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戴相龍談國際資本問題和我國金融政策

    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今天在東盟與中、日、韓“短期資本流動管理與資本賬戶開放高級研討會”開幕式上表示,開放資本賬戶必須堅持循序漸進原則。資本賬戶的開放進程必須與本國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必須有利於本國金融的穩定。良好的經濟發展形勢,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充足的經濟實力,健全的金融體系,完善的金融監管,應是審慎開放資本賬戶的前提。

    溫家寶首先代表中國政府和朱鎔基總理對這次會議在北京召開表示祝賀,對出席會議的各國官員和專家學者表示歡迎。他指出,資本有序的跨國流動,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發達國家有較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和現代企業管理經驗,發展中國家有工資成本較低的勞動力和價格低廉的自然資源。國際資本的流動,可以改善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但是,國際資本的流動,也會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短期資本大量無序流動,加劇了金融市場的波動,甚至危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引發政治和社會動蕩。因此,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發展的形勢下,加強和改善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管理,穩步推進資本賬戶開放,有效防禦國際資本對本國金融市場的衝擊,維護經濟和金融穩定,是我們共同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溫家寶説,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對外開放,統一協調資本開放、人民幣利率和匯率政策。1994年實現了匯率並軌,成功地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1996年12月,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在資本項目方面,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嚴格控制借用外債,支援優質企業到境外上市或投資。到2001年底,我國通過各種渠道共利用外資約為5600億美元,境外資産已超過4000億美元。目前,根據我國資本市場的發育程度和金融監管水準,尚未開放外資購買以人民幣標價的證券資産,目的是為了防範國際短期資本的衝擊。實踐證明,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實行資本項目開放,使中國成功地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促進了經濟發展,也為維護亞洲金融穩定作出了貢獻。

    溫家寶指出,促進資本賬戶逐步開放,必須加強地區金融合作。亞洲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地區,仍是經濟高速增長的地區之一,是吸引國際投資最多的地區之一,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金融合作的潛力很大。在亞洲各國的共同努力下,亞洲的區域金融合作有了長足的進展。我們希望這一合作勢頭能夠繼續保持。

    溫家寶強調,促進資本賬戶逐步開放,必須進一步發揮國際金融機構的作用,加強國際金融合作。促進資本開放,必須完善國際貨幣體系,尤其要加強主要國家宏觀政策的協調,穩定匯率。發達國家應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提供持續和足夠的資金與技術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努力消除貧困。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時代,建立科學、合理的國際標準和準則十分必要。在建立國際標準和準則時,既要研究和總結各國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又要注意不同國家處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特殊性,尤其要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新華社)

    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也表示,今後幾年,我國要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積極吸收民間資本和國外資本改造和適當增設中小商業銀行,用5年或更多一點時間把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大型商業銀行。進一步完善由市場供求決定的有管理的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前提下,改進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逐步增加人民幣與幾種主要貨幣的聯繫,使人民幣匯率更具彈性。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目前,我國正研究通過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于境內外資本市場,並在具備條件時分步實行。

    他認為當前,國際資本流動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國際資本流動的期限日益模糊,長短期資本的相互轉化更加迅速。金融工具多樣化,特別是金融衍生産品的迅速發展,以及金融自由化改革和技術進步,使國際資本流動的期限轉化更為方便,也更加迅速。二是全球主要股市的股票價格大幅下跌,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和活躍性下降。受全球經濟不景氣、企業盈利下降、大公司財務醜聞曝光,以及恐怖襲擊、中東危機等事件的影響,股票投資者信心受損,世界主要股市普遍下跌。到今年10月9日,美國道-瓊斯和納斯達克指數分別較上年末下跌27.3%和42.9%,日本日經指數下跌19%,英國金融時報指數下跌28.6%。美國股市已跌到了六年來的新低,日本股市更是跌到了19年來的新低。股市的大幅下跌使投資者的資産急劇縮水,直接影響投資者可支配的財富。三是直接投資的比重下降。2001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流入下降了50.7%,為三十年來最大降幅。其中,跨國並購就下降了50%,為5940億美元,佔跨國直接投資總額的比重降至81%。四是美國政策調整使國際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加大。目前美國經濟復蘇前景仍不明朗,財政赤字重新出現,貿易赤字居高不下,地緣政治問題日益複雜,這些都加大了國際資本流向與規模的不確定性。五是國際資本流動中的洗錢和反洗錢問題更加引人關注。“9.11”事件以來,反洗錢的國際合作也進一步加強,這必然會對一些混跡于正常的跨境資本流動中的洗錢活動起到一定的遏制和影響。

    國際資本流動,增加了國際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促進了資本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彌補了流入國儲蓄與投資間的缺口,進而推動實體經濟增長,改善經濟福利水準,同時改善流入國的國際收支狀況。但是,如果對國際資本特別是短期投機資本流動缺乏有效監管,也會對東道國的國際收支、金融市場、國民經濟乃至社會穩定産生不利影響,有的甚至還會引發經濟和社會危機。

    國際資本流動的二重性表明,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國際資本流動,促進本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必須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建立防範國際資本流動衝擊的機制。近年來,為防範國際短期資本流動的負面影響,多數國家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採取了對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徵稅、無補償準備金要求、規定資金在境內最短停留時間、外匯指定銀行制度、實時全額清算系統等必要的限制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根本上説,有效防範國際短期資本衝擊的關鍵,是要選擇好符合本國國情的資本市場開放戰略和資本流動管理制度,增強本國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活力,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管理的國際合作。

