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EA在伊拉克和朝鮮問題上做了哪些工作? 
謝培智

    在伊拉克問題和朝鮮核問題中,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角色特別引人注目。IAEA在向安理會提交對伊武器核查報告之後,近日,還將就朝鮮核問題向安理會報告,此舉將意味著為制裁朝鮮打開了大門。

    國際原子能機構簡介

    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簡稱IAEA,1957年7月29日根據聯合國決議成立,總部設在奧地利維也納。它是隸屬聯合國系統的一個獨立的政府間組織,截止2002年4月有134個成員國。

    IAEA設大會和理事會。大會由全體成員國的代表組成,每年舉行一次會議,必要時舉行特別會議。大會的主要職能為:選舉理事會理事國,核準加入申請,審議理事會提出的年度報告、預算和決算,向聯合國提交報告,核準總幹事的任命,就理事會提交大會的事項作出決定等。理事會由35個理事國組成,按IAEA《規約》行使職能。IAEA總部設秘書處,總幹事為行政首長,受理事會管轄。秘書處下設行政、技術合作、核能、核安全、研究與同位素、保障監督等6個司,與秘書處並列,還設內部審計和評價支助辦公室。穆罕默德巴拉迪現任IAEA總幹事,他是1997年9月第41屆大會批准任命的。

    IAEA《規約》規定,該機構有兩大目標,即“謀求加速和擴大原子能對全世界和平、健康及繁榮的貢獻”,和“盡其所能,確保由其本身、或經其請求、或在其監督或管制下提供的援助不致用於推進任何軍事目的”。與此相應,IAEA的活動分為促進核能和平利用和實施保障監督兩部分。

    IAEA《規約》賦予的保障監督職能就是根據當事國與IAEA締結的保障監督協定對該國在原子能方向的任何活動實施保障監督措施,使國際社會確信,當事國在履行其“不擴散”和“和平利用”的承諾,並遏制將受保障監督的設施生産不受保障監督的核材料。保障監督協定是當事國根據在有關的國際條約或政府間的雙邊協議中所承擔的不發展和不製造核武器的義務,與IAEA簽訂並接受其保障監督的專門協定。根據所簽協定的法律依據或保障監督範圍不同,保障監督協定大體分為三類:

    ①項目保障監督型即INFCIRC/66/Rev.2型,這是核出口國的要求,當事國與IAEA簽訂的保障監督協定,保障監督措施只適用於所涉及的物項及有關設施;

    ②全面保障監督型即INFCIRC/153型,這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條約》和《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的締約國,根據其在條約中承擔的義務而與IAEA簽訂的保障監督協定,保障監督措施適用於當事國一切和平核活動中的一切源材料或特種可裂變材料,俗稱“全面保障監督”;

    ③自願提交型,這是核武器國家自願接受IAEA對其部分和平利用的核設施的監督而與IAEA簽訂的保障監督協定。

    IAEA實施保障監督的主要是核材料衡算,就是IAEA視察員通過獨立測量定量核查當事國帳目中核材料的量,為此視察員在現場視察中要進行物件計數,用非破壞性分析技術測量核材料的屬性、數量和裂變同位素組成,把測量結果與申報值及運作記錄進行比較等。IAEA根據當事國運營者提交的衡算報告及IAEA視察員獨立測量的結果,估計不明材料量,評價産生不明材料量的原因。封隔和監視措施是IAEA實施保障監督的輔助措施。封隔是指實物屏障,如墻壁、運輸罐、容器等,用於限制或控制核材料轉移,控制或限制接觸核材料及IAEA設置的監視裝置,控制或限制接觸與核材料數量場所有關的資料。為此往往在核材料貯存處、反應堆壓力殼、運輸罐、樣品容器和IAEA監視裝置上加封記,可供視察員使用的封記有超聲波封記、電子封記、金屬蓋封記、光纖封記、膠帶/紙封記等。監視是指通過裝置或視察員觀察收集資料,以探知未申報的轉移、對保障監督裝置的干擾以及對有關核材料資料的竄改,IAEA使用的監視裝置有照相監視裝置、單錄影機系統、多錄影機系統、視頻審查系統、乏燃料棒束計數器等。

    2001年IAEA根據各種類型保障監督協定對70個國家及中國台灣省的共908個設施、690噸乏燃料中的钚、77.5噸已分離钚、20.9噸高濃鈾、50079噸低濃鈾、94940噸源材料實施了保障監督,完成了10314個視察人日現場視察,分析831個核材料樣品,提交1747個核材料分析結果,擦拭取樣263個。2001年IAEA用於保障監督的經費總計為8666萬美元。

    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伊拉克武器核查中的作用

    一、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伊拉克進行的核查工作

    聯合國特委會自1991年5月至1998年11月根據安理會第687(1991)號決議共向伊拉克派出了397個核查和監督小組進行了兩萬餘次核查。IAEA率領進行了核武器能力的核查工作。

