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遊局:黃金周旅遊收入突破300億元(附表)

    

    國慶長假告一段落。據國家旅遊局今晚發佈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十一”長假期間,國內出遊人數高達8071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26.2%,實現旅遊收入306億元,同比增長22.4%。

    在已經過去的7個黃金週期間,居民消費潛能得到較大釋放,黃金週休假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效果漸顯。以旅遊為龍頭,交通、商業、餐飲、金融、通訊、文化、娛樂、租賃、房地産以及相關服務業全面增長,僅旅遊一項,前七個黃金周累計國內出遊人數高達4.6億多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31億元,相當於去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87%。

    2000年,我國開始實行“五一”、“十一”長假政策,“假日經濟”應運而生。“假日經濟”一經誕生,就和“黃金周”這個概念連在一起。事實也如此,每一個“黃金周”結束後的盤點都是“金光閃耀”。2000年第一個黃金周──國慶7天長假裏,全國居民國內旅遊的人數達5500萬人次;2002年第6個黃金周,“五一”7天長假,全國共接待旅遊者8210萬人次。

    回顧過去的7個黃金周所取得的良好的經濟效益,我們欣喜地看到,黃金周消費刺激了需求,活躍了市場,增加了就業,繁榮了經濟,推動了服務業等第三産業的整體發展,有利於我國繼續推行擴大內需和加快産業結構調整等宏觀政策的落實。

    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指出,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已由旅遊資源大國發展成為亞洲旅遊大國,並正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2001年,我國旅遊總收入近5000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5.5%,出境人數首次超過1000萬,達到1213萬人次,其中因私出境700萬人次,成為亞洲地區新興的客源輸出地。國內旅遊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步,快速發展成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截至去年,出遊人數已達7.84億人次。

    回首這幾年,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世界經濟波動對中國的影響也越來越直接。亞洲金融危機、世界經濟減緩,幾乎是接踵而至。面對經濟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作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決策。

    近4年來,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但成功地化解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而且有效地應對了世界經濟減緩的衝擊。今年以來,依靠投資和消費的強勁增長,消減了外需不足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國經濟依然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實踐已經證明,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是應對外界環境變化,加快發展的良策。

    2000年“五一”長假,也就是國家決定實行長假政策的第一個黃金周,“假日經濟”出現“井噴”現象。火熱的購物消費,火熱的旅遊消費,讓每個人都真切地感受到“假日經濟”的勢頭和力量,一週內僅旅遊的直接收入就達到181億元。黃金周拉動內需的動力初次顯現。

    長假出遊,不僅玩出樂趣,玩出健康,還“玩”出一個大産業。前7個黃金周僅旅遊收入就達1800多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旅遊總收入的36%多。

    經濟學家指出,旅遊業作為一個關聯度很高的行業,它不僅可以為工業、農業、建築業等提供巨大的市場,而且還可以帶動和促進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文化娛樂業以及對外貿易等行業的發展,甚至可以衍生出一些新的産業。據世界旅遊組織測算,旅遊業每直接收入1元,會給國民經濟相關行業帶來4.3元增值效益。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假日消費已經成為百姓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假日經濟”不僅在拓展消費領域方面取得了突破,而且也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觀念變革的動力。隨著百姓消費能力進一步釋放,農民收入水準的提高,假日消費人群將繼續擴大,這將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特別是消費結構的升級。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黃金周畢竟還是社會發展中産生的新生事物,在實踐過程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有些地區相關旅遊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個別地方“黑車”、“黑導遊”欺客宰客、哄抬價格、假冒偽劣事件時有發生,人們在選擇合適的休閒方式上還不夠成熟等。這些都是發展中産生的問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不斷完善,人們理性消費觀念不斷成熟,都是不難解決的。

    我們正處於對“假日經濟”進行調整適應的磨合階段。由於假日經濟的特性,仍然需要各級政府部門時刻關注並及時調控。只有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堅持“安全、秩序、效益、品質”四統一原則,才能讓這一好制度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生活中的亮點、熱點,真正成為經濟的增長點。(齊中熙 孫玉波)

    新華社 2002年10月9日


黃金週全國各主要旅遊景區門票收入近3.8億元
全國假日辦新聞發言人談國慶黃金周總體印象
183萬人次進京遊 北京黃金周旅遊進賬28億
"十一"門票收入近3.8億元
“十一”北京人一半在家休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