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科院3院士激辯 東方思維能否拯救中國科技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4 月10 日 | 文章來源:環球

中科院院士吳文俊、朱清時、何祚庥激辯

東方思維能否拯救中國科技

3月28日,中國5大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連續6年空缺的“國家技術發明獎”終於實現“零”的突破;而獎金額500萬元的“國家最高科技獎”首次出現空缺,“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也再次空缺。

縱觀歷屆中國國家科技大獎,空缺不斷,驚喜不多,而7年才出現一次“國家技術發明獎”得主的現象更告訴國人,中國目前的技術發明能力與西方國家、日本甚至南韓相比,還顯得很孱弱,在將技術發明轉化為産品的能力上更有著不止一個檔次的差距。

有感於中國技術文明今天的沉默,有人這樣描述中國當代科技工作者的尷尬:今天,我們坐在房間裏,除了陶瓷製品是中國發明的,其他日常用品幾乎都是舶來品。近來,世界上一些“科學怪才”從全新視角研究中國古代的科技文明,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給國人帶來短暫的驕傲後,便是難以釋懷的惋惜。——技術發明,對於當代中國人而言,真就那麼難嗎?

中國科技文明的“失落”,讓人們再次想起著名的“李約瑟難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和新華社科技記者姜岩合著的《東方科學文化的復興》是一本試圖解答“李約瑟難題”的著作,書中指出以“整體論”為指導的東方科學思想將成為第二次科學革命的靈魂,東方科學和文明將能夠彌補西方科學與文明的不足。此書被部分科學家認為是從實質上解答了“李約瑟難題”,但也被另外一些科學家認為是缺乏足夠根據。

《環球》雜誌記者與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和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重溫”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過首發儀式的《東方科學文化的復興》。並圍繞“東方思維是否能拯救現代科技”這一主題,分別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作為辯論的主幹文章,新浪網特刊載《環球》雜誌2005年第8期文章《東方思維拯救現代科技的悖論》中專家發表的觀點,並附全文。希望廣大科技愛好者和網友就此各抒己見,展開討論。

主幹論題:

東方思維能否拯救中國乃至世界現代科技?(東方科學思想能成為世界第二次科學革命的靈魂嗎?東方科學和文明將能夠彌補西方科學與文明的不足嗎?)

專家觀點:

正方: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新華社科技記者姜岩:

朱、姜二人合著的《東方科學文化的復興》是一本試圖解答“李約瑟難題”的著作,書中指出以“整體論”為指導的東方科學思想將成為第二次科學革命的靈魂,東方科學和文明將能夠彌補西方科學與文明的不足。

東方科學的指導思想是“整體論”,西方科學的指導思想是“還原論”。西方科技如今遇到發展瓶頸,需要東方科學和文明的幫助。

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吳文俊:

在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和方法對現代科學産生的作用方面,吳文俊認為,“從我本人的實踐經驗來説,我這些年來在數學上的研究成績是受到中國古代數學的啟發而來的。我十分推崇中國古代數學,中國古代數學的思維方法、抽象思維能力,都要高於同時代的外國。”

“中國古代在醫學、農學、數學、天文四個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我相信其中也有豐富的內容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體會,來汲取它的精華,這還有待農學家、醫學家和天文學家們的發掘。”

反方:

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

一、中國古代的科學思想對現代中國科技的發展沒有什麼大影響。古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如“五行論”等與中國現代科技的發展更是不著邊際。真實的情況是,中國近代科學是從西方傳入的,中國現代科技發展是在西方科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二、東方思維不是“整體論”,而是“籠統論”。“雖然中國古代既有唯心論也有唯物論,但中國的唯物論太籠統”。何祚庥認為,甚至連中國古代著名的唯物論著作《論衡》也充滿著謬誤。

三、《東方科學文化的復興》認為“氣一元論”是中國傳統科學的思想核心,而何祚庥則認為,這恰恰説明古代中國沒有科學思想。

“我研究過元氣學説,寫了兩本相關學術專著。試問在‘氣一元論’的指導下有什麼科學成就沒有?如果沒有任何事例,説它是傳統科學的核心思想就是沒有道理的。”

