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專家商討大珠三角發展:21市整合為9大中心城

“大珠三角”構想關鍵詞

三大經濟圈:大廣州(廣州、佛山)經濟圈、大深圳(深圳、東莞、惠州)經濟圈和大中山(中山、珠海)經濟圈。“在行政區劃的整合上,可以考慮將全省21個地級市整合成9個主要城市。”

一主二從:即以香港為“主”,廣州、深圳為“從”,再整合大珠三角城市群。在此基礎之上,深圳定位為“洲際性專業型”城市,著眼于國際化城市發展,繼續發揮其改革窗口和試驗田作用。廣州定位於“洲際性綜合型”城市發展,形成與深圳完全不同的城市定位,協調發展。

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簽署,大珠三角區域經濟如何整合發展備受世人關注。昨天(9月13日),來自北京、上海、廣東以及香港、澳門的20多名一流經濟專家齊聚深圳,展開了一場“大珠三角經濟整合與前瞻”大討論。

此次研討會由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等單位主辦。20多名專家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石小敏,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上海福卡經濟預測研究所所長王德培,廣東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劉品安,中國銀行(香港)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宋運肇,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劉本立等人,深圳參加研討會的有深圳市原市委書記李灝、深圳市政府秘書長唐傑等。

研討會持續5個多小時,主要觀點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珠三角問題不要僅僅放在珠三角來討論,更要放在國家融入世界高度上來考慮;二是大珠三角經濟圈如何整合;三是CEPA對深圳、香港甚至對珠三角的影響;四是香港、深圳、澳門、廣州城市本身發展存在的問題;五是探討深港合作模式。

與此同時,有消息證實,廣東省委正委託廣東省社科院進行“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域發展的調研,大珠三角區域整合已被提上正式日程。劉品安稱,廣東應該整合行政區劃,可以考慮將全省21個地級市整合成9個主要城市,整合成三大經濟圈,大廣州(廣州、佛山)經濟圈、大深圳(深圳、東莞、惠州)經濟圈和大中山(中山、珠海)城市經濟圈。根據調研結果,目前省社科院已初步形成“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域發展六大關注問題,具體為:一是“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相互關係問題;二是大珠江三角洲發展與促進港澳繁榮穩定問題;三是粵港澳建立自由貿易區問題;四是粵港澳産業合作與協調發展問題;五是重大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協調問題;六是大珠江三角洲發展與廣東行政區劃的協調問題。上呈省委決策參考的調研報告將主要圍繞以上六個方面提出相關具體建議。

政府高層人士就“深圳要將惠州等地納入版圖”等説法首次作出正面回應

深圳不擴版圖不建直轄市

深圳要建直轄市?深圳要將惠州等地納入版圖重新規劃?這一説法流傳已久,在7月底8月初國務院調研小組前來深圳為深圳尋求重新定位時,這一説法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昨天舉行的“大珠三角經濟整合與前瞻”研討會上,深圳市政府秘書長唐傑作出回應:“深圳市政府從未有過這樣的説法,政府考慮更多的是制度的創新。”這是深圳市政府高層人士首次公開正面回應這一問題。

此前流傳的深圳擴大版圖的方案大致包括:一是將現東莞市的塘廈、鳳崗、清溪三個鎮(約300平方公里),以及惠州市的原惠陽市和惠東縣(分別為2982和3398平方公里)劃入深圳;二是將東莞的三個鎮和整個惠州市劃進來;三是將整個東莞和惠州都劃入深圳。此外,將深圳建成全國第五個直轄市的説法也不斷在民間流傳。

昨天,深圳市政府秘書長唐傑正面回應了這些説法。唐傑説:“我很贊同深圳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這個新的時期,深圳要有新的定位。”但他同時表明瞭深圳市政府的三個原則:一是深圳從未提出要做大珠江三角洲“龍頭”。深圳現在提的是要建國際化城市,沒有提出要建中心城市;二是深圳的制度創新最重要。深圳二十年來在市場經濟發展方面全國領先,假如給深圳一塊地盤,但不給深圳創新的機會,也是沒有用的。“從市場經濟規範程度來看,深圳今後還是有一個非常領先的地位。”三是深圳沒有提出要建直轄市。“深圳沒有考慮過脫離珠江三角洲的問題,深圳只是一個二級城市,未來廣東的發展一定要走出廣東,輻射全國。”

