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後勤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江宛柳/劉明學

    近年來,我軍認真貫徹江主席關於加強新時期後勤改革和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建立既適應高技術局部戰爭需要,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後勤保障體系為目標,堅持科技興後勤,改革促發展,不斷加大後勤體制、後勤制度、後勤科技和理論的創新力度,使後勤工作的各個領域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江主席一系列重要思想為我軍新世紀後勤改革和建設指明瞭方向

    讀者們從軍報上時常可以看到:江主席每到基層連隊,幾乎必去戰士的宿舍、伙房看看,有時還和戰士坐到一個餐桌就餐……江主席對部隊衣食住行的關心,反映了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對我軍後勤建設的深切關注。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以資訊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推動世界軍事變革迅猛發展,戰爭形態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軍隊所處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都有了很大改變,傳統的後勤保障體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儘快建立既適應高技術局部戰爭需要,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後勤保障體系,已成為我軍後勤建設發展不容回避的課題。

    江主席主持軍委工作以來,站在國家、軍隊改革建設全局的高度,立足我軍後勤建設新的實踐,以寬闊的視野和戰略眼光,創造性地發展了毛澤東、鄧小平軍隊後勤建設思想,科學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後勤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江主席明確把“保障有力”列入新時期軍隊建設的五句話總要求,指出“軍隊強大的戰鬥力離不開強有力的後勤保障”,把“形成現代化的保障能力”作為後勤建設的目標。充分肯定了加強後勤建設對打贏現代條件特別是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重大作用。

    針對軍隊建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江主席明確指出:改革創新是推動軍隊建設的強大動力。軍事、政治、後勤、裝備等各項工作,都要貫徹改革創新的精神,在改革創新中謀發展、求突破。軍隊改革既要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又要適應軍事鬥爭的要求,一切都要立足於“打得贏”、“不變質 ”。江主席還對建立三軍一體、軍民一體的聯勤保障體制、實現後勤保障社會化等重要改革作出了許多明確具體的指示。

    根據我國的國情軍情,江主席特別強調軍隊要大力發揚艱苦奮鬥、勤儉建軍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以此作為後勤建設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

    江主席這些重要指示,為深化我軍後勤領域的改革,實現我軍後勤現代化建設跨越發展指明瞭正確方向,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正在各個領域深入展開的改革,給我軍新時期後勤建設帶來巨大變化

    重大改革措施出臺多,是近年我軍後勤工作的突出特點。在各個領域全面推行的改革創舉,使新時期後勤建設諸多方面發生重要轉變:

    後勤保障思路,由“標準加補助”向全部“吃皇糧”轉變,保證部隊集中精力完成各項戰備和訓練任務。一段時間為彌補部隊經費不足而開展的生産經營活動,曾給部隊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江主席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反覆強調軍隊不能經商。1998年7月,江主席果斷作出了軍隊全部吃“皇糧”、停止一切經商活動的重大決策。軍隊與6000多個經營性企業徹底脫鉤。同時,黨和國家相應加大軍費撥款,部隊正常經費有了較大增長,執勤、訓練、工作條件明顯改善,官兵的工資待遇和伙食費標準有較大提高。特別是經費向重點部隊、基層部隊和邊遠艱苦地區部隊傾斜,完成了海邊防部隊生活設施配套治理,加快了作戰部隊營房整治,加強部隊衛生機構建設,使長期困擾基層部隊的住房、吃水、用電、洗澡、取暖、看病等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實施“菜籃子”工程,改革軍糧供應體制,廣大官兵生活品質明顯提高,起到了凝聚軍心,鼓舞士氣,促進部隊戰備、訓練等各項工作落實的良好作用。

    後勤保障體制,由三軍自成體系開始向三軍聯勤保障轉變,不僅使我軍平時綜合保障效益顯著提高,也為未來聯合作戰的後勤保障奠定了基礎。根據江主席的指示,我軍從1990年開始,便在一些戰區進行了劃區保障試點,並取得明顯成效。經江主席批准,2000年1月1日,新的聯勤體制在全軍正式啟動。儘管尚處在初始階段,但已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和綜合效益:方便了部隊,實現了通用物資和通用勤務就近就便保障;收縮了攤子,後勤力量得到了集約使用;提高了效益,有效控制了重復建設,減少了物資倒流與不合理運輸;加強了資源統籌規劃,推動了品質建設。新的聯勤體制,也促進了後勤作風的轉變,為未來作戰奠定了聯合保障的基礎。

