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發展的啟示(二):一種精神伴隨征程——與時俱進  

    破解難題,創新實踐。13年,一種精神伴隨征程:以與時俱進的勇氣不斷開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改革就是一場革命,就是在不斷破解矛盾的過程中,為事物發展開闢道路。

    把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嶄新事業。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稱之為“中國共産黨人的偉大創造”,“當然不會一帆風順。這裡面最難的是國民經濟中最有實力的國有經濟,如何與市場經濟結合。”

    歷史性的難題呼喚歷史性的創新。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産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這些理論上的一系列新突破,為國有經濟尋找到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方式、途徑開闢了道路。

    持續深入的改革,調整了國有經濟的佈局,促進了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雖然近年來國有經濟在國內生産總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到2001年底,國有資産總量達109316億元,比1995年增長91.4%,國家財政收入的50%來源於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國有經濟日益展現出蓬勃生機。

    “破解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難題,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能力的一個集中體現。”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回顧説,“黨中央在實踐中深刻認識到,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必須善於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

    孫英列舉的兩個實例,生動説明瞭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時的睿智——

    “在進行國企改革攻堅之前,我們已著手建立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業保險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3條社會保障線。這就為改革的深化提供了必要的社會環境。在農村改革中,我們注意穩定完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同時又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確保了農業增産、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

    改革中難題重重,謀發展知難而進。13年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與時俱進,大膽探索,用創造性的實踐破解著一道道課題——

    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啟動科教興國戰略,努力把經濟增長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找到一條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正確道路;

    不遺餘力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初步理清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辯證關係;

    適時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正確處理了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關係;

    從嚴治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初步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水準、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

    正視市場經濟給人們利益關係、思想觀念帶來的深刻影響,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3年來,我們面對的都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後,迫切需要在實踐層面作出回答的新課題。”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黃宏認為,“從這種意義上説,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既是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承者,也是把這個事業不斷推向新階段、新境界的開創者。”(孫承斌 楊國強 李術峰)

     新華社 2002-09-19

    


13年發展的啟示(三):
一條道路指向輝煌——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3年發展的啟示(一):一個主題貫穿始終——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