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什麼樣——訪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賀鏗

    一個12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準。在新世紀,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記者: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我們知道,在上個世紀末,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已達到了小康水準,現在又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義何在?

    賀鏗:建設小康社會是鄧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的,是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一個簡單通俗的描述。黨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對小康標準在理論上進行了完善。1991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中,對小康的內涵作了如下描述:“我們所説的小康生活,是適應我國生産力發展水準,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準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上世紀80年代,許多地方尚未解決溫飽問題,所以,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的小康社會,是一個低標準的小康社會。鄧小平同志在1984年説:“所謂小康,從國民生産總值來説,就是年每人平均達到八百美元。”根據世界銀行《1990年世界發展報告》的分類,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5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545—2200美元為中下收入國家,2200—5999美元為中上收入國家,6000美元以上為高收入國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黨的十五大就提出來了,而十六大進一步作為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鬥目標被提出,這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標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過程,而不是單純指提高發展水準。

    記者:那麼,全面小康社會是什麼模樣呢?

    賀鏗:要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先要理解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究竟有哪些內容。

    1991年國家統計局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監測指標和小康臨界值(見下表)。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16個指標進行測算,1990年全國小康實現程度為48%,2000年為96%。到2000年,尚有三個指標沒有達到小康標準,即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為1066元,實現85%;每人平均蛋白質日攝入量為75克,實現90%;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實現80%。分地區來看,東部基本實現,中部實現78%,西部實現56%。

    根據這個測算結果,我們可以豪邁地向全世界宣佈:一個12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準。在新世紀,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記者:這麼説,我們已經總體達到小康水準是有具體的衡量指標的。那麼這個小康水準,與我們要全面建設的小康社會有何區別?

    賀鏗:首先是範圍不一樣。上個世紀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們建設小康社會側重點在解決溫飽,提高物質文明的水準。而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會決不單純指物質文明,還應該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設。因此,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是對小康社會更全面的描述,是對小康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個不同就是標準不一樣。我們在小康水準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該有新的標準。比如,我們的國內生産總值到2020年要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那麼,按此目標,每人平均GDP就應該超過3000美元,符合世界銀行2000年關於世界各國收入水準四類劃分標準的中上收入國家的水準。其他相關指標也是如此。在十六大以後,我們將抓緊研究用哪些指標來描述全面小康社會。可以肯定的是,在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實行監測或量化時,不僅要提高反映人民生活水準的統計指標的臨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展進程。

    小康基本標準

    (1)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

    (2)城鎮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住房每人平均使用面積12平方米;

    (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每人平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每人平均蛋白質日攝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系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每人平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

    (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朱劍紅)

    《人民日報》 2002-11-18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六次
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
王夢奎、胡鞍鋼、厲以寧等著名經濟學家細説“小康社會”
張福森:小康社會應該是崇尚法治的社會
解讀“小康社會”
新華社:我們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多遠
16大專題網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