唐傑強調,有關深圳要擴大地盤的説法,沒有一個是深圳市政府提出來的。目前深圳市政府考慮更多的是制度的創新。

對“二線關無用論”等觀點,唐傑也予以反駁。他説,“二線關”現在還起著很大的作用,就是保護香港。目前深圳實行的還是“一市兩制”,深圳的問題是如何將深圳的制度創新向更大範圍延伸的問題。

相關新聞

深圳市體改辦負責人提出合作構想

構建“大珠三角”城市政府協會

“大珠三角經濟圈”呼之欲出,如何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備受關注。在昨天“大珠三角經濟整合與前瞻”研討會上,深圳市體改辦副主任陳洪博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構想——構建大珠三角地區城市政府協會。

構建城市政府協會是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一種做法。據介紹,現在美國有560多個城市政府協會,在加拿大一個省就有29個城市政府協會。

“現行的粵港聯席會議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區域範圍內更多的是城市和城市之間的合作,有必要形成城市之間的協調機制。”深圳市體改辦副主任陳洪博説。他認為,珠三角地區可以考慮在城市之間組建一個有平等協議的城市政府協會,在這個框架下可以考慮總體的協調問題。

按照陳洪博的初步設想,在珠三角地區組建城市政府協會有三種思路:一是在小珠三角地區範圍,以廣州和深圳為中心城市組建兩個城市政府協會;二是在整個小珠三角範圍內成立城市政府協會;三是成立大珠三角城市政府協會,把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地區9大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等)全部納入進來。

如果構建城市政府協會,進行城市規劃協調,不可避免將與政府職能發生衝突。對於這一層面,陳洪博提出了構建城市政府協會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是城市政府協會和廣東省政府關係怎麼處理?省政府的職能仍然不變,包括省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城市政府協會以不取代政府職能為原則。城市政府協會承擔制定區域規劃等問題;二是城市政府協會有常設的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這是與聯席會議最大的不同。決策機構由各個城市的市長以及省有關領導組成;三是城市政府協會有定期的會制。定期研究區域內各個城市關心的問題,通過協調、協商取得共識,作為各城市規劃的指引。

專家聲音

大珠三角有國家戰略意義

牛文元(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中國的三大城市群的情況,其中珠三角城市群佔全國GDP的比例10%左右,長江三角洲18%左右,經濟環渤海地區17.8%.在中國新一輪財富增長的情況下,戰略形態的轉移要轉向經濟效益好,發展成本低,而且有利於經濟增長率進一步提高的地方。處於珠三角重要地位的深圳,同樣負有這種歷史的責任。

楊立勳(深圳社科院教授):大珠三角經濟一體化具有深遠的國家戰略意義。建設好以香港為龍頭的大珠江三角洲,就是培育中國經濟的新龍頭,它對於消除珠三角群龍無首局面,促進珠三角的産業結構升級,對於帶動華南、中南、西南的經濟發展,促進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順利實施,都具有巨大的國家戰略意義。

大珠三角經濟圈如何整合

陳洪博(深圳市體改辦副主任):大珠三角的經濟整合要向國際慣例靠攏。香港是一個比較成熟、比較典型的市場。廣東搞了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現在在國內市場方面是最高的,從深圳改革開放的20多年來看,香港在這個過程裏面貢獻是非常大的。深圳在下一輪全國改革開放中進一步發展的作用不僅對“大珠三角”經濟,而且對全國的經濟也有好處。

劉本立(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如果説沒有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區的問題,我看大珠三角的整合受中央的重視程度應該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視。大珠三角整合的話,它的國際化重點是從産業集群的發展,還有一個就是城市集群發展。

CEPA實施粵港雙贏

馮邦彥(暨南大學特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CEPA簽訂對香港是一個政策性的傾斜,對於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影響究竟有多大,機遇有多大,挑戰有多大?在發展過程中,對廣東來説是有機遇有挑戰的,但總體來説,是發展的機遇大於挑戰,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香港與深圳、珠三角的關係

宋運肇(中國銀行(香港)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香港如果和“大珠三角”放在一起,那麼它的制度優勢在全國各大經濟區當中是世界第一。

