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精“毒害”靜悄悄 專家提醒買食品警惕甜味劑

    慎選甜味劑食品

    鋻於食品和飲料中的甜味劑濫用的現狀,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食品和飲料時,一定要“火眼金睛”看準了,謹慎購買和食用添加了糖精等化學合成甜味劑的食品。

    按照有關規定,食品標簽中必須標注的內容有:産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生産日期、保質期、産品標準號等。如果産品中添加有甜味劑,則標簽上配料表一欄中應明確標注甜味劑的具體名稱。消費者在購買食品飲料時,要仔細看清標簽內容,對飲料所含的成分、容量、價格等心中有數,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 廣大消費者應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多食用天然糖,儘量選擇不含糖精的食品,購買有良好信譽的商品;廣大學生家長和教師應教育孩子,不要買校園周邊的“三無”零食和飲料;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最好不要食用含有各類人工合成甜味劑的食品。

    品質技術監督部門、糖業管理部門有關人員以及業內人士呼籲:當前整治在食品和飲料中濫用甜味劑的行為刻不容緩。首先是通過行政、經濟等各種手段,限制或少用甜味劑。建議有關部門儘快出臺限制使用甜味劑和提倡、鼓勵使用食糖的具體政策和措施。其次是加大對食品甜味劑的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懲處濫用甜味劑的違法行為。國家對甜味劑的使用和有關産品的標簽標注內容都有嚴格而詳細的規定,對於濫用甜味劑、欺騙坑害消費者的違法行為,必須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此外,公眾輿論應加強《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和《食品通用標簽標準》的宣傳和貫徹,積極引導廣大消費者正確、科學、合理消費,提醒消費者慎用添加甜味劑的食品、飲料,提倡多吃以食糖為原料的産品。

    糖精“毒害”靜悄悄

    “食品和飲料中甜味劑超標準、超範圍使用的現象不僅在廣西,而且在全國各地都較多。”廣西品質技術監督局監督處處長覃家源憂心忡忡地説,現在的市面上許多食品和飲料都添加了糖精等化學合成的甜味劑,這些東西吃多了很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糖精化學名稱為鄰苯甲酰磺酰亞胺,製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鄰甲苯胺等,均為石化産品。市場銷售的商品糖精實際上是易溶性的鄰苯甲酰磺酰亞胺的納鹽,為無色結晶或稍帶白色的結晶粉末,無臭或微有香氣,簡稱糖精鈉。1997年加拿大進行的一項實驗發現,攝入大量的糖精鈉可以導致雄性大鼠膀胱癌。一些國家出臺相似的法律法規,規定食物商品中如果使用了糖精,必須在標簽上註明“使用本産品可能對健康有害,本産品含有可以導致實驗動物癌症的糖精”的警示。現在,糖精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基本被禁用。

    記者在廣西南寧市發現,一些中小學校附近的小商店賣給學生的話梅、果脯等小零食,外包裝看起來製作和印刷粗糙,吃起來甜得過頭而偏苦味。覃家源告訴記者,近年來的檢查結果顯示,市場上一些小商店出售大量“三無”或地方小廠生産的小食品和飲料,如話梅、蘿蔔酸等腌製品和豆漿、豆奶、雪糕等,基本上都大大超標和超範圍使用糖精,但在産品的標簽上卻很少註明含有糖精,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長期食用,健康安全會受到損害。

    一些正規的食品和飲料生産企業也在糖精的使用上玩弄“遊戲”欺騙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協會曾做過對比試驗,發現有些企業在一種飲料中使用好幾種甜味劑,雖然每一種都不超標,但接近國家規定的最大使用量,加起來的總量遠遠超過人體每天允許的攝入量。廣西大學食品與發酵工程研究所所長周河治向記者透露:一些食品和飲料生産企業完全用糖精代替食糖,由於糖精放多了味苦,為了“瞞天過海”,改善口感,再摻入味精到裏面發生化學反應,這樣消費者就吃不出糖精的苦味了;一些企業則把少量的糖和大量的糖精混合使用,讓消費者感覺不出糖精的味道。

    近年來,成人消費者和不懂事的孩子在短時間內食用大量糖精而中毒的事件頻頻發生。覃家源憂慮地説,目前,很多消費者特別是廣大農村消費者,對糖精等人工合成甜味劑可能造成的危害,並沒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吃進“甜毒”。(蔣桂斌)

    降低成本濫用甜味劑 廣西甜味劑統檢一半不合格

    新華網 2003年3月3日


衛生部啟動食品安全行動
廣州啟動食品安全準入 米麵油帶QS品質方合格
北京加大食品安全管理
關於糖精生産企業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超産超銷情況及處理意見的通報
中消協揭露濫用食品甜味劑“新動向”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