    後勤保障方式,由“自我保障”向“社會化保障”轉變,減輕了軍隊的負擔,精簡了保障人員,提高了保障效能。根據江主席“軍隊的後勤保障特別是生活保障必須社會化”的指示,從2000年開始,全軍軍以上機關和非作戰部隊推行生活保障社會化,在飲食保障、營房保障、商業服務、職工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不僅減少了大量用兵、用工,而且使廣大官兵享受到了優質服務。同時,全軍還按照社會化的要求,深化軍隊住房制度改革,實行住房貨幣化,推行軍人自有住房社會化。截止2001年底,全軍已建成經濟適用住房700多萬平方米,還有470多萬平方米正在建設中;建立軍人保險制度,逐步與社會保障體系相接軌;部分保障性企業和農場移交地方。從而,使我軍後勤保障呈現出向更高層次社會化發展的新趨勢。

    後勤保障方法、手段,由人力密集型逐步向科技密集型轉變,提高了後勤科學管理水準,加快了後勤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近年來,我軍後勤指戰員科技素質不斷提高,一支覆蓋後勤各領域的專家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已成為我軍後勤建設改革的生力軍。全軍後勤系統著眼現代化保障的需要開展科研攻關,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的成果就有1100多項,不少填補了國內空白,有的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完成了100多項骨幹後勤裝備的研製,使我軍的野戰生存能力、物資快速補給能力、醫療救護能力和機動保障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我軍後勤領域的科學管理水準也不斷提高,先後出臺了後勤法規210余項,還對軍隊預算編制實施重大改革,建立財力集中、分配科學、調控有力的預算管理新模式,優化了軍費投向投量。加強審計監督,壓縮行政消耗和不合理開支。全面推進軍隊採購制度改革,初步形成與國家政府採購制度相適應的採購制度框架,使有限的軍費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與時俱進,繼續推進改革創新,是實現後勤建設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總結新時期我軍後勤建設發展之路,人們更加真切地感覺到江主席關於“改革創新是推動軍隊建設的強大動力”論斷的正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新世紀裏,要加快我軍後勤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最根本的是要按照江總書記“三個代表 ”的要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繼續毫不動搖地推進後勤領域的各項改革創新。品味我軍後勤改革的歷史經驗,有幾個極其重要的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把握:

    其一,大局利益重於山。改革必然帶來局部利益的調整,難免會使一些單位的利益在改革中“革”小了,甚至“革”沒了。面對各個領域不斷發展深化的改革,各級後勤機關必須增強大局意識,局部利益無條件地服從和服務於軍隊改革大局。惟有這樣,各部門、各系統才能在深化改革的問題上統一認識,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其二,“開弓沒有回頭箭”。後勤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改革的道路從來都是不平坦的,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坎坷。如果遇到困難就想打“退堂鼓”、走回頭路,改革就會一事無成。只有發揚共産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迎著困難前進,才能開創後勤改革的新局面。

    其三,“一鍬挖不出金娃娃”。改革是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一些牽扯麵較大的改革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更要科學規劃,週密考慮,穩步推進。這就要求各級在研究制定和貫徹落實後勤改革的規劃部署、政策舉措的過程中,既要解放思想、勇於改革,又要實事求是、善於謀劃;既要借鑒外軍的成功經驗,又要立足國情軍情,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方能保證各項改革順利進行。

    其四,“艱苦奮鬥的傳家寶不能丟”。艱苦奮鬥是我軍的政治本色。艱苦奮鬥,勤儉建軍,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是從我國的國情、軍情出發確立的後勤工作的長期指導方針。雖然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軍費有所增加,但還遠不能滿足我軍現代化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我軍後勤工作在深化改革的同時,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建軍的精神,走出一條投入少、品質好、效益高的現代化發展路子。

    《解放軍報》2002年09月27日


全軍住房保障新體系基本確立
軍報:依法加強我軍後勤裝備建設
江澤民主席簽署命令頒佈施行後勤裝備條例
我軍建成新型全方位先進後勤保障體系
衣食住行訴説
解放軍75年滄桑巨變
從人背馬馱到保障有力
——記我軍後勤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