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鄒雲華

    2003年1月10日,朝鮮政府宣佈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朝鮮同時表示,朝鮮無意開發核武器,只要美國放棄對朝敵視政策,朝鮮可以與美國另行查證朝鮮沒有生産核武器的事實。緊接著,朝鮮原子能總局局長李濟善11日致函“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巴拉迪,闡述了朝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背景和原因,並通知退出條約于11日起生效。

    1970年3月5日正式生效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目前為止國際核不擴散體制中的基石。30多年過去了,朝鮮是第一個宣佈退出這一條約的國家,必然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因為,防止核擴散是多年來國際軍備控制領域中重要的議題之一,它直接關係到國際安全與穩定。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普遍要求削減並銷毀核武器,防止核戰爭,把核能用於和平目的,使其真正造福人類。

    一、朝鮮核問題由來已久

    朝鮮1985年正式成為NPT的成員國。但是,它直到1992年5月才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NPT條約所規定的視察活動。1993年朝鮮又拒絕IAEA對其核設施進行視察並威脅要退出這一條約……。這其中確實經歷了曲折的過程。

    朝鮮在寧邊有一座5兆瓦電功率(相當於20~30兆瓦熱功率)的天然鈾石墨氣冷堆。這座反應堆于1980年開始建造,1986年建成並啟動,可年産7公斤武器級钚。1989年該堆曾停堆70天,朝鮮宣佈僅從堆中取出80根快破損的燃料棒,並於1990年春在放化實驗室進行了後處理(即從輻照過的核燃料中回收钚等),從中只分離出約90克钚。但是,IAEA 1992~1993年間對寧邊這個核研究中心放化實驗室和熱室進行了特別視察後認為,朝鮮于1989~1991年的三年期間裏進行了四次後處理,認為“朝鮮已分離出來的钚可能比它公佈的要多”,並引起了IAEA的警覺。為了解決朝鮮宣佈的钚生産情況與IAEA的估計相矛盾的問題,1993年初IAEA提出要對寧邊核生産聯合體附近的兩個未公開的設施進行一次“特殊視察”。據認為這兩個設施儲存有钚分離過程中留下的廢料。然而,朝鮮拒絕接受這種視察,並宣稱它將退出NPT條約。1993年6月,朝美就此進行了一輪談判,朝鮮同意暫不退出NPT條約,然而朝鮮聲稱它不再是NPT的正式成員國,因此IAEA無權對它進行正常和特殊的視察。在這以後的9個月裏,朝鮮實際上沒有讓IAEA進行連續性的保障監督活動,為此,當時的IAEA總幹事漢斯布利克斯于1993年12月宣稱,IAEA對朝鮮的保障監督措施已無法判斷朝鮮是否將核材料轉用於武器目的。

    1994年3月,美朝達成了所有協議,朝鮮開始同意IAEA對它的公開的設施進行視察,但拒絕從位於寧邊的钚萃取廠獲取關鍵的放射性樣品。朝鮮拒絕履行IAEA提出的從8000根反應堆燃料棒中挑選出300根的要求。而IAEA認為,為確定朝鮮過去的钚生産水準,對上述提到的朝鮮的兩處儲存核廢料的設施進行一次專門視察仍然是IAEA的根本抉擇。然而,朝鮮繼續堅持決不允許IAEA視察這兩個地方,聲稱這兩個地方是軍事設施,IAEA無權視察。IAEA作為處罰朝鮮在寧邊反應堆卸料期間拒絕接受IAEA的視察要求,6月初宣佈暫停對朝鮮的一切技術援助,這直接導致朝鮮在6月13日宣佈要退出國際原子能機構。儘管朝鮮並沒有這樣做,但這相當於它否認根據NPT條約承擔的保障監督義務。