    按照聯合國安理會第687(1991)號決議的要求,IAEA總幹事漢斯布利克斯于1991年4月15日成立了6人行動小組,由副總幹事M齊夫羅任組長,組員包括3名高級專業人員和2名文秘人員,負責規劃和領導對伊拉克的核視察活動。現場視察小組則根據任務需要,選擇具有所需技能的專家作為成員,人數在25人至45人之間,其中負責醫療保健、翻譯、通信、爆破服務的輔助人員約佔1/3—1/2。

    概括説來,IAEA按照聯合國安理會第687(1991)號決議在對伊拉克武器核查中主要完成下列三方面工作:

    1.發現伊拉克秘密核武器計劃

    基本弄清伊拉克秘密核武器計劃的組織體系,鈾濃縮計劃和武器化計劃,特別是電磁同位素分離(EMIS)計劃和氣體離心法計劃的發展情況,對圖韋查、塔爾米耶、舍爾加特、拉西迪耶、富拉特、塔吉等鈾濃縮計劃設施和圖韋查、加加阿、阿西爾等武器化計劃設施進行了現場視察。

    2.摧毀、移走有關核設施的材料和設備或使之無害化

    IAEA共摧毀伊拉克50000平方米核設施廠房、核武器計劃或抽濃縮計劃可用的1900多個物項和600噸敏感的合金,移走所有受保障監督的核武器可用核材料和專用設備,轉移到IAEA總部加以控制。

    3.制定並實施持續監測和核查計劃

    該計劃監測和核查伊拉克履行聯合國安理會第687(1991)號決議所規定的義務的情況,即伊拉克有義務不獲取或發展核武器或核武器可用的材料或相關的任何分系統或部件或任何研究發展支助或製造設施。

    二、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拉克核能力核查的初步看法

    IAEA通過上述核查活動後認為,“沒有跡象”表明伊拉克已達到其生産核武器的目標,“沒有跡象”表明伊拉克已生産了幾克核武器用核材料或秘密獲取了這種材料,也“沒有跡象”表明伊拉克還保留有實際生産能力能生産實用數量的武器可用的核材料。但同時IAEA也指出,由於伊拉克提供的資料不夠完整不夠透明,關於伊拉克的核能力還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主要是武器設計、離心機研究與發展、失蹤的武器部件和設備、保留的鈾庫存、電磁同位素分離計劃、海灣戰爭後核計劃活動等方面還有待深入核查。

    2002年11月8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441號決議,決定由聯合國監測、核查和視察委員會(UNMOVIC,簡稱監視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立即恢復對伊拉克的武器核查。11月13日伊拉克無條件接受該決議,並按該決議要求,在12月7日向UNMOVIC、IAEA和安理會提交了關於其發展化學、生物、核武器、彈道導彈及其他運載工具的報告,UNMOVIC和IAEA從11月27日重新開始已中斷4年之久的對伊拉克的武器核查,UNMOVIC負責彈道導彈、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的核查,IAEA負責核能力方面的核查,並將於2003年1月27日向安理會報告60天對伊拉克武器核查的結果,説明伊拉克政府的合作態度,伊拉克是否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問題。

    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朝鮮的核保障監督

    朝鮮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但未按NPT條約要求在一年半以內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簽訂全面保障監督協定並生效,直到美國同意于1991年底從南韓撤走戰術核武器後才于1992年1月簽訂全面保障監督協定,4月,協定生效,5月4日,向IAEA提交了關於其所有核材料及相關設施的初始申報。

    一、核實初始申報的特別視察發現“不一致”埋下禍根

    IAEA從5月11日開始進行視察,以核實朝鮮初始申報的正確性和完整性。1992年夏季和秋季,IAEA的視察發現朝鮮已分離的钚實際數量與申報數量不符。IAEA認為,朝鮮自1989年以來三年中對寧邊5兆瓦核電堆的乏燃料進行了4次後處理,已分離的钚比朝鮮申報的數量多。朝鮮聲稱,三年來該堆從未更換堆芯燃料,僅1990年3月對該堆的89根破損乏燃料進行了一次後處理,從中僅分離出約90克钚。

    二、特別視察核廢物場的要求遭拒絕,朝核風波疊起

    1992年秋,美國向IAEA提供衛星偵察照片,懷疑朝鮮在寧邊5兆瓦核電堆和放化實驗室附近有兩個核廢物儲存場。為了弄清朝鮮已分離钚的數量,1993年2月25日,IAEA理事會要求對寧邊兩個可疑的核廢物儲存場進行特別視察,並規定3月25日為朝鮮同意特別視察的最後期限。朝鮮斷然拒絕了IAEA特別視察的要求,並於3月12日以國家安全為由宣佈它將退出NPT,並將此決定通知了IAEA和安理會,三個月以後正式生效。

    朝鮮此舉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宣佈要求退出NPT的國家,在世界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同年6月初,美國不得不同朝鮮舉行自1953年朝鮮停戰以來的第一輪高級會談,而朝鮮在退出NPT決定生效的前一天即6月11日同意暫不退出NPT,但堅持朝鮮不再是完全的NPT締約國,IAEA不再有權在朝鮮進行例行視察和專門視察。此後9個月,朝鮮嚴格限制IAEA的視察活動。到1994年3月,根據同美國的所有交易,朝鮮同意IAEA對其已申報的七個核設施進行視察,但不允許對寧邊放化實驗室採取放射性樣品。

