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會見斯諾 雙方就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交換意見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日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美國財政部長斯諾,雙方就中美關係和世界經濟形勢以及人民幣匯率等問題友好、坦誠地交換了意見,增進了理解。

溫家寶指出,目前中美關係總體發展順利。實踐證明,中美領導人從戰略的高度來審視和處理雙邊關係,是兩國關係得以順利發展的保證。雙方在經貿、反恐、朝核等問題上進行的富有成效的合作進一步説明,中美有許多共同利益,不斷密切彼此關係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希望雙方求同存異,排除干擾,使中美關係繼續得到改善和發展。

溫家寶強調,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重要基礎。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發展中美經貿合作,有助於兩國關係長期穩定發展。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國家,已經並將繼續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溫家寶應詢向客人介紹了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匯率的政策。他説,中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既考慮中國實際情況,又體現了對國際社會的高度負責。中國將根據經濟發展水準、經濟運作狀況和國際收支狀況,在深化金融改革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

斯諾感謝溫家寶對美中關係的積極評價,認為溫家寶對美方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充分解釋進一步增進了彼此了解和信任。他説,他此訪正值美中關係處於最佳時期。美國高度評價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讚賞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希望美中經貿關係繼續得到拓展。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參加了會見。(劉東凱)

溫家寶: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符合中美共同利益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日説,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

溫家寶是在會見美國財政部長斯諾時作上述表示的。他説,中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既符合中國實際情況,又體現了對國際社會的高度負責。中國將根據經濟發展水準、經濟運作狀況和國際收支狀況在深化金融改革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劉東凱)

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符合中國和世界利益

8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見美國花旗集團董事長魯賓、候任首席執行官普林斯時向世人作出莊嚴承諾——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和金融持續穩定發展,而且有利於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發展,從根本上説,也有利於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穩定發展。

現行匯率制度符合國情

匯率,簡而言之就是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或者説是不同國家價格體系之間的比例關係。

從1994年開始,我國告別官定匯率、邁開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步伐,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市場化是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一個本質特徵——以銀行結售匯制度為基礎,機構和個人通過外匯指定銀行賣出或購買外匯;外匯指定銀行根據結售匯週轉頭寸管理的規定,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賣出多餘或補充不足的外匯頭寸,進而生成人民幣匯率。在此基礎上,中央銀行依據法律規範和市場手段,調控外匯供求關係,保持匯率基本穩定。

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並不等於人民幣匯率固定不變。匯率並軌近10年來,人民幣在不同時點上對不同貨幣匯率的有升有降,充分體現出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特徵。從總體上看,人民幣相對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的平均匯率穩中有升。與並軌時相比,去年末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或德國馬克)、日元實際升值幅度分別為18.5%、39.4%和62.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進一步表明,從1994年初到2002年末,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20.5%。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幅較窄是事實,但這其中有著特殊的歷史原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和蔓延期間,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對美元貶值百分之十幾甚至幾百,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劇。在當時那種嚴峻形勢下,中國政府審時度勢,權衡利弊,承諾人民幣不貶值,加大對匯率波動的管理和調控力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維持在較窄空間波動。中國政府的做法促進了中國經濟和金融的穩定,避免了亞洲國家和地區貨幣的競相貶值,防止了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擴散,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金融的穩定作出重大貢獻,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匯率並軌近10年的實踐昭示世人: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金融監管水準和企業承受能力相適應,符合中國國情。

經濟高增長主要靠內需

“中國通過低估人民幣、刺激出口,帶動經濟增長。”這是國際社會一些人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主要理由。

理論上講,匯率貶值或本幣低估,會刺激出口、抑制進口。但是在現實中,影響進出口的因素不僅僅限于匯率,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常常與單純根據匯率理論作出的判斷大相徑庭。

請看事實:1994年以來,人民幣對主要貿易夥伴國的平均匯率升值較大,但同期我國外貿出口卻保持較快增長;2000年,我國出口增長28%,當時人民幣有效匯率跟隨美元幾乎是最堅挺的;去年以來人民幣隨美元下跌,對其他貨幣的平均匯率走低,但我國進口增速不斷加快,今年上半年進口增速比出口增速高出10.5個百分點。這些充分説明,現階段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國內外需求和加入世貿組織等因素,而不是匯率。

生産日趨國際化是去年我國對美國貿易順差427億美元的重要原因。中國經濟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同時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以中國為基地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這種生産國際化導致中國內地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越大,對日本、南韓、台灣及東盟的逆差就越大,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只是南韓、日本等國家和香港、台灣等地區對美國貿易順差的轉移。這一點從美國商務部的統計中得到充分證明——1992年至2002年,美國對中國內地貿易逆差年均增長18.8%,而同期美國對日本、台灣貿易逆差分別僅增長3.5%、3.9%,美國對香港由逆差7.2億美元轉為順差32.7億美元。

中國經濟近年來高速增長主要靠的是內需這個引擎。“九五”期間,出口和貿易順差較大波動,但中國經濟仍然持續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順差同比下降66.5%,而經濟增長仍高達8.2%。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內市場容量巨大,大多數産品僅僅依賴國內市場就可獲得發展。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使中國日益成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重要的出口市場。去年中國對外貿易額僅佔世界貿易總額的5%,但對全球進口增長貢獻卻達到17%。

事實上,1997年以來,我國外貿順差已呈下降趨勢。今年上半年,外貿順差僅45億美元。儘管我國對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仍保持一定規模順差,但對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逆差顯著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對日本、東盟和南韓的貿易逆差分別為67億美元、67億美元和101億美元,同比分別上升341%、144%和87%。

逐步提高匯率市場化程度

任何一種匯率安排都不可能適用於所有國家,也不可能適用於一個國家的任何時期。每個國家都會根據本國經濟發展水準、國內經濟運作狀況和國際收支狀況選擇恰當的匯率安排。

中國經濟的市場化改革取向決定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歷史方位。1994年以來,我國一直在探索和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形成機制。但是,亞洲金融危機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世界經濟衰退、美國發生“9·11”等重大事件相繼發生,國際國內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環境的不確定性也隨之增加。

業內專家認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要從中國實際出發、根據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客觀需要來安排,不能被動地迫於其他某一個或某幾個國家的壓力來進行。匯率是一個重要的經濟變數,但不能過分誇大、甚至迷信匯率的作用。尤其是不能把匯率問題情緒化、政治化,甚至變成外交籌碼,變成貿易保護主義的藉口。

權威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我國將繼續按照改革開放的整體部署,完全從我國實際出發,積極培育外匯市場,穩步推進人民幣可兌換進程,進一步理順供求關係,不斷提高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會不斷增強。值得注意的是,將來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擴大後,匯率變動將是雙向的,不可能只是單向變化。以賭注方式對待人民幣匯率,將會付出沉重代價。(張建平)

 

新華網  2003年9月3日


周小川解答人民幣匯率問題 十措施改進國際收支
斯諾訪京重彈匯率老調,海外媒體評其“政治秀”
外交部發言人:中國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中國應權衡匯率政策的利弊
外交部發言人就人民幣匯率等問題答記者問(全文)
美國財長斯諾今日訪華 人民幣匯率問題引人關注
美財長本週訪華 人民幣匯率再成焦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