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國印度和以色列能否結成“反恐軸心”

    華夏時報評論員時寒冰

    5月10日,正在美國進行訪問的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巴拉傑什米什拉提出,美國、印度和以色列應該建立一個反恐聯盟,同其他國家一道共同應對恐怖主義的威脅。米拉什認為建立一個美、印、以反恐聯盟,無論從政治上,還是從道義上,都有利於“採取果斷措施打擊恐怖主義的極端挑釁”。這是印度官方首次以如此公開和正式的方式提出建立“美印以反恐軸心”。

    印度熱心“三角關係”

    為了凸現自己的大國地位,“911”事件之後,印度的表現一直非常活躍。印度對建立“三角關係”似乎非常熱心,先後出現了中俄印“三角聯盟”,印度、以色列和土耳其“三角軸心”和美印以“反恐軸心”三種版本,相同的是每種版本裏面都有印度的身影。那麼印度為何熱衷於建立“三角關係”呢?

    近年來,尤其是1998年瓦傑帕伊政府成立以來,印度急於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希望在國際事務中有更多的發言權。印度雖然是一個大國,但還不是一個強國,在這種情況下,它開始寄希望於建立一個強大的聯盟,以此作後盾,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的影響力。

    中俄印“三角聯盟”是時任俄羅斯總理的普裏馬科夫,在1998年12月訪問印度時首先提出來的。假如中俄印“三角聯盟”成立,對於印度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大樹底下好乘涼”,中俄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上有重要的發言權,印度可以借此實現成為世界大國的願望。同時,可以進一步發展與中國、俄羅斯的經貿往來,加快印度的經濟發展。另外,印度也可以以此作為與美國交往的資本,引起美國對印度的重視,從美國那裏得到更多的實惠。當然,印度也可以借助中俄印“三角聯盟”牽制巴基斯坦。所以,印度對中俄印結成“三角聯盟”表態支援。

    國與國之間要結成“三角聯盟”,必須有兩個前提:共同的利益和彼此友好的關係基礎。中俄印三國之間在諸如“全面禁止核子試驗”、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等國際問題上存在著相近的立場和相近的利益,中俄關係近年較為穩定,俄羅斯與印度的關係也一直非常密切。但是印度近來不斷散步中國威脅論,並以此作為軍事擴張的藉口,中印之間還存在著一些歷史問題,這使得構成聯盟的一個重要前提缺失。

    “三角軸心”是單相思

    印、土、以“三角軸心”的概念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來的。2000年,英國《中東評論》刊登了一篇題為《發展中的印度、土耳其、以色列三角戰略關係》的文章。文章認為印、土、以三國之間很可能建立起新的三角戰略關係。2002年,美國國際問題專家馬丁沃克為印、土、以“三角軸心”打上了一個重要注解:印、土、以三角軸心是親美的。有人乾脆直接稱之為印、土、以親美“三角軸心”。

    印度對這個“三角軸心”同樣非常熱心。這個“三角軸心”也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印度和土耳其的關係遠遠弱于二者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而土耳其與以色列的關係又不如印度與以色列的關係,因為土耳其畢竟得考慮阿拉伯世界的壓力,不敢表現得太“過火”。印度由於對中東地區的石油依賴很大,也不敢大張旗鼓地與以色列拉關係,只能悄悄進行,利用以色列的軍事技術,強化自己的軍事實力。所以,印、土、以三國結成“三角軸心”的説法,更像是專家們的主觀臆測,很難實現。但不管怎麼説,印度還是在這種“三角關係”裏面受益匪淺,至少從軍事上來看是這樣的。

    那麼,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巴拉傑什米什拉提出的美、印、以“反恐軸心”能否成立呢?在這個“三角”中,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是眾所週知的,印度與以色列的關係也很密切,關鍵在於美國。印度一直希望與美國建立良好的關係,腳踏美國和俄羅斯這兩條大船,左右逢源,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現在的問題是,印度在美國看來,不過是一個棋子,在反恐當中的作用甚至不如巴基斯坦重要。而且,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的強勢路線進一步加強,很難想像它會對和一個並不強大的國家建立聯盟産生興趣,更何況結成美、印、以“反恐軸心”,將同時令俄羅斯和中國不安,影響大國之間的平衡。所以,儘管米拉什認為,美國、印度和以色列三個國家有許多“相似之處”,具有結成同盟的基礎,但三國結成聯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是印度的一相情願或者單相思而已。(寫于5月12日)

    

     華夏時報 2003年05月13日


《觀察家》透露:反恐戰爭讓布希一批密友賺大錢
英支援印成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布希表示希望加強美國和葉門在反恐領域的合作
美副國務卿訪問巴基斯坦 鼓勵印巴繼續改善關係
瓦傑帕伊拒絕巴基斯坦提出的各自銷毀核武器建議
美國準備助印巴解決包括克什米爾問題在內的爭端
印巴和談路漫漫
主要客戶是中國和印度 俄軍售再創新高
中印最大經濟合作項目簽約 總金額達2.3億美元
印度國防部長批評外國媒體過分炒作中國非典
溫家寶會見印度國防部長 談中印關係和地區問題
美國警告印度不要借伊拉克戰爭之機對巴動武
美國構建“反恐怖防線” 我國食品出口遇新阻力
印度外交左右逢源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