呢?

    ■國際化的歷程能有多長

    實際上,若説“進軍海外市場”,中國原創流行音樂從10多年前的起步階段就開始了,只不過開始不是我們主動,而是人家主動,崔健就是這樣受人關注而作為中國搖滾樂的代表而頻頻受邀海外的,同時有海外唱片公司主動簽約代理他的唱片在海外的發行。1992年,當時在國內一名不文的孫楠在印度尼西亞開了6場音樂會,算得上是第一個在國外舉辦個人演唱會的中國歌手。90年代初毛阿敏、解小東、李玲玉等人簽約了香港唱片公司,但除了在港臺發展的不成功之外,也實在無國際性可言。朱哲琴算是真正出擊國際唱片市場並大獲成功的一個,她以適當的方式(精心打造以西藏文化為背景的音樂)在適當的時機(世界音樂風行國際)躋身國際樂壇,其用中文演唱的唱片通過華納唱片公司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同步發行,在世界主流唱片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儘管後來有那英在華語唱片市場上的成功,有丁薇受到歐美樂壇關注等等消息傳來,但中國流行樂壇真正具有廣泛國際知名度的歌手,除了朱哲琴,就只有經常受邀參加國際音樂演出的崔健。顯然,儘管有海外唱片公司因勢利導地進行歌手專輯在海外的發行,但成為一位國際化的歌手卻並不容易。

    ■國際化的條件能有多高

    儘管不少歌手將“拓展海外市場”作為簽約國際唱片公司的條件,但對於這些唱片公司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可以輕許的諾言。唱片是商品,沒有一家公司會發瘋投資到一個沒來由沒市場的産品上,如果讓你憑空投資一個俄羅斯或是辛巴威歌手在中國市場發展,你會幹嗎?海外公司簽約中國歌手顯然首先看好的是中國市場,只有在此基礎上才可能談及其他。

    EMI中國公司負責人徐毅以鄭鈞為例,説明什麼樣的歌手才有資格談國際化,他説:“歌手首先得明白,你是中國內地歌手,就必須先把內地市場做好,否則連中國人都不認你,拿什麼去跟外國人説?另外你必須有自己民族有個性有特點的音樂,是外國人沒有的、他願意聽到的,在這樣的基礎上談國際化,才是誠懇的説法。還有要確定有這樣(國際化發展)的機會,公司才有把握去做,比如鄭鈞翻唱“酷玩”樂隊的歌,他是這首歌唯一的翻唱者,將來才會有機會和“酷玩”合作、再進一步介紹到國際市場等等,他在去年參加了日本“音樂説話”的演出,引起日本唱片公司的注意,這才有了他的唱片在日本發行的可能。沒有外國市場的歌手絕不可以勉強。”

    ■國際化的概念能有多大

    事實也正如徐毅所説的那樣,能夠與海外公司有資格談國際化的中國內地歌手屈指可數,但對這些歌手而言,國際的概念又能有多大呢?去年,當簽約環球唱片旗下香港正東唱片準備進軍海外市場的田震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説:“要説歐美,是任何一個亞洲歌手都不太可能想的市場,畢竟語言、文化背景不一樣,流行音樂是必須要有土壤的。但在海外誰會嫌歌迷多呢?我主要還是在華人地區,其他的市場不要胃口那麼大。”她顯然對於自己的海外發展有著相當清醒的認識。

    大多數流行音樂人都同意國與國流行音樂之間存在著文化和語言的差異,因而少有人異想天開一曲中文流行歌能唱遍全世界。唱中文的朱哲琴能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同步發行自己的唱片,看起來像個特例,為此,她的音樂合作者何訓田説:“純粹的音樂確實與語言沒有關係,但它會受到文字的局限,這就要看聽音樂的人是以音樂為主還是以聽懂為主,如果是以音樂為主,那麼這種障礙就消失了。就好像大部分外國人並不真正明白《阿姐鼓》在唱什麼,但卻可以感受它與眾不同的風格。”與眾不同的風格,是朱哲琴蜚聲世界的原因。然而,十幾年中,中國樂壇出了一個朱哲琴之後,一直不見後來者。我們的市場上倒是有越來越多唱英文、日文、韓文的音樂唱片,別人更多地“國際化”到我們的市場了。

    ■國際化的道路能走多遠

    一句“進軍海外”,説則容易,實則艱難。不少公司坦言,不是不肯將中國歌手推出去,而是大多數時候人家不認。不要説介紹到人家的市場裏,就連去國外某些國家的音樂活動中露一面都難上加難。一些地方甚至不相信中國有流行音樂。內地流行音樂起步較晚,發展較慢,整體水準不高,尚形不成規模。連港臺地區都不認,何況本地流行音樂市場已發展得相當完善的日本、南韓,甚至歐美國家呢,本地市場上的繁榮讓他們聽自己的歌手還聽不過來,更不會憑空去接受一個跟自己的歌手差不多甚至不如的異國歌手。

    著名歌手劉歡説:“自己的市場都沒做好,還談什麼進軍海外,國際化呢。”一句話道出個中真味。沒有中國流行音樂整體的健康和繁榮,何來理直氣壯走出國門的中國歌手?如此之大的中國市場,除去盜版的因素,中國原創流行樂能佔的市場份額仍然很小。倘若有一天中國原創流行音樂能佔到唱片市場的60%,別説“國際化”是錦上添花的事,成功的歌手只怕忙得都沒時間去“國際化”了。對我們而言,這似乎是現階段比“國際化”的夢想更令人激動的夢想。

    《北京青年報》 2001年8月1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