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已成為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主要危機

    日益加重的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罪魁禍首”是此地區水資源利用不當。

    中國工程院25日公佈的《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認為,在內陸乾旱區,由於河流上中游用水過多,造成下游河湖乾涸,荒漠擴大。據介紹,近年來,新疆的羅布泊、臺特瑪湖,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的青土湖,黑河下游的東、西居延海以及疏勒河下游的哈拉諾爾等湖泊都先後乾涸。青海省的青海湖和柴達木盆地的達布遜等湖,水面也有不同程度的縮小。

    研究報告指出,許多內陸河流的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使下游水量減少甚至完全斷流。由於內陸河流的下游都處於極端乾旱區的沙漠中心,兩岸天然綠洲和向荒漠過渡的植被都需要依賴河流徑流所補給的地下水,河湖乾涸斷絕了地下水的補給,造成天然綠洲和向荒漠過渡的植被衰敗以至死亡。

    另外,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奇臺縣、甘肅騰格裏沙漠邊緣的民勤縣,由於中游過量用水,在河流來水不足的情況下,大量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不但造成植被衰亡,而且使大片土地沙化。而在大中型灌區,由於缺少完整的灌排渠係和科學的灌溉制度,使灌區地下水位過高,也會造成灌區內土壤的次生鹽鹼化。

    除上述原因外,報告認為草原牧區嚴重超載過牧、農牧交錯區的濫墾濫採、不合理的種植結構和耕作制度等,也是西北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水資源配置成為我國西北地區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我國西北地區與東部、中部的社會經濟水準仍有較大差距,同時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西北地區在發展社會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問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水資源的配置,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與效益。

    《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提出,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仍同發達地區存在差距,同時生態環境出現了種種問題,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生態環境危機,主要是由於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利用不當而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城鎮工礦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則是水環境污染。在西北的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經濟用水已侵佔了生態環境的用水,並逐漸污染水環境,威脅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口增加和經濟規模增長的過程中,生産力沒有相應提高,生産方式仍限于傳統、粗放的外延型,特別是沒有抓住水資源這個制約因素,相應地提高用水效率。

    專家們提出,為了保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發展方針。為此,必須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來支援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合理安排生態環境建設;堅決調整産業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高效節水防污的經濟與社會;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條件下,相應地合理配置水資源。

    研究報告認為各項對策的核心問題是提高用水的效率與效益。不但需要在社會經濟建設中更新觀念,調整結構,提高水準;也需要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端正認識,調整規劃,完善政策。

    這項研究報告所稱的西北地區指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和內蒙古6省、自治區範圍的內陸河流域(含新疆的國際河流)和黃河流域,包括35位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眾多專家參與了這項研究。(田雨、張景勇 )

    新華網2003年2月26日


陳志愷提出水資源開發五對策
朱伯芳:水資源短缺將制約經濟發展
我國荒漠化面積年增1萬平方公里 自然變遷是主因
母親河源頭的憂患——黃河首曲荒漠化嚴重
荒漠化警鐘
新疆荒漠化形勢嚴峻 每年以四百平方公里速度擴展
中美開展西北內陸河流域水資源形成研究項目
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發佈 荒漠化加劇仍不容忽視
中國年增荒漠化土地一萬平方公里
我國土地荒漠化加劇
水環境發生變異荒漠化加劇 青海黃河源區出現斷流
中國面臨水資源危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