    朝鮮的做法激怒了美國。1994年6月15日美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朝鮮實施兩階段的制裁建議。第一階段制裁包括禁止世界各國與朝鮮軍備的進出口活動以及世界各國降低與朝鮮的外交關係級別。這一階段將設立一個寬限期,如朝鮮拒絕IAEA的要求,寬限期之後,這一階段的制裁將生效;第二階段制裁是,如果朝鮮繼續拒絕IAEA的要求,世界各國將停止與朝鮮的經濟往來。1994年6月16~17日朝鮮主席金日成與美國前總統卡特會晤後這一危機得到緩和。朝鮮稱,如果美國同意恢復高級別會談,朝鮮同意凍結本國的核計劃。8月初,美朝進行了會談,並於8月12日達成了一份“協議聲明”,朝鮮同意撤銷核計劃中與核軍備生産相關的項目。之後,雙方于1994年10月21日簽署了一項“框架協議”。協議規定建立一個多國財團為朝鮮在2003年建成兩座輕水反應堆提供資金和援助。作為回報,朝鮮同意立即凍結它的核計劃,保證不再往寧邊的5兆瓦反應堆中加料;承諾停建位於寧邊的50兆瓦的反應堆和位於泰川(Taechon)的200兆瓦反應堆;同意關閉寧邊的钚分離廠和加工廠;同意不再從1994年6月從5兆瓦反應堆中撤出的乏燃料(輻照過的燃料)中分離钚。朝鮮還同意,當第一座輕水反應堆的核部件供應到位時,將從朝鮮運出乏燃料;而當第二座輕水反應堆建成時,朝鮮將拆除凍結的所有設施。框架協議還規定,只能儲存但不能再加工1994年6月從寧邊5兆瓦反應堆中卸出的乏燃料。框架協議還為朝美關係走向正常化提供了實際步驟:美國保證不對朝鮮進行核威脅或使用核武器,朝鮮承諾履行關於朝鮮半島無核化的1992年南-北聯合聲明。

    為補償朝鮮因凍結石墨反應堆和相關設施帶來的能源虧空,美國計劃向朝鮮提供供熱用和發電用的重油,每年達50萬噸,一直供應到第一座輕水反應堆建成為止。因此,自1995年開始,朝鮮每年接受定期的重油供應。

    為了向朝鮮提供兩座商定的輕水反應堆,1995年3月9日,美國、日本和南韓組成一個稱之為朝鮮半島能源發展組織(KEDO)的多國集團。除履行反應堆的協議外,KEDO還負責徵集向朝鮮提供石油所需的資金。

    自1994年11月起,IAEA一直監督朝鮮核活動的凍結情況。朝鮮允許IAEA進行正常工作,特別是對未凍結核設施進行視察,但不允許視察核燃料的後處理廠,不允許IAEA對燃料棒進行放射性取樣測量。1997年裏,IAEA與朝鮮舉行了多次會談,試圖弄清朝鮮的核發展史,但未取得進展。

    二、朝鮮核問題再起風波,引發朝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2002年10月布希特使、美國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朝鮮,與朝交涉有關朝鮮發展核武器的問題,並出示了一些最新“證據”。朝方起初否認,然而第二天卻又出乎意料地承認“確有其事”,“正在開發更具威力的武器”。接著,11月18日,朝鮮電臺又播出“朝鮮擁有核武器”的爆炸新聞。朝鮮電臺後又改口把“擁有了包括核武器在內的……”改為“也應當擁有包括核武器在內的……”然而,事情遠未結束。12月22日 ,朝鮮中央通訊社宣佈,朝鮮已開始啟封被凍結的核設施並拆除原先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安裝的用於監測核設施的錄影機。事隔兩天,又傳來朝鮮撕下寧邊反應堆卸下的乏燃料棒儲存設施和放射性化學實驗室的封條,開始修復寧邊的這座反應堆。現在,朝鮮又進而宣佈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這次朝鮮核風波與1994年的朝鮮核危機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但都是朝鮮打“核牌”。1994年朝鮮通過打“核牌”使它與美國簽署了“框架協議”,換取了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好處。這次核風波的起因主要應該歸咎與美國,因為布希政府在2002年初先是把朝鮮定為“邪惡軸心”,接著又把朝鮮定為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對象”。這必然使朝鮮感到其安全受到威脅,朝鮮只得再次拿出“核牌”,作為對美國“敵視”朝鮮的強硬政策的回應,朝鮮希望這樣一來美國就能坐下來與它進行認真的談判。朝鮮提出它希望與美國簽署一項互不侵犯條約,以此作為它遵守NPT條約的一個條件。然而,面對朝鮮打出的這張“核牌”,美國態度十分強硬,並中斷了重油供應。儘管美方多次表示“沒有任何入侵朝鮮的打算”,但是,美國卻拒絕朝鮮提出的建議,堅持解決危機的惟一辦法是朝鮮放棄其核計劃。美朝雙方各執一詞,事態步步升級,以致于最終導致朝鮮宣佈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這是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維護和加強核不擴散體制是國際大趨勢,是眾望所歸,任何削弱和損害《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行為都是不受歡迎的。朝鮮曾于1993年3月12日宣佈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後來一直是處於暫停退出狀態。根據該條約第10條的規定,“每個締約國如果斷定與本條約主題有關的非常事件已危及其國家的最高利益,為行使國家主權,應有權退出本條約。該國應在退出前三個月將此事通知所有締約國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這項通知應包括關於該國認為危及其最高利益的非常事件的説明。”朝鮮認為它早就超過了退出條約的提前通知的期限要求,因而如今在它認為需要時宣佈它退出NPT條約從今年1月11日起生效。

