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新華詞典》世紀之交大修訂

    《新華詞典》是一部以語文為主兼收百科的詞典,以其面向普通讀者、實用性強又頗具時代感等諸多特色,在我國辭書應用中一直佔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自1980年首版以來的二十年中,已經累計印刷了三十余次,近七百萬冊。這部詞典1988年曾出修訂版,十年之後的世紀之交,商務印書館再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歷時兩年,對《新華詞典》進行了第二次全面修訂。新版詞典將於明年初與廣大讀者見面,它究竟將呈現何種新面目?讀者將從中獲取哪些新知識?值修訂工作已近尾聲之際,圍繞讀者關心的一系列問題,記者進行了追蹤採訪。

    百科條目比重陡增至50%

    主持《新華詞典》修訂工作的商務印書館副編審周洪波告訴記者,此次修訂共刪去了2000多條過時詞條,同時增加新詞上萬條。修訂後的《新華詞典》,百科條目增加到25000多條,字數達到150萬字之多,首次佔到整個詞典50%,這一比例是前所未有的。

     百科條目為何陡增?周洪波説,主要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近十多年世界科技發展的步伐太快了,科學學科的分支也日趨細化,社會上各行各業的變化也相當大,人們需要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新華詞典》必須跟上當代科技發展的步伐,增加大量的新的百科條目,增加科技含量。

     據周洪波介紹,此次對百科條目的修訂分兩個層面操作,一是基礎學科,包括語文、政治、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方面的內容,要求系統性地釋義。二是應用學科,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不求過於專業,而是突出實用性。

    修訂後的整部詞典,小條目字數控制在50字以內,中條目100至150字,大條目也不超過200字,保證了整部詞典豐富的內容和充足的資訊量。

    新詞新語比比皆是

    修訂後的《新華詞典》,頗具時代特徵的新詞新語隨處可見。如資訊類條目中增設了網際網路、筆記型電腦、電話磁卡、可視電話、電子出版、網吧、遠端教學等詞條,醫學類增設了安樂死、巴氏消毒法、非處方藥、基因工程、精子庫、試管嬰兒等詞條,財經類增加了超市、對衝基金、二板市場、風險投資、紅籌股、買殼上市等詞條,還有法律類的不正當競爭、單位犯罪、國家賠償、鉅額資産來源不明罪、無罪推定等,軍事類的導彈防禦系統、地地戰略導彈、高技術戰爭、資訊戰、數字化戰場等。大量增加的新詞讓人感覺這部詞典與時代脈搏甚為貼近。以環保詞條為例,《新華詞典》原來只有22條,此次修訂後增加至129條,與人類對環保的關注程度密切呼應。而同時,插秧機、微機、噴氣織機等2000多個跟不上時代的詞彙此次正式“隱退”。

     引人注目的是,在詞典正文後部,還收錄了長達兩個頁面的以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如TMD(導彈防禦系統)、E-mail(電子郵件)、WAP手機(無線應用協議手機)等,如此數量,創下了詞典收入西文字母開頭詞條的新紀錄。

    據參與組織了《新華詞典》編纂以及兩次修訂工作的商務印書館副總經理王維新介紹,如果説以往的編纂和修訂受到一些外在因素干擾,此次修訂所處的時代環境有了很大變化,科技和學術迅猛發展,為詞典的健康修訂提供了前提。修訂者大力刪減了陳舊過時的(包括很少用的)、冷僻專門的、時事性太強的詞條,大量增補經常在中學課本和通俗讀物裏出現的學科基本詞彙、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的詞條,以及近年來出現的新詞語,並適當增設了過去漏設的常用義項和近年來出現的新義項。

    創新頗值一提

    今年11月才正式公佈的夏商週年表收編進《新華詞典》附錄中,這使《新華詞典》成為第一部收入這項最新科研成果的詞典。

     新版《新華詞典》在附錄上的創新頗值得一提。

     ——刪掉了中文拼音方案,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地質年代簡表,基本幾何圖形的面積和體積四項內容。

     ——保留了節氣表,化學元素簡表,計量單位簡表,世界各國和地區簡表,其中將計量單位綜合成一張簡表,重點放在常用法定計量單位與非法定計量單位的對照和換算上,一目了然。

    ——將附錄中的生僻字融入詞典正文,並加注相應的符號,使語文條目查考功能增強。

     ——新增了夏商週年表,中外歷史大事年表,中國主要親屬關係簡表,中國行政區劃簡表,中國少數民族簡表,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中國特有珍稀動物,世界重大公害事件,常用科技名詞規範簡表,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科學技術史上的重大事件。

     另外,為便於查考,還在書頁側方增加了V字型的梯標。在詞典的前環襯新增彩色的中國地圖,後環襯新增彩色的世界地圖,從而形成一股視覺上的衝擊力。

    修訂週期縮短至五年

    在採訪中,王維新告訴記者,社會發展迅速,特別是自然科學,發展太快,如材料科學、電腦等,日新月異,詞典編纂只能緊隨其後。對詞典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較穩定,一方面要力求反映時代精神和科技發展水準。從當今社會的發展狀況來看,像《新華詞典》這樣力求體現時代感、強調實用性的詞典,三五年就應該修訂一次,不然許多詞條就會被時代拋開,顯得陳舊落後。商務印書館已決定,將《新華詞典》的修訂週期由原來的十年改為五年。

     周洪波説,修訂週期縮短,就意味著更大量的人力、時間的投入。以這次《新華詞典》修訂為例,修訂參與人數近百人。所有百科條目都請專家來做,主要是那些既有學術背景又具備編輯功底的專家。除了專家力量的投入,這次《新華詞典》的修訂還吸納了許多讀者的意見和建議。周洪波説,《新華詞典》今後的修訂,也將保持這種開放的姿態。

     據悉,新版《新華詞典》的字數由原來的230萬字增加至260萬字,頁碼數由舊版的1300多頁增加至1500多頁,價位變化不大,定為48元,較為低廉,以便更多的讀者能從中受益。

    背景資料

    1968-1969年,一些群眾向周恩來總理反映,書店裏找不到學習用的字典詞典,周總理指示國務院科教組將《新華字典》修訂出版,供中小學生使用。

     1970年《新華字典》修訂完成。

     1971年在出版工作座談會上,周總理再次指示,光有字典不夠,還應有一部詞典。國務院科教組將這一工作交給了北京市,市文教組決定由市教育局主辦此事,一個由26名大中學校教師和兩名商務編輯組成詞典編纂組,于同年10月開始工作。

     1973年詞典初稿編出,之後由於“批林批孔”、“評法批儒”等運動的影響,編纂工作陷於停頓。

     1977年2月轉到商務印書館重新審查定稿,進行刪補。

     1980年《新華詞典》第一版出版。

     1988年第一次修訂。

     1999-2000年末,第二次全面修訂。

    《文匯報》 2000年12月1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