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斯諾今日訪華 人民幣匯率問題引人關注

美國財長斯諾今日訪華 人民幣不應是國際賭注

如果不出意外,美國財政部長斯諾今天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在此期間,他將分別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和中國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舉行會談。此前盛傳,斯諾訪華的目的是充當説客,遊説人民幣升值,從這個意義上説,斯諾的中國之行是匯率之行。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斯諾到來之前,新華社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在前些年世界金融和經濟波動中,特別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政府出於高度的國際責任感,頂住巨大壓力,保持了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對亞洲乃至世界金融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贏得了世界各國的稱讚。在當前新的世界經濟環境中,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也是中國政府著眼于維護中國和世界經濟金融穩定所作出的重大抉擇。———斯諾也許要無功而返了。

其實,在斯諾訪華的背後有著一個非常龐大的利益集團,這個集團的首領就是日本和美國。日本是最熱衷於人民幣升值的國家。不少日本人認為,是中國向其他國家低價銷售商品,使其受到通貨緊縮的威脅。而抑制中國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減少中國的出口。

早在去年年底,日本財務省次官黑田東彥等人就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文章,稱中國的通貨緊縮經出口擴散至亞洲甚至全世界,中國應當承擔起人民幣升值的責任。今年2月份,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在西方七國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上,甚至希望能夠通過一項要求人民幣升值、防止通貨緊縮在世界蔓延的議案。在今年7月上旬閉幕的亞歐經濟部長會議上,日本財政大臣鹽川正十郎再次指責“中國人民幣匯率過低是造成世界性通貨緊縮的禍首”,並希望日美兩國攜手向中國施加壓力。

由於日本的提議始終沒有奏效,因此他們寄希望於美國給中國施壓,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美國,對人民幣匯率不滿的主要是傳統製造行業。美製造業就業人口占全美的14%。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上升,首當其衝的就是製造業。

為此,美國製造業者成立的各種利益組織,如“拯救美國製造業”等,早就開始遊説政府和國會,要求對中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可以説,美國製造業“正對中國扣動保護主義的扳機”。

從這個角度來講,斯諾的身上承受了太大的賭注,因為日本和美國有相當一部分人將自身經濟的不景氣歸咎於中國。可以預見,無論斯諾遊説成功與否,都將對日美經濟政策帶來一定的影響。

把一國的經濟問題歸咎於其他國家,是一些國家經濟難以振興的慣用託辭。難道人民幣升值了,其他國家的經濟就能扭轉頹勢;難道人民幣升值了,通貨緊縮的威脅就不存在了?

其實,人民幣升值不僅不是緩解世界通貨緊縮的良方,反而會使一些進口中國産品較多的國家實際購買力下降,還可能使眾多在華外資企業生産成本增加、産品競爭力下降。

人民幣是否升值的爭論在日美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一再升溫。國際遊資也趁這場爭論興風作浪。據媒體報道,在此之前,有大約200—300億美元的資金悄悄進入了中國內地。從目前來看,這部分資金既沒有進入股市,也沒有進入其他的産業領域,那麼,他們在哪?在等待什麼呢?這些資金在等待人民幣的升值———有人將賭注押在了人民幣會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而不得不升值上面,想借機大撈一票。這不禁使人想起了金融風暴時期的東南亞,難道有一個“索羅斯”在等待給中國經濟一擊?

看來,9月的中國已經被一些人當成了賭場。但是,我們不得不給準備在這個賭場中“大展身手”的人一點警示———中國不是東南亞,2003年也不是1997年。而任何賭博帶來的危害都是雙刃劍,受害的是不僅僅是中國經濟,而可能是世界經濟。(《中華工商時報》)

