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佈首次自殺調查結果 每年28萬人死於自殺

    昨天,我國首次開展的大規模自殺調查結果公佈,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以前我國一直缺乏系統、權威的死因資料分析,從1995年開始,北京市回龍觀醫院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支援下,在全國23個有代表性的監測點進行了我國歷史上首次規模最大的、針對自殺的死因調查。

    12月3日,我國第一個面向自殺群體的醫療機構——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將在回龍觀醫院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有自殺傾向的高危個體和自殺者周圍人群有了專業的預防救助門診。

    自殺成為第五死因

    今天上午,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李獻雲醫生首先向記者列舉了這樣一組沉甸甸的數字:在1995年至1999年全國人口最重要的死因中,自殺僅排在腦血管疾病、支氣管炎和慢性肺氣腫、肝癌、肺炎之後列第5位。而在15至34歲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殺更是第一原因。從1995年開始,該中心課題組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在全國有地理代表性的23個疾病監測點進行有病例對照的調查,對監測點內發生的每一例自殺者的親友都進行了至少2至3小時的追訪,了解其自殺的全過程。如此大規模的以自殺為研究課題的調查在我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然而幾年來調查統計的數字讓課題組的專家們心裏格外沉重,數字表明:全國平均自殺率為23/10萬,每年自殺死亡人數為28.7萬人。在全國,自殺死亡佔全部死亡人數的3.6%,佔相應人群死亡總數的19%,女性自殺率比男性高25%,農村自殺率是城市的3倍,自殺已經成為我國公共衛生領域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中國相對高的自殺率還表現出一種獨特的特徵:農村的自殺率是城市的3倍,即全國90%的自殺發生在農村。中國是世界上惟一一個報道女性自殺率比男性自殺率高的國家,中國女性自殺率比男性高25%,這一差異在農村年輕女性中更為突出;發達國家男性自殺率至少是女性的3倍。而其他國家的自殺和自殺未遂者中90%患有精神障礙,可是我國因精神障礙而自殺的人則要遠遠低於其他國家。

    預防救助機制三年後建成

    自殺正在成為我國越來越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這一點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李獻雲醫生介紹,除了自殺成功者,我國每年還有約200萬的自殺未遂者。這也就是説,每1人自殺就會對周圍的5個人産生巨大的心理影響,他們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醫生來緩解、疏導內心的痛苦,從而在今後的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心態。

    目前,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已經和999急救熱線、宣武醫院、安貞醫院急診科建立了合作關係,如果接收自殺患者,可在24小時內通知該中心,中心將會派專業人員對自殺者進行心理評估和輸導。預計在今後兩三年將在全市的綜合性醫院中推行這種服務。該中心還將開通免費的心理諮詢24小時“危機熱線”,為出現心理問題者提供情感支援,對於有自殺傾向的高危群體進行干預,尋找解決辦法。

    心理諮詢仍需大力推廣

    在此次大規模的自殺調查中,尤為令調查人員擔憂的是,雖然63%的自殺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但僅僅有7%的自殺者在死前曾求助過心理醫生。面對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以及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人們內心的緊張和焦慮可想而知,但為何只有極少數人會想到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呢?對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吳瑞華研究員今天上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國真正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才仍然相當缺乏。

    據權威機構的數字顯示,在發達國家中,每百萬人中就有500人從事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在我國每百萬人中僅有3至5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究,而由心理學研究轉為專門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學者則更是少而又少。吳瑞華研究員説,認為進行心理諮詢就意味著暴露隱私的傳統想法,也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一部分有精神障礙甚至自殺傾向的患者向心理醫生吐露心扉。

    那麼究竟心理諮詢對於那些有自殺傾向的人能起到什麼作用呢?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高文斌博士介紹,心理諮詢是一種科學性很強的心理疾病治療手段,這與人們平常所接觸到的各種心理諮詢熱線存在著比較大的差別,醫生不僅僅只是作為患者的傾聽者,在談話中開解患者,醫生更重要的職責是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測量,而從這種規範的測量結果中,大部分的精神疾患是能夠得以確定的,其中也包括患者的自殺傾向。

    高文斌博士説,雖然目前我國從事心理諮詢的專職醫生並不多,但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經啟動了在我國進行心理諮詢師資格培訓的相關工作,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接受心理諮詢也許就會成為人們一種健康生活的方式。

    洋笑星大山出任形象大使

    12月3日,在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成立儀式上,人們將會看到著名“洋笑星”大山的身影,屆時他將出任該中心的形象大使。

    “其實我們家就有精神疾病患者,但她最終是微笑著離開人世的。”今天上午,大山異常認真而又坦誠地告訴記者,自己的姑姑長期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一生沒有結婚,沒有離開過父母,但由於社會心理疾病預防與干預機制較為健全,在家人的關心和醫生定期診治下,她的病情逐漸好轉,生活相對正常,最後平靜謝世。

    大山説,其實西方人對心理疾病也有一個從不接受到接受的過程,以前,沒有人會主動説自己看過心理醫生,但現在,很少有人再為此驚訝了。相對西方來講,中國人對心理問題似乎避而不談,總是遇到自殺或自殺未遂時才有人想起如果事先找找心理醫生就好了。“誰都有這樣那樣的心事,如果總憋在心裏,保不準會做出什麼極端的事,其實學會經常與人溝通交流,主動去找心理醫生,許多問題都可以避免。”

    作為形象大使,大山非常樂意為普及中國人的心理衛生知識做些事情。他説自己做的事就是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遇到解不開的心結時有一個名為“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機構在等你,有一個免費的24小時諮詢電話將隨時傾聽你的故事。(王海涓 左穎 蔡文清 傅洋)

    《北京晚報》 2002年11月27日


中國是世界唯一女性自殺率比男性高國家
全國首家自殺研究機構設立 自殺成年輕人第一死因
從女中學生自殺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他們為什麼會選擇輕生?
美官方報告:2000年有300萬美青少年考慮過自殺
香港去年近千人自殺 平均每天2.7人
自殺已成15-34歲人群第一死因
透視中國農村婦女輕生現象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