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效應顯現 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李國祥

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人口總量已經達13億,現有耕地僅佔世界耕地總面積的7%,每人平均耕地大約只有0.1公頃,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的40%。而且我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國家之一,水資源十分短缺,每人平均水資源僅是世界的四分之一。我國以相對較少且品質並不高的農業資源養活如此龐大的人口,被稱為世界農業奇跡。

一、農業奇跡的發生離不開政策的作用

我國農業奇跡的發生,離不開科學技術和現代物質投入的貢獻,優良品種、化肥的廣泛使用,水利設施的改善,使我國糧食單産水準比建國初翻了近2番。除此而外,政策因素也是影響糧食生産的決定因素。改革開放前,糧食供給一直困擾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糧食短缺,憑票供應,全國至少2.5億人忍饑挨餓,吃飯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改革開放後,農村普遍推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國家多次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糧食豐收,1984年和1998前後全國曾普遍出現賣糧難的現象,全國人民不但解決了溫飽問題,上世紀末還步入了總體小康。改革前後糧食形勢的重大轉變主要是政策因素發揮作用。

二、我國糧食安全保障的壓力越來越大

對於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解決吃飯問題始終是第一位的大事情。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外匯儲備越來越充裕,2003年末國家的外匯儲備已達4000多億美元,完全有購買能力補充我國糧食供不應求的缺口。但是,我們必須立足國內生産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世界常年國際間的貿易糧只有2億噸左右,我國如果進口過多,必然引進世界其他國家的糧荒,也會引起世界糧食價格的不斷攀升。2003年我國糧食進口稍多一點,就引起了世界糧食價格的大幅度上漲。更何況,近幾年世界糧食總産量已經跌到19億噸以下,期末庫存水準進一步下降到2.97億噸,佔消費的比重為15.12%,為歷年來最低,低於世界糧食庫存安全水準(即20%)。可見,世界任何國家都不能養得活我們,只有依賴我們自己,才能保障我們的糧食安全。

從長遠來看,我國人口還要繼續增長,城鄉居民生活水準還會大幅度提高,直接地和間接地對糧食的需求還在不斷增長。而國內糧食生産的潛力有限。一方面,我國糧食單産水準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科技創新提高單産在相當長時期內潛力有限。另一方面,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耕地減少不可避免,城市建設、工業開發、居民擴大住房面積,改善生態環境,都要佔用耕地。2003年我國糧食總産量較上年減少5.8%,跌到9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準。為什麼糧食大幅度減産?據測算,約75%的因素是由於糧食播種面積減少造成的。2003年我國耕地1.23億公頃,較上年減少2.01%,每人平均減少近半分田,照此速度計算,30年後我國將沒有耕地種植糧食。

三、今年糧食政策效應開始顯現

在糧食危機再次威脅我們的時候,如何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準?過去,我們主要依賴增加計劃種植面積,加大定購任務,強調各省自求平衡的方法提高糧食總産量。這些手段在短期內確實了發揮重要作用,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不再適用。農民已經是獨立的經濟主體,他們是否具有糧食生産的積極性,關鍵要看種植糧食的經濟收益情況。在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後,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增強糧食安全保障水準必須建立在全國性的優勢農産品區域佈局的基礎上。正是基於整個農業發展環境的變化,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中指出:“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就抓住了糧食生産的根本;保護和提高了主産區的糧食生産能力,就穩住了全國糧食的大局”。

為了落實中央1號文件糧食,全國各地採取了多種有效的政策措施。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農業稅減免與農村稅費改革、糧食直接補貼、最低收購價與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徵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出讓金用於支援糧食主産區搞好農業基本建設、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狠抓各項政策的落實工作,確保各項補貼按時足額兌現,切實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堅決制止農民負擔反彈。

由於2004年政策多,落實相對到位,尤其是在政策的作用下,今年以來,糧食價格已經恢復到較高水準。這些因素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上半年糧食增産超過86億公斤,增速超過5%,連續多年的糧食産量滑坡的勢頭得到扼制。今年夏收小麥預計增産25億公斤以上,增長超過3%,全部夏糧達1.01億噸,增長4.8%,扭轉了連續4年下滑的局面;早稻總産量將增加40多億公斤,增長超過13%,夏糧和秋糧二項合計增長速度超過5%,恢復到2002年以前的總産水準。