深圳現在也是這樣,深圳過去是特區,現在特區不“特”了。現在把香港和“珠三角”放在一起的最大優勢是什麼呢?就是它的市場優勢,就是它的國際化城市,香港在珠三角這一塊的角色重新定位,解救珠三角的産業鏈,在新的定位上把它恢復起來。

楊允中(澳門大學校長高級顧問):深圳的地位可以進一步和香港靠攏,建立強力性和香港的接軌意識,包括對“兩線關”的調整。

深港如何建立合作模式

牛文元(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提議把香港和深圳作為一種“雙子星”座的城市來打造世界級的大都市,作為中國的第一經濟增長級。在協調“一國兩制”這個政治問題時,可以考慮借鑒歐盟經驗。

劉品安(廣東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一定要把深圳作為國際化的城市來定位,一定要充分發揮它在“一國兩制”體制下的窗口作用,對全國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特別是香港的發展,我認為香港和深圳必須是一種同體化的作用,達到一種同體價格,形成一種全方位的,有實際操作能力的發展體系。以香港為龍頭深圳作為戰略夥伴,帶動整個大陸走向國際、走向世界。

大珠三角經濟一體化具有國家戰略意義

牛文元(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

目前中國發展的三個大的戰略組團已經形成,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東南沿海城市組團。中國的三大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佔全國GDP的10%左右,長江三角洲佔18%左右,環渤海地區17.8%.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情況下,戰略形態的轉移要轉向經濟效益好,發展成本低,有利於經濟增長率進一步提高的地方。處於珠三角重要地位的深圳,負有這種歷史的責任。

楊立勳(深圳社會科學院教授):

大珠三角經濟一體化具有深遠的國家戰略意義。建設好以香港為龍頭的大珠三角,就是培育中國經濟的新龍頭,它對於結束珠三角群龍無首局面,促進珠三角的産業結構升級,帶動華南、中南、西南的經濟發展,促進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順利實施,都具有巨大的國家戰略意義。

形成三大城市經濟圈:大廣州、大深圳、大中山

劉品安(廣東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

大珠三角要形成三個城市群的經濟圈,第一個就是把廣州、佛山這一塊整合起來,形成大廣州(廣州、佛山)經濟圈;第二個就是要形成“大深圳經濟圈”,就是把深圳、東莞、惠州整合起來;第三個就是形成“大中山經濟圈”,就是把中山、珠海、江門等整合起來。全省行政區劃也要重新整合,把廣東現有的21個地級市整合成9個主要大城市。

陳洪博(深圳市體改辦副主任):

大珠三角的經濟整合要向國際慣例靠攏。香港是一個比較成熟、比較典型的市場。廣東搞了20多年的改革開放,現在在國內的市場成熟程度是最高的,深圳在改革開放20多年取得驕人成績,香港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深圳在下一輪全國改革開放中要進一步發展,不僅在大珠三角經濟中發揮作用,而且在全國的經濟中也要發揮作用。

劉本立(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

如果沒有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區的加入,我看大珠三角的整合受中央的重視程度應該沒有象現在這樣大。大珠三角的整合,其重點是産業集群的發展,還有一個就是城市集群發展。

構建港穗深澳複合型國際都會區

馮邦彥(暨南大學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

有人説,CEPA的簽訂是送給香港的一個大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穩住或者説振興香港的製造業。

CEPA簽訂對香港是一個政策性的傾斜,對廣東則是有機遇有挑戰,但總體來説,是發展的機遇大於挑戰,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楊立勳(深圳社會科學院教授):

與長三角比,珠三角走的是一條以中小城市建設為主要特徵的城市化道路,各城市産業協作度低,在大規模吸引跨國公司、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營造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等方面力不從心。廣州、深圳兩個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力不如上海、北京,廣州重、化工水準和規模還難以為珠三角的製造業提供足夠裝備和原材料,廣州的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還無法充分滿足珠三角的需求。深圳雖然外向型工業發達,但對區域産業帶動能力有限。

香港出臺的珠江三角洲規劃顯示了香港立足珠三角,爭做亞洲中心的戰略計劃。因此,珠三角各城市共同擁戴香港,以香港為中心,構建港穗深澳複合型國際都會區,建設港穗深高新技術走廊和大珠三角産業生態圈,把大珠三角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資訊中心、國際高科技製造中心和國際旅遊娛樂中心,通過珠三角城市群與國際大都會香港的功能疊加,形成幾個以國際化城市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集群或國際化都會區。