    近幾年來,中國政府按照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不斷深化改革,加強宏觀調控,保持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推進資本項目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和有效利用外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6年12月,我國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同時,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金融監管能力,循序漸進地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對國際資本流動區別對待、分類管理。

    一是對外國直接投資實行鼓勵政策。對外商直接投資只進行真實性審核。從早期鼓勵外商投資加工製造業,發展到積極引導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産業和基礎設施行業。現在根據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開始允許外商投資金融、保險、證券等專業服務行業。今後,還將鼓勵外商以並購方式參與國有企業和國有商業銀行的重組和改造。

    二是嚴格控制對外借債,逐漸實現全口徑管理。對短期外債實行餘額管理,對中長期外債實行計劃指標管理。限制對外借債主體,除外商投資企業在註冊資本與投資總額的差額內可自行對外借債外,其他境內中資機構原則上要通過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對外借債,並需要事前獲得有關部門的批准。將外資銀行對外借款和3個月短期貿易融資納入外債統計。

    三是謹慎開放證券投資,防範國際資本流動衝擊。只允許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境內發行的B股和在境外發行的H股、N股等外幣股票及外幣債券,但不允許其投資境內人民幣標價的股票和債券。根據對世貿組織的承諾,允許組建中外合資的證券經營公司,但規定其只可以從事A股承銷,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以及發起設立基金。

    四是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長期穩定,提高國家外匯儲備水準,增強了國際資本對中國投資的信心。

    目前,我國資本項目的可兌換範圍和可兌換程度已經比較大,而且越來越大。對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定的資本項下43個交易項目,我國完全可兌換和基本可兌換(經登記或核準)的有12項,佔28%;有限制的16項,佔37%;暫時禁止的有15項,佔35%。到2001年底,外商直接投資、中資企業在境外上市籌資和外債餘額合計為5600億美元。同時,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中資企業在境外投資和中資金融機構境外凈資産合計超過4000億美元。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根據有關承諾,我國將逐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範圍,資本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後,國際資本流入的主體將進一步增加,規模將不斷擴大,方式將更加多樣,我國利用外資將進入一個新階段。預測今年外商直接投資將超過500億美元。

    面對新的形勢,中國將在加強宏觀調控,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的同時,不斷提高對國際資本流動管理的水準。為此,今後幾年,要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積極吸收民間資本和國外資本改造和適當增設中小商業銀行,用5年或更多一點時間把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大型商業銀行。進一步完善由市場供求決定的有管理的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前提下,改進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逐步增加人民幣與幾種主要貨幣的聯繫,使人民幣匯率更具彈性。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目前,我國正研究通過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于境內外資本市場,並在具備條件時分步實行。

    目前,亞洲各國和地區在生産、投資、貿易等領域的聯繫已達到較高水準。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1年亞洲商品出口總額為13861億美元,其中區域內出口6290億美元,佔45.4%。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進一步促進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發展。到2001年底,中國對東盟主要國家和日本、南韓的貿易逆差49.66億美元。今年1-8月,中國對東盟和日本、南韓進出口總額達到1229億美元,同比增長14.3%,中國對以上國家貿易逆差為150億美元。同時,隨著全球經濟和金融一體化的進一步推進,以及亞洲各國和地區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國際資本流動將前所未有地擴大。因此,亞洲國家加強防範國際資本流動衝擊的金融合作,共同維護亞洲地區的經濟金融安全,更加必要,更加緊迫。

    面臨上述形勢,應採取多種方式,加強亞洲國家和地區間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支援區域內經濟貿易發展。當前,重點是繼續推進和完善“10+3”貨幣互換機制。2000年5月舉行的10+3財長會議通過了《清邁倡議》,決定增加東盟貨幣互換機制的資金規模,並在10+3範圍內建立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網,向面臨短期國際收支問題和需要短期流動性的國家提供支援,以此增強本地區的金融穩定性。這是亞洲國家和地區共同抵禦短期資本流動衝擊和金融突發事件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亞洲地區未來更深度的金融合作的起點。

    自2000年5月“清邁倡議”以來,亞洲“10+3”貨幣互換機制的建立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到10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已與泰國銀行、日本銀行、南韓銀行和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共計簽署了85億美元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我國與其他國家的雙邊互換協議也正在談判之中。加上日本、南韓和東盟一些國家簽署的協議,“10+3”貨幣互換總額已超過200億美元。

    為了加強中日韓三國中央銀行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從1996年開始,中日韓建立了中央銀行行長定期會晤制度,並於2002年9月29日在華盛頓召開了第9次會議。這次會議決定,中日韓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從過去一年一次,改為一年兩次,集中就各國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國際資本流動等重大問題進行討論,併為促進亞洲各國金融合作、維護亞洲金融市場穩定做出我們的努力。(央行網站)

     中國網綜合消息 2002年10月11日


市場報:民營企業成為資本市場新亮點
世界盃讓全球資本市場卻遭遇寒流
專家建議開闢貨幣市場到資本市場的渠道
“歐元之父”蒙代爾認為開放資本市場對中國很重要
摩根士丹利總裁認為中國發展資本市場做法規範明智
戴相龍表示央行支援資本市場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