中美貿易逆差惹禍?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利全球經濟

最近幾個月,一些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歐盟、日本,其中以美國態度最為積極)大力製造輿論,不斷對中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中國改變現行的人民幣匯率政策,使人民幣大幅升值。就美國來説,其理由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當美元對西方主要貨幣不斷貶值的時候,而自稱盯緊美元的人民幣匯率卻保持不變,這顯然不符合市場規律;第二,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不斷擴大,這同中國政府人為控制人民匯率有直接關係;第三,人民幣匯率的人為低估導致中國對美出口的急劇增加,正在日益威脅美國製造業和就業市場。

針對美方的立場,美國本地的輿論看法並不一致。目前,一部分工商業人士主張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美國已有80多個貿易協會要求政府在必要時動用“301條款”,迫使中國政府在匯率問題上作出讓步;另一部分人看法比較客觀理智,其中主要是一些經濟學家和國際組織官員,他們雖然認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全球經濟發展總體利益,但也並不認同將人民幣匯率長期置於“官方控制”下的作法,希望中國政府逐步放寬對人民幣匯率的限制,最終與國際經濟完全接軌,實現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

一、人民幣匯率穩定對全球經濟有利

這個問題分為幾個層面:(一)對中國經濟比較有利。美國本地一些輿論認為,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將首先威脅到中國出口産品的國際競爭地位,眾所週知,中國出口産品尚未形成獨立的品牌,目前還只能以物美價廉取勝,一旦人民幣升值造成出口成本大幅上升,中國出口産品的市場地位很容易被其他發展中國家取代。其次,人民幣升值必然導致國際投機資金(即所謂的“熱錢”)大量流入中國,給國內造成極強的通貨膨脹壓力(據當地媒體披露,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增6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有將近40%是國際短期遊資)。此外,人民幣倉促升值可能使中國經濟步日本的後塵,國際經濟界還清楚記得:1985年,美國為首的西方七國與日本政府簽定協議,迫使日元大幅升值,結果導致日本經濟出現泡沫,最終陷入長達10年的衰退。這一慘痛教訓中國一定要汲取。

(二)對亞洲其他地區發展也有利。人民幣升值將直接損害海峽兩岸經貿關係,台灣地區在與祖國內地的經濟貿易中始終是最大的利益獲得者,今年頭5個月,台灣地區對祖國內地的貿易順差高達92億美元,人民幣升值必會影響到兩岸貿易,同時也會影響到台灣地區在祖國內地的直接投資。此外,人民幣升值還會威脅到其他亞洲國家的出口,從總體上看,亞洲國家的出口近年來一直與中國出口同步增長,眾所週知,中國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地位十分獨特,它正在成為南韓、新加坡、日本等國高技術産品零配的最大市場,而這些零配件經過中國組裝後,往往以中國産地的名義出口到美國和全球市場。舉個例子説,南韓是半導體元件的主要出口國,但南韓的主要出口對像是中國,經過中國組裝後再銷往世界各地。今年上半年,中國技術産品出口總額為440億美元,從價值構成看,屬於中國的成分還不到16%,84%以上為周遍地區創造的價值,因此,中國出口的損失也就是就是周邊地區出口的損失。

(三)對美國經濟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美國有時總是單向和片面看問題,往往只看到人民幣升值對它有利的一面,卻忽視了負面效果。美國的經濟問題的根源在美國政府自己的經濟政策,並不在人民幣匯率“低估”,美國一些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也許是故意裝糊塗)。此外,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商品許多是美國本地已經不再生産、技術和價值含量很地的産品,怎麼能説中國“搶”了美國人的“飯碗”呢?如果人民幣真的升值,直接受到損害的是美國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退一步説,就算人民幣升值後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産品減少,美國還會從其他發展中國家進口,價格仍然十分低廉,難道不會“威脅”到本國的製造商的利益嗎?