儘管夏糧和早稻二項合計大約只佔全年糧食的30%,秋糧佔70%。但是,今年的秋糧增産形勢估計也不會差。2003年秋減産最多,比2002年下降了7.1%。根據今年政策到位和糧食市場價格情況,結合夏糧早稻總産量都恢復到2002年以上的水準,今年秋糧增産應該不會少於210億公斤,全年的糧食播種面積會超過1億公頃,這樣,糧食總産量完全有可能超過4.55億噸。

四、我國糧食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

儘管我國2003年糧食較2002年減少了0.26億噸,總産量只有4.3億噸,為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多年積累的庫存彌補了今年的糧食産銷缺口。2003年末國有糧食庫存1.80億噸。農戶每人平均存糧506公斤,全國農民存糧達3.89億噸。將國庫糧食和農民存糧合計起來為5.69億噸。如果按照糧食年消費量4.9億噸計算,2003年末的糧食庫存水準超過消費量,近年內的糧食保障水準仍然相對較好。

但是,我們必須同時看到我國的糧食庫存已經開始下降。2004年3月末,國有糧食庫存較上年末下降了41億公斤。糧食價格上漲,農民售糧增加,農民糧食庫存開始下降,2003年末農戶每人平均庫存較上年已經下降了22公斤,估計今年上半年農民出售糧食較上年增長會超過5%。因此,今年我國糧食庫存水準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儘管糧食供求關係近期內無憂,但未來的幾年糧食供求平衡壓力比較大。考慮到世界糧食庫存安全水準已經下降到很低的水準,今年我國糧食期末庫存仍然會高於安全水準,但已經在安全水準線偏上徘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國糧食總産量不能夠明顯地恢復,必然引起世界糧食供求形勢進一步惡化,依賴進口調劑的餘地很小,世界糧食低谷一旦與中國糧食低谷重合,必然會引起國內糧食的緊張,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安全。因此,我國糧食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

五、千方百計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

要使近幾年我國糧食能夠進一步增産,關鍵是確保糧農的比較效益不下滑,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尤其是主産區農民種糧的積極性。2003年我國糧食每畝凈收益(不包括人工費用)比上年增加了近10元,達到190元,估計今年會增加到300元左右。儘管如此,糧食的比較效益仍然相對較低。棉花的畝純收益大約1千元,一些特色農産品的畝收益甚至達到1萬元。因此,讓農民種植更多糧食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清醒認識。

提高糧食比較效益,第一重要因素是能夠保證農民糧食能夠賣到好的價格。80年代上半葉和90年代中葉我國糧食大幅度增産,最大的誘因是連續大幅度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儘管與去年同期相比,去年末和今年初的集貿市場上的稻穀、小麥和玉米價格普遍大幅度上漲,但進入5月份後糧食價格開始穩中有降。一方面,糧食價格回落既有收穫季節和銷售高峰已經來臨,另一方面國際市場預期我國糧食豐收價格同時回落。在糧食市場放開的情況下,糧食市場調控的重點應是促進糧食市場價格的相對穩定,同時要嚴格控制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的幅度。

自今年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糧食生産的政策措施,一些地方落實比較好。但也有一些尚未完全落實到位,需要不折不扣地兌現政府的承諾。還有一些地方在農民糧食銷售後開始清欠過去積累的稅費負擔。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地方政府在農民種糧收入稍有增加情況下就向農民伸手,容易産生負作用,需要地方政府以大局為重,妥善處理好政府與農民關係,保證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李國祥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

中國網 2004年8月24日


重慶6家糧食企業終身禁止參與陳化糧競標
500億斤缺口仍存在 糧食價格預計穩中有升
糧食改革驟然加速 國務院推出糧改“路線圖”
中國糧食價格下半年穩中有升 全年仍有少量缺口
糧食等主要農産品價格上升不屬於通貨膨脹
湖北全面放開糧食市場 將加大直補
陳錫文:堅持四大觀點 全面看待中國糧食問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