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戲劇界精英評説小劇場

    從1982年林兆華一部《絕對信號》打響中國小劇場戲劇“第一槍”以來,快20年了,小劇場話劇從另類和新生事物走到了幾乎是戲劇的“主戰場”,從每年一場到20余場的演出場次,走向了成熟。昨日,在《新劇本》雜誌、中國文化報、北京劇協聯合舉辦的小劇場戲劇研討會上,各路“豪傑”齊刷刷上陣,幾派高手拋卻門派觀念,聚會一堂,展開一場觀念的碰撞。

    ■小劇場的發展與空間大小和錢多少無關

    小劇場在中國的蓬勃發展有許多人認為是因為其小製作成本而走紅,其實不然,一直在“前沿陣地”的幾員大將雖説法不同卻表達了同一觀念,那就是小劇場發展與錢無關,也就否定了從空間界定的觀念。人藝導演李六乙認為這種因錢而製作小劇場戲劇的觀點是戲劇從業者的悲哀,僅僅把小劇場説成是物理空間的轉變,而目前小劇場的創作方式只是作為對大劇場表現方法的延續而頻頻出現時,觀眾們被誤導了,被迫接受了與大劇場同樣的東西,也造成了觀眾單一的接受能力。但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必須是獨立的並且是多元的。小劇場應是有別於大劇場的方式,它應是戲劇從業者有感而發的結果,應帶出個人化傾向,小劇場的出現如不具有思維方式與創作方法的創新,那就只是對大劇場的延續。雖然過去的表現方法有其合理性,但觀眾需要看到多種方式的演出。

    導演孟京輝的觀點與李六乙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認為小劇場的出現佔領了許多戲劇與觀眾的心理城池,百花齊放,多樣式話劇,有古典的、現實的、先鋒的、實驗的,適應不同觀眾的口味。小劇場的界定不能以空間大小來分,我只想找到一種方法,一種作為方法的小劇場,以導演能量為主的小劇場,而不僅僅是空間的、表演上的,我現在堅持的仍是最初開始的方法,如創作《升降機》、《禿頭歌女》的激情仍在我的創作中起作用,我的激情只能用小劇場表達。

    ■小劇場給導演和觀眾帶來極大解放

    導演查明哲認為中國小劇場的産生與發展與國外不同,它既要承擔先鋒、實驗、叛逆的責任,又要成為大劇場的補充,可以説小劇場的狀況就是中國戲劇的狀況。而且中國導演對小劇場有天然的適應性,在上中戲時都是在禮堂、小劇場裏折騰,十分自由,而進小劇場確實比較隨意與自由,並在心態與手法上得到解放,創作上的解放也帶來創作上的快感。對於觀眾,由於小劇場拉近了物理距離造成了心理上的親和感覺,而且不對號入座及對內容的不甚知也十分具有吸引力。

    ■演員表演在小劇場得到了最大可能的開掘

    小劇場雖小,但對演員要求卻極為嚴格,這一點許多導演、專家給予了認同。童道明先生認為小劇場不但提供了戲劇革新的可能,還給演員提供了拓展表演空間的最大的可能性。在小劇場看到了大舞臺上沒有發現的東西,這得益於演員表演。楊青在中戲畢業8年後在《社會形象》中脫穎而出;何冰在《雨過天晴》中得到了最大的開掘,證明了實力;肖雄也在《霸王別姬》中讓觀眾看到其全部的可能。可以説小劇場可以把心理髮揮得淋漓盡致。李六乙同樣持此觀點,他認為小劇場可提供尋找新表演方法的可能。

    ■ 藝術探索與商業化

    並非水火不容

    小劇場的發展給觀眾一种先鋒實驗概念,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可以忽視市場,反而市場對其發展舉足輕重。記者杭程認為市場問題才是根本出路,靠燃燒熱情是撐不起一個事業的,必須找到良性迴圈的方法。有了對市場的判斷,才能知道觀眾要的是什麼,創作、上演、收益是有規則的,小劇場是一個産業的存在。

    不論哪種觀點,小劇場的發展現狀確實已成為中國戲劇發展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和一種必不可少的樣式。除了先鋒性、實驗性外,對戲劇傳統的層面也必須深入進去,才可能獲得新的東西,才能做出真正的先鋒、實驗。

    《北京青年報》 2001年2月1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