(四)國際知名經濟學者不贊成在人民幣匯率上對中國施加壓力。瑞士投資銀行首席貨幣策略師曼蘇爾·莫希-烏丁認為,應當給中國等亞洲國家足夠的時間來適應美國由強勢美元向弱勢美元政策的轉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羅戈夫強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策是支援中國政府逐步增加匯率彈性,不支援中國放手讓人民幣升值的作法。素有“歐元之父”之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也表示,人民幣升值會造成外國直接投資下降、就業壓力增加等負面後果,不僅損害中國經濟,也不利世界經濟。

二、如何看人民幣匯率與中美貿易逆差的關係

去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高達1030億美元,今年頭5個月美方逆差就達到430億美元,遠遠超過美方對日貿易260億美元逆差。美國一些人認為,人民幣匯率長期被“低估”是導致美方在中美貿易中逆差大幅度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美國一些重要媒體並不完全這樣看,美國最有影響的經濟報紙《華爾街日報》8月下旬連續刊登文章,對此提出質疑,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一)美國是中美貿易的最大贏家。雖然一些美國製造商總是在抱怨,美國市場日益受到自中國的産品的衝擊,他們忽視了一點,這就是中國産品“衝擊”的只是“低端産品”市場,技術含量和價值含量均很低,在中美貿易中獲得最大利益的還是美國跨國公司。以中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産品為例,這些産品雖然産地在中國,但設計、品牌、銷售和市場等高利潤業務始終牢牢控制在美國跨國公司手裏。(二)美方低估了中美貿易的互補性。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急劇擴大是一個事實,但實際情況並不象有些人刻意宣傳的那樣可怕,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美國市場的出口商將産品生産基地轉移到中國,並繼續向美國市場出口同類産品。華盛頓的一家國際經濟研究機構稱,1997年,中國對美新增出口中有75%是由這種“替代效應”造成的。此外,美國一些人的目光總是緊盯中國對美出口,對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估計不足。過去幾年中,美國對中國出口每年都以15%的速度增長,2002年,僅美國民用航空、半導體、工業設備、電子設備四項産品在華銷售額就高達69億美元,這些産品的銷售在過去4年中增長了37%。因此,中國在將産品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同時,也吸收和消化了大量美國高科技産品,而且正在成長為這類産品最大的潛在市場,當然也為美國創造出大量高收入的就業機會。(三)美方面沒有看到轉口貿易的作用。中國在國際供應鏈中的作用十分獨特,許多亞洲國家將高技術産品的零配件出口到中國,然後再又中國組裝成産品出口到美國市場,其中屬於中國的價值含量很低,美國一古腦地將中美貿易不平衡責任推到中國身上也是不公正的。

三、中國應如何應對人民幣匯率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人民幣尚不具備在在短期內(1到2年)大幅升值的條件。但由於今年以來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增長,已經引起國際投機家們的密切關注,上半年中國流入的外匯突然大幅增加就是一個信號:國際投機資金正在賭人民幣升值。中國政府實際上不得不面對來自兩方面的壓力,一是西方國家的壓力,二是國際投機資金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當地一些媒體也提出了不少積極的建議,例如,中國應當改變過去單純追求出口擴張、忽視貿易平衡的作法,放寬進口限制,用增加進口的方式消耗掉一部分外匯儲備;中國應當允許具備條件的國內企業以自有外匯收入對外投資或購買國外債券,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中國應當逐步放寬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從目前的1%增加到2.5%,使匯率更加具有彈性等。此外,國外一些投資銀行還對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作出了預測,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報告説,人民幣雖然短期內將保持穩定,但中期升值可能性極大,到2006-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從現在的8.28上升到5左右;美國高盛公司研究報告稱,中國真正需要的是制度改革,即允許人民幣自由浮動,越早實行靈活的匯率制度對中國及其貿易夥伴好處越大;所羅門美邦認為,中國需要更加獨立的貨幣政策,應當首先考慮放寬人民幣匯率上下波動幅睹,並儘快實行。 (新華網)

 中國網綜合 2003年9月2日


美財長開始亞洲之行 中日匯率政策再引全球關注
美財長敦促日本制定經濟增長戰略 以內需為主
美財長本週訪華 人民幣匯率再成焦點
美財長將出訪中日等國 討論全球經濟增長問題
美財長斯諾下月來華談匯率等問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