    但在IAEA視察員進行15天視察活動後,3月21日,IAEA理事會通過一項決議,聲稱由於朝鮮阻撓視察人員在後處理設施進行取樣,無法核實自1993年2月限制視察以來是否有核材料轉用於核武器,要求朝鮮立即允許IAEA完成必要的視察活動,全面履行保障監督協定,並將此決議和視察報告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美國推波助瀾,中止美朝高級會議,要挾朝鮮必須接受IAEA全面視察才能恢復高級會談,朝鮮則警告説,如果強迫它接受IAEA全面視察就可能爆發戰爭,如果華盛頓同意與平壤談判並停止強迫平壤與漢城互派特使,它將同意IAEA視察其已申報的核設施。4月中旬,南韓決定放棄互派特使的要求,才使緊張局勢緩和。

    三、1994年美朝框架協議未果,朝核風波再起

    1994年4月19日,朝鮮通知IAEA,它計劃為5兆瓦核電堆更換燃料,邀請IAEA視察員到現場監督卸料,IAEA表示原則同意派遣視察員,但要求從卸出的8000根乏燃料中隨機選取並單獨儲存300根乏燃料,以便以後分析使用,核查朝鮮此前是否卸過乏燃料。朝鮮斷然拒絕IAEA的這一要求,並於5月14日宣佈開始自行更換燃料,並表示只要美國同意舉行第三輪高級會談,平壤準備在IAEA嚴密監督下儲存所有卸出的乏燃料。但美、日、朝三國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進行制裁,否則三國將聯合實行制裁。朝鮮稱“制裁就是宣戰通碟”。IAEA為使事態不致擴大,經磋商後朝鮮同意單獨儲存40根乏燃料供IAEA日後檢測。

    1994年6月初,IAEA總幹事漢斯布利克利又要求對朝鮮兩個可疑核廢物儲存場進行特別視察,再次遭朝鮮拒絕。6月10日,IAEA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朝鮮允許特別視察,並中斷了對朝鮮約25萬美元的技術援助。對此,6月13日,朝鮮宣佈退出IAEA。針對朝鮮的這一舉措,6月15日,美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一份分三個階段對朝鮮進行制裁的決議草案。IAEA、美國與朝鮮處於對峙狀態。後經美國前總統卡特的斡旋,7~10月美朝恢復了第三輪高級會議,並於10月21日達成《框架協議》。

    美朝《框架協議》除規定改善美朝雙邊關係、加強國際核不擴散體制、促進朝鮮半島的和平與安全之外,美國同意組建一個國際財團,在2003年以前幫助朝鮮建成兩座輕水堆,總裝機容量為2000兆瓦(電),在第一座輕水堆建成之前,每年向朝鮮提供50萬噸重油作為能源補償。朝鮮同意立即凍結其核計劃,包括(1)寧邊5兆瓦核電堆不再裝燃料;(2)停止建造寧邊50兆瓦核電堆和大川200兆瓦核電堆;(3)封閉寧邊放化實驗室和燃料製造廠;(4)安全儲存1994年6月從5兆瓦核電堆卸出的乏燃料,不進行後處理,在第一座輕水堆建成後,移出朝鮮作安全處置。在2003年兩座輕水堆建成後將拆除上述各設施。允許IAEA派監察員監視凍結狀態;(5)仍保持作為NPT的締約國,並全面履行其保障監督協定,IAEA可為保持保障監督的連續性可對未凍結核設施進行視察,待到簽訂輕水堆供貨合同之後,方能對這些設施進行專門視察和例行視察;(6)輕水堆工程大部分完成之後,交付關健部件之前,將允許特別視察兩個未申報的場所,核實朝鮮關於核材料的初始申報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按照美朝《框架協議》,IAEA派遣了兩名監測員常駐寧邊,監視朝鮮核凍結狀況。為確保核凍結,IAEA監測員在被凍結的5座核設施的30個廠房安裝了20台監視錄影機和大量封記。

    由於種種原因,美朝框架協議未能切實執行。2002年10初,朝鮮以美方違反《框架協議》為由,宣佈這一協議“無效”,而美國則宣佈從12月起停止向朝鮮提供重油,朝鮮為解決美國這一舉措造成的能源困難,12月12日決定解除對核計劃的凍結,重新啟動用於電力生産的核設施,並於12月27日以朝鮮已解除核凍結為由要求IAEA兩名監察人員離開朝鮮,2003年1月10日又宣佈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至此,1994年美朝《框架協議》已名存實亡,IAEA不得不中止對朝鮮的保障監督。

    (謝培智 中國國防科技資訊中心)

    中國網 2003年1月31日


巴拉迪:對伊作結論還需四五個月 應給予更多時間
美國認為IAEA將向安理會提交朝核問題
朝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國際原子能機構:一年時間才能完成武器核查
IAEA呼籲國際社會耐心等對伊核查結果
為什麼IAEA在當前世界熱點問題合理解決上舉足輕重? 
IAEA:核威脅確實存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