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開宋代鈞窯之謎  

    因缺乏實物證據而不斷受到學者質疑的宋代鈞窯,近日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後下加土)鎮大白天下。

    

    禹州市神(後下加土)鎮西南部有一個成組分佈的古代窯址群,從去年9月開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與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對其中的4座古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開挖探方29個,發掘面積650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時代的窯爐遺跡8座,石砌澄泥池3座,灶一座以及窯前工作場所5處。出土了大批瓷器殘件和窯具,總數達數十萬片,其中完整或可復原器物數千件,為研究鈞窯本身的生産歷史和工藝發展史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主持考古發掘工作的北京大學考古學教授秦大樹説,這次考古發掘取得的資料可以確認,鈞瓷的生産大體始於北宋晚期到金代前期(西元11世紀末至12世紀前半葉),其發展歷史分為三個時期:即北宋晚期到金代前期,金代後期到元代初期和元代時期,大體涵蓋了鈞窯發生、發展、繁榮的歷史發展過程。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鈞窯瓷器是中國北方地區宋元時期最重要的瓷器産品,中國古代明朝以後的文獻都將其列為宋代五大名窯,歷來為古陶瓷研究者和愛好者們所關注,但多年來各地的考古發現中並未發現可靠的宋代鈞窯瓷器,所存的證據也都在金代以後,尤其以元代為多,因此,近年來國內外的學者開始不斷地對宋代開始生産鈞瓷的觀點提出質疑。

    

    此次發掘情況表明,在北宋晚期至金代前期就開始生産的早期鈞瓷,主要是小件器物,製作精良,釉層較薄,部分産品還採用了“裹足支燒”的方法,在器物底部留下了細小的支釘痕跡,這種工藝與北宋晚期北方地區諸多窯場流行的生産工藝相同。器物的品種十分豐富,碗、盤、缽、盒、注壺、盞托、香爐、連座瓶、盆等,特別是菱口大碗和海棠式長盤,造型優美精緻。此期還發現了內施天青釉、外施紫紅釉的器物,釉色秀美嬌妍,開鈞窯陳設類瓷器之先。

    

    考古工作者還首次發現一座相對完整的土洞式長形分室式窯爐,填補了北方地區燒瓷窯爐發展史上研究資料的一項空白。此窯爐形狀獨特,既不同於過去北方考古中常見的圓形的“饅頭窯”;又不同於南方流行的長長的“龍窯”。秦大樹説,此窯在利用熱功原理上科學合理,同時通過對窯爐的火膛、煙道等部位的考察可以認定,元代在北方地區已普遍採用煤為燃料,但鈞窯仍以燒柴為主。

    

    在宋代窯址的下面,還發現了中晚唐時期的遺存,清理了一座窯爐,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窯具,表明禹州神(後下加土)鎮的制瓷業在生産之初就具有較高的水準,為後來鈞瓷的産生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華社 2002年3月20日


未經考古擅自開工 山西翼城200座古墓遭毀
未經考古擅自開工 山西翼城200座古墓遭毀
咸陽考古發現東漢墓有天井
中山陵景區考古大發現:明孝陵寢宮全貌見天日
考古新發現
考古新證據又破“歐洲中心論”
蘇南綽墩考古驚現良渚珍寶
明定陵後的最大發現 湖北明梁莊王墓考古驚世人
我國公開一批考古重大發現
考古新發現:六朝時期深港經濟文化已相當發達
古生物化石非文物 專家説別濫用“考古”一詞
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千年古墓考古獲大批珍貴文物
考古學家:但丁可能搞錯了
南京六朝都城地下考古有新突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