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士提出:土壤也是水庫 三庫應該協防  

    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朱顯謨、劉東生、孫鴻烈、李吉均、趙其國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近日提出建議:維護土壤水庫,確保山川秀美,只有“三庫”協防才是當今治水之道。

    土壤也是“水庫”,“三庫”亦即地表水庫、土壤水庫、地下水庫。5位院士在建議裏説: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治水多采用“蓄泄統籌,以泄為主”的方針,已不適應目前的狀況。其一,水資源缺短日益嚴峻,大量的宜泄地表徑流已與我國缺水之態勢相違背。其二,合理蓄水有利於下游堤防安全,緩解堤防失守之危機。其三,治水需走綜合之路,並與生態建設相結合,這是我們用財富與生命換來的經驗。“治水之道在於治源,水用之則利,棄之則害”。目前我國治水應以遵循“蓄泄統籌,以蓄為主”的方針為宜。

    長江流域水資源相對豐富,全部攔蓄利用尚有難度,也不必要。但蓄排應有重點,在安全排水的前提下,儘量節節攔蓄,加以利用。所謂安全排水有兩層意思,其一,排泄水量應安全,不應因大量排泄引起用水再度危機;其二,排泄有利於環境安全,不應因大量排泄而對堤防固守、甚至環境有害。長江流域治水重點應加強水源涵養林保護與建設,不僅有利於涵養水源,而且有利於打通地下水庫通道,對下游防洪有益。長江流域治水應遵循“安全排水、節節攔蓄”的方針。

    黃河流域乾旱缺水,加之水土流失嚴重,有限的水資源難以支撐區域經濟社會之發展,“全部降水就地入滲攔蓄”是我們切忌相背的一條途徑。點棱接觸支架式多孔結構的土壤特性,為土壤水庫的增蓄擴容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實現上述目標不僅在科學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對當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有益處。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就地”不是點的概念,而是面的概念,保護土壤水庫是黃河流域的治水重點。對於黃河流域,應遵循黃土高原國土整治“全部降水就地入滲攔蓄”的方略。 (鄭千里)

    

    

    《科技日報》 2002年7月17日

    


長江源頭水土保持有序開展
我國啟動江河源頭水土保持預防工程
中國加強水保監督執法
我國西部水土保持不容樂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