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為土地“把脈”五十年碩果纍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為我國土地“把脈”五十年。18日,南京土壤研究所在慶祝五十週年華誕的時候,他們驕傲地回顧為我國土壤科學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五十年。

成立於1953年的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先後榮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4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200余項,有近50項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已獲得授權。此外,還先後編著了100多部中英文學術專著,發表了近6000篇學術論文。他們在稻田土壤肥力與培肥、土壤供氮能力、土壤電化學、土壤圈物質迴圈、農田溫室氣體排放規律、土壤品質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位居國際前沿,而目前所從事的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研究工作也為國際同行所矚目。

更讓他們驕傲的是,五十年的歷史中,南京土壤所涌現了一大批國際知名的土壤學家。首任所長馬溶之提出了土壤復區的概念,並長期從事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調查研究,為黃土高原的整治提供了科學依據;1955年就被聘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的李慶逵則開拓了中國紅壤研究、土壤磷素研究,積極參與了我國橡膠北移的工作,並研製成功碳銨粒肥及深施技術;1958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生産者”稱號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熊毅為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與防治土壤鹽鹼化作出重大貢獻;中科院院士席承藩開創了我國土壤基層分類工作,為第二次土壤普查把好了技術關……他們的研究成果為我國農業生産和土壤改良作出了重要貢獻。

南京土壤所已經成為我國土壤科學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1988年,設立了農業資源利用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目前,土壤所擁有農業資源利用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及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生態學、環境科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等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現在所學習的研究生和博士後總數接近200人。

在為我國土壤科學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南京土壤所還廣泛開拓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渠道,先後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研究關係,同英國洛桑試驗站、日本農業環境研究所等一批國際著名研究機構簽訂了全方位的長期合作協議。(蔡玉高、蔡立)

新華網 2003年12月19日


模擬風沙運動規律 亞洲最大的土壤風蝕風洞建成
日本開發出分解土壤二惡英技術
土壤中的化學污染及其防治對策……謝學錦等5位院士
中日科學家聯手治理土壤鹽鹼化
世界土壤科學大會開幕
五院士提出:土壤也是水庫 三庫應該協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