大珠三角應以深港為龍頭

宋運肇(中國銀行(香港)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

香港如果和“大珠三角”放在一起,那麼它的制度優勢在全國各大經濟區當中是第一。深圳過去是特區,現在特區不“特”了。有香港的加盟,大珠三角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就是它的市場優勢,就是它的國際化城市的地位,香港在大珠三角的重新定位,可挽救珠三角的産業鏈。

楊允中(澳門大學校長高級顧問):

深圳的定位也可以進一步向香港靠攏,建立與香港的接軌意識,包括調整“兩線關”。深圳、香港、澳門之間,應該加速通關的便利化,把深圳的規模擴大,形成一個以深圳、香港作為龍頭的大珠三角。

深港應實現無縫對接

牛文元(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

提議把香港和深圳打造成“雙子星”座的世界級的大都市。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分工:香港的流通領域、服務領域和市場的打造能力目前高於深圳;深圳的製造能力、創新能力和它的人才資源則是優勢所在。兩者之間的互補,可以升上到一個新的臺階。

在協調“一國兩制”這個政治問題時,可以考慮借鑒歐盟經驗。在不牽涉不干預各地的主權、政府運作的基本形式下,在經濟的發展和整個區域財富的積聚上起到權威性,用市場方式和經濟手段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方式來解決香港和深圳之間的整合,使這種整合既不妨礙“一國兩制”的政治制度,也不代替兩邊政府所能行使的政治職能。

劉品安(廣東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

一定要把深圳作為國際化的城市來定位,一定要充分發揮它在“一國兩制”體制下的窗口作用,這對全國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特別是香港的發展,我認為香港和深圳必須是一種同體化的作用,形成一種全方位的,有實際操作能力的發展體系。以香港為龍頭,深圳作為戰略夥伴,帶動祖國大陸走向國際、走向世界。

楊立勳(深圳社會科學院教授):

深圳與香港,在地理上相連、産業上相關、生活上相依,深圳是香港進入珠三角和珠三角進入香港的跳板,因此,深港率先一體化,實現深港無縫對接,是大珠三角一體化的前提與條件。深港合作領域要拓寬,必須從傳統製造業合作延伸到高新技術産業,從貨物貿易延伸到服務貿易,從器物層面延伸到制度層面。要共同進行區域規劃、基礎設施論證、行業準則制定,共同開發深港一卡通,共同設立科技服務機構,共同培育科技風險投資市場,深港二板相互掛牌,共同開發河套地區,互相開放運輸市場,共同治理流域與海域污染。只要深港實現了産業對接、交通對接和規則對接,大珠三角經濟一體化就有希望。

城市之間應有協調機制

陳洪博(深圳市體改辦副主任):

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組建城市政府結構,這個主要從哪個角度來考慮呢?就是從大珠三角經濟整合來説需要有協調機制,需要策劃、安排、運作整合。現在我們所有的協調機制就是粵港聯席會議,在這之外,我認為在區域範圍內應該有更多的城市和城市之間的合作,所以有必要形成城市之間的協調機制。在珠江三角洲這樣的區域,如果在城市群之間建成一個有平等協議的城市政府協會,就可以在這個框架下考慮一個總體的協調問題,可以是雙邊的也可以是多邊的。我考慮了兩種思路:一種是在小珠三角範圍內,首先是珠江的東岸和西岸,以廣州和深圳分別組成兩個城市政府協會;第二個就是在整個小的珠三角範圍內組成一個城市政府協會,第三地就是把整個香港、澳門和珠三角放在一起組成一個城市政府協會,來協商經濟整合問題。

城市政府協會可以承擔制定區域規劃問題,特別是區域內的交通、公共服務設施、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的定位等問題。一旦城市政府協會承擔了這個問題,這樣的規劃對於各個城市的成員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

南方網2003年9月15日


珠三角污染項目大逃亡
海平面上升威脅長三角珠三角投資環境
海平面上升威脅長三角珠三角投資環境
珠三角是農藥重災區
珠三角、長三角、東北三大製造基地角逐世界加工業的轉移
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年底動工
打通珠三角經脈 構超強經濟區
董建華:珠三角長三角可並駕齊驅
珠三角失掉競爭力了嗎?
國際巨頭進軍珠三角
粵港合作達成三項共識 用10-20年打造大珠三角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