    當然,朝鮮核問題並未就此畫上句號。國際社會普遍呼籲朝鮮改變其立場,希望朝鮮核問題能夠和平解決。美朝最終如果解決這次核危機,人們將拭目以待。

    附:與朝鮮核風波相關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簡介

    1946年1月,聯合國通過決議成立聯合國原子能委員會,旨在保證原子能僅用於和平目的並進行監督,這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於要保證新發現的原子能專用於和平目的的問題的關切。20世紀50年代,隨著美國和前蘇聯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開始向外提供技術援助,與之有關的用於軍事目的的核技術和知識的擴散也隨之加速,防止核武器擴散問題日漸緊迫。1956~1957年,美國和前蘇聯在裁軍委員會特設小組委員會上提出直接處理核武器擴散問題的提案。聯合國大會在1958年、1959年和1960年連續就核武器擴散問題進行了審議。1961年,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愛爾蘭提出的“防止核武器更廣泛的散佈”的決議草案,它包括下列內容:(1)有核國家保證不將核武器的控制權和製造核武器所必要的情報轉交給不擁有核武器的國家。(2)不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保證不製造此種武器或以其他方式獲得對這種武器的控制權。

    1960年和1964年,法國和中國先後成功地爆炸了核裝置,美蘇極為擔心將會有更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美國急忙於1965年8月向日內瓦18國裁軍委員會提交一項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草案。同年9月,蘇聯也向聯大提出一項條約草案。1966年秋天,美蘇兩國舉行秘密談判並於1967年8月24日向18國裁軍委員會提出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聯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蘇又提出聯合修正案。這就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由來。

    《條約》是國際不擴散核武器體制的基石,它由前言部分和10條款組成,其主要內容是:有核武器締約國不得向任何無核武器國家轉讓核武器、核爆炸裝置或其控制權,並就及早停止核軍備競賽和核裁軍問題進行談判。無核武器締約國不得接受、製造或以其他方式獲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並承諾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各項保障監督措施。《條約》的三個目的是:防止核擴散、促進核裁軍、促進和平利用核能。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于1968年7月1日開放供簽署,三個核國家(前蘇聯、英國和美國)及其他50多個國家當時簽署了該條約。《條約》于1970年3月5日生效,美國、前蘇聯、英國為條約的保存國。截至2003年1月,已經有187個國家加入了該條約。中國于1992年參加了該條約。

    (鄒雲華 中國國防科技資訊中心)

    中國網 2003年1月15日


朝鮮如放棄核計劃美國將考慮重新啟動援助計劃
朝鮮稱不排除重新入約的可能
朝鮮核問題的背景與前景 
美國表示如核問題解決 願幫助朝鮮解決能源問題
俄羅斯稱正在擬訂解決朝鮮核問題的所有計劃
朝鮮退出核武器條約 半島危機可能進一步升級
朝鮮正式宣佈退出核不擴散條約 但無意開發核武器
為什麼IAEA在當前世界熱點問題合理解決上舉足輕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