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根深葉茂《蔡文姬》

    7月3日晚,新編京劇《蔡文姬》在長安大戲院首演。令人過目不忘的是京劇演員所特有的深厚功力帶給觀眾的視聽享受和來自音樂的過癮和別致。人們寧願放棄談一齣新戲所必談的“形式創新”—這是京劇《蔡文姬》給我們提供的新思考。

    一談戲劇,人們就愛説改革。一説改革,人們就習慣談創新。就好比挖坑種樹,人們只注意地面上長的那部分,至於它的根有多深,會不會一陣罡風過後就會連根拔起沒有人關心;甚至連地面上長的這部分是真樹還是假植都沒人願意仔細辨認,只要一時好看,與別家不同就行了。有新意就有成績,有了成績後面的東西就不屑説了。而《蔡文姬》給我們的感受卻恰恰相反,它最有價值的是演員多年在舞臺上摸爬滾打出來的技藝和隨著他們人生的各自成熟而煥發出來的意味渾然一體所帶給觀眾的綜合享受,這不禁讓我們從內心發出感嘆:向優秀的傳統文化致敬—掌握傳統藝術精髓,不只追求表面上的創新也一樣值得尊敬。

    王蓉蓉塑造的蔡文姬“這一個”裏所凸顯出的,是她的表演技藝特長中最具光彩的一面。作為全劇的主人公,蔡文姬共有大小唱段一百三十多句,雖板式變化繁多,腔調新老雜糅,但人物感情起伏變化的脈絡、意境鋪陳渲染的強度,卻佈局嚴整構思巧妙。王蓉蓉不同凡響之處在於,除了高腔低腔長歌短調馭輕駕熟遊刃有餘外,無論老腔的運用還是新腔的張揚,都能化為對人物胸中溝壑精細準確的描繪與表達,且在總體的感覺上,處處充盈著蔡文姬典型性格中那股文雅持重外柔內剛的才女氣,而更為難得的是,這一切都與張派唱腔的韻致水乳交融地整合在一起,絕不因是演新劇目中的新人物,就失去了流派藝術的表演特色。杜鎮傑的左賢王也是既“人物化”又“京劇化”,你可以看出他在把握左賢王豪氣如虹性情剛烈時充滿激情的表演打破了不少老生行當的界限,在表現左賢王愛之切、求之誠的內心渴望時用的也絕不是傳統的“做戲”套路。至於唱腔,從旋律説也是新意迭出,然而骨子裏的韻味,依然是純正的余派本色,挺拔激越破霧穿雲。李宏圖的董祀用大嗓表現人物的滄桑,表面上突破小生的程式,可內在的間架,也還是保留著葉派表演風格“虎嘯龍吟”的張力。京劇藝術的可觀賞性與引人處,很大程度取決於主演即“角兒”的表演魅力,傳統老戲如是,新編劇目亦當如此。

    演員的功力是一齣京劇能否成功的關鍵,但並不意味著一切。就好像地基打得深未必能蓋出漂亮的大樓一樣,京劇走到今天還沒能根本解決戲劇語匯現代化的問題,除了具備了一批較為優秀的演員、作曲家外,其他製作部門的水準基本還停留在八九十年代,這是古老而又有優秀潛質的中國京劇發展面臨的一大課題。

    《北京晚報》 2001年7月0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