對於德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工藝製造水準只有電腦才能複製的著名的周代曾侯已編鐘,何提出新的思路,他認為,“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是當時擁有特別好的工藝,那麼有可能這組(曾侯乙)編鐘是挑選出來的,而不是每一個的音階都在製造時就做得這麼準”。

四、當然也可以從浩如煙海的事例中找出一些東方哲學科學思想與科技發展的關係,但那是次要的。如果説東方的思維模式等可以決定科技水準,那中國科技為什麼會衰落?況且,東西方人的思維模式雖有不同,但智力智慧大體上是相同的。

五、“華裔科學家在世界上取得的成就,與他們的中國人身份和思想沒有關係,他們學的都是西方科學。楊振寧在中國學的是西方的東西,出國後學的更是西方的東西。什麼中庸之道、為人寬厚,跟科學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何祚庥説。

六、“天才有,但多數科學家要靠社會培養,根基還是經濟基礎。”

“科學家是社會培養的。何祚庥為什麼能成為科學家,還不是因為家裏有點錢?錢能夠讓我得到較好的教育。楊振寧為什麼能成為比我更好的科學家?因為他受的教育比我還好,而且有家學淵源。他自己也説一生的條件不錯。李振道的家庭條件也是很好的。”

七、中國傳統科學歸納法沒有,演繹法也沒有,兩個方法辯證的綜合方法也沒有。這應該能説明為什麼近代科技沒有在中國萌芽、發展。詳見環球雜誌第8期配文《三個故事,一個結論:中國古代缺乏科學推理方法》

八、決定科學技術發展的最為基本的原因是經濟基礎,如果社會經濟不發達,科學技術就不會發達。為什麼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得不錯,因為當時中國經濟很發達;近代世界科技的中心曾是德國,全世界科學家都要念德國的科學雜誌,學德文。只是戰敗後德國衰落,中心才轉移到美國;日本經濟總量大了,日本科學家也開始拿諾貝爾獎了。

九、基於對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的樂觀估計,何祚庥對中國科技的未來發展信心滿滿:“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售尖端技術,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等我們自己經濟實力強大起來以後,我們自己能夠幹起來的。世界上人的聰明都是差不多的,他能做得到,中國就做不到?不可能!”

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吳文俊:

一、“陰陽五行沒有科學的影子,連‘偽科學’都談不上,簡直是反科學。中國的陰陽五行説是阻礙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對此非常反感。”

對於曾轟動一時的《易經》是否阻礙了中國科學發展的大討論,吳文俊認為不能因為書中一些虛無縹緲的理論,就過高地吹捧《易經》。

“雖然我從來沒看過《易經》,但從我間接從各方面了解到的《易經》的一些內容,例如提倡陰陽五行,我就非常反感,我覺得《易經》對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玄學是迷信的,根本談不上‘學’。”

二、“而我認為首先應該動手,在追求客觀真理方面,技術應該是‘先道’,然後才是科學。中國古代文人一直輕視技術,這是造成科學不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封建士大夫起了非常壞的作用,我對他們一些思想行為非常反感。中國歷史上的士大夫階層講究‘君子動口,小人動手’,他們所謂的動口,就是動腦,就是看不起動手,即看不起技術,把科學看成在技術之上。”

三、吳文俊則表示中國現在的科學技術實力在國際上處於第二梯隊,正在向第一梯隊迎頭趕上,而且離邁入世界先進第一梯隊的時間不會太長。他樂觀地認為,在一二十年後,長則二三十年後,中國的科技水準就完全可以和科技發達國家平起平坐。

名詞解釋

“李約瑟難題”:為什麼西元前2世紀到西元16世紀之間,在將人類的自然知識應用於實用目的方面,中國較西方更為有效?而近代科學關於自然界假説的數學化及其相關的先進技術,只是輝煌而短暫地興起于伽利略時代的歐洲?

相 關 新 聞
· 調查顯示中韓兩國高科技差距三至四年將消失
· 浪潮高性能伺服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教育觀察:科技進步一等獎入選項目是否是騙局
· 專家:我國科技實力仍然不容樂觀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