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增長數字一再翻紅 但品質問題嚴峻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達到9%,這個預測數字比4月份時調高了0.5個百分點;明年中國經濟預計將增長7.5%。同時IMF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表示樂觀,認為得益於美國經濟今年可望增長4.3%,日本增長4.4%,中國增長9%的強力拉動,今年全球經濟將創下近三十年來的最高增長率———5%。圖為中國巨大的進出口貿易將直接對世界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經濟中多年積累下來的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幾乎都沒有解決,有的甚至沒有緩解還在繼續發展。雖然增長的數字一再翻紅,但品質已相當嚴峻,這些矛盾和問題,如果不能儘快緩解和解決,或者處理不好,不僅將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而且必然導致種種嚴重的社會政治後果。

中國體改研究會副會長楊啟先把這些問題和矛盾歸集為三種不協調、三個突出矛盾和三大潛在風險。

第一,經濟領域存在著三種明顯的不協調。

一是供給與需求不協調。突出的是,由於積累比例過高,導致投資規模過大,投資品許多供不應求;消費比例過低,導致居民收入增長緩慢,購買能力不強,消費品普遍供大於求。

二是速度與效益不協調。目前,我國經濟的總規模,按國內生産總值計算,只佔世界的4%,但每年所消耗的一些資源性産品佔世界的比例:鋼鐵為30%、煤炭為31%、水泥為40%、氧化鋁為25%。據此可以明顯看出,投入與産出的關係嚴重不相適應。

三是經濟發展的目標與資源供給和環境條件不協調。我們已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是今後10年再翻一番,20年要再翻兩番。但許多重要資源,如石油、鐵礦、有色金屬和木材等,現在已經捉襟見肘,相當程度上依靠進口維持。生態環境的破壞,也相當嚴重,需要修復的任務已經很艱巨。如果沒有特別有效的措施,通過科學技術和管理水準的提高來大幅度降低單位消耗水準,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益,要繼續保持20年的高增長是十分困難的。

第二,社會領域存在著三個突出的矛盾。

一是勞動就業不足的矛盾。我們現在統計公佈的失業狀況,城鎮登記失業率只有4.3%,同世界上許多國家比較都不算高。但包括範圍不全。如果將至今還沒有工作的大量下崗職工計算進去,實際已達8%左右,同世界許多國家比較,失業率就不算低了。假若再把國有企業還需要減員增效的多餘職工即隱性失業的部分包括進去,失業率可能已超過15%。加之,我國農村還有上億人的多餘勞動力亟待就業,和城鎮每年還有1000萬左右新增勞動力必須安置就業。可以預期,我國的勞動失業率,肯定還會進一步上升。這對社會穩定的威脅是很大的。

二是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很快,原有落後的社會面貌變化很大。但主要是各個城市,在廣大農村,除少數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效區以外,變化是很小的。因此,導致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很明顯,突出反映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上。從其他國家經驗看,合理的界限應當在1.5:1左右,我國改革開放前為2.4:1,太大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曾經縮小到1.8:1左右,趨於合理。但進入90年代以後,這一差距急劇擴大,到現在已經超過3:1。如果按照生活費支出的同口徑計算,肯定已經達到4:1以上,這是很不合理的。

三是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的矛盾。一個國家居民收入的差距,按照一般公認的基尼系數計算:0.1-0.2為絕對平均,0.2-0.3為比較合理,0.3-0.4為差距偏大,0.4-0.5為差距過大。我國在改革開放前只有0.16,顯然太平均了,不合理。現在擴大到了0.45左右,已經接近或達到了美國的差距,顯然又太高了。這對保證人際關係和諧與社會穩定都很不利。

第三,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道路上,面臨著三個方面潛在的巨大風險。

一是財政風險。按照國際上的一般衡量標準,一個國家當年的財政赤字,如果不超過國內生産總值的3%;累計財政負債如果不超過國內生産總值的50%,可以説風險不大。我國現在每年的財政預算,赤字一般都控制在3%以內;累計的財政負債,按統計數字計算,至今還沒有超過30%,似較合理。但包括範圍明顯不全。如果把最終必須由國家財政來償付的幾項隱性債務包括進去,如國有商業銀行的呆賬壞賬,社會保險基金欠賬和市、縣、鄉、村各級政府的欠賬,實際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內生産總值的50%。一旦處理不當,有可能會帶來巨大的財政風險。

二是金融風險。我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工商、中國、建設和農業),由於多年經營不善,到現在累計形成的不良貸款,不包括前幾年已經剝離給四大金融資産管理公司處理的14000億以外,已佔總資産的20%左右,大大高於其資本金總額,説明實際上已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一旦經濟或金融出現較大的波動,很容易導致局部甚至大範圍的金融風險。

三是社會道德風險。主要是不正之風、腐敗現象越來越猖獗,而且許多已經明顯帶有體制和制度的特徵,打不勝打,防不勝防,解決的難度很大。如果不能儘快從根本上緩解與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有可能會使我國的市場經濟走入歧途,發展蛻變為“拉美式”的市場經濟,社會誠信低下,貪污腐敗盛行,貧富兩極分化,經濟政治動蕩不斷。若真如此,用鄧小平同志的話説: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改革不是成功,而是失敗。很值得我們認真關注與高度警惕。

楊啟先認為,從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有必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採取有效的對策和措施:

首先,在指導思想上,必須下決心轉變傳統的經濟發展觀念:重積累、輕消費,重速度、輕效益,重經濟、輕社會,重生産、輕生態,重形式、輕實惠,重領導政績、輕客觀能力等等。確立新的科學發展觀,認真搞好地區、城鄉、內外、人與自然和經濟與社會等五個方面的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是在主要政策上,必須認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教育産業,提高全民文化素質,並在此基礎上,大幅度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水準。力爭用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創造出盡可能多的社會增加值,來緩解和解決我國經濟增長目標與資源、環境條件嚴重不協調的問題。由於我國現在一些主要資源産品的單位消耗水準,往往都成倍甚至成十倍地高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如生産1美元國內生産總值的單位能源消耗,我國是日本的11.5倍、是法國和德國的7.7倍、是英國的5.3倍、是美國的4倍以上。説明我國的能源消耗效益,只要能夠達到日本水準的1/3,法德水準的一半,或者接近美國的水準,到2020年經濟翻兩番,能源消耗總量就可以基本實現零增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就大大增加了。

三是在具體措施上,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特別是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以盡可能提高國有企業的效益。我國現在經濟效益低下,按照經濟的所有制分析,可以明顯看出,主要低在國有企業。如現在我國的全部國內生産總值中,國有經濟大約只佔1/3,非國有經濟大約佔2/3。但在每年所消耗的資源和資金中,其比例正好相反,國有企業大約佔2/3,非國有企業大約佔1/3。説明國有企業的效益僅相當於非國有企業的1/2到1/4。只要把國有企業的改革搞好了,效益提高了,不必達到國外的先進水準,只要能趕上國內非國有企業的水準,不需要增加大的投入,經濟至少也就可以增長50%-100%。因此,切實抓緊抓好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不僅是保證國有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所必需,從我國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來看,也是一項刻不容緩和十分重要的事情。絕不可等閒視之。(楊曉平)

《中華工商時報》 2004年11月18日


發改委研究員:2005宏觀經濟走勢及調控政策建議
中國內需不足的另一種解釋 誰給老百姓帶來實惠
石廣生:中國的發展給世界提供了最重要商機
中國經濟增長是跨國公司發展的最重要積極因素
國家資訊中心:當前經濟運作中問題和4季度走勢
中國做好了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準備嗎?
宏觀調控震蕩波--關於中國經濟700天的觀察報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