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

    十六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令舉國上下振奮。幾天來,小康社會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他們在憧憬未來的同時,深感任務艱巨,擔子不輕。不少代表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農村,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

    農民富了才能全國富

    天津市委農村工委書記鄭守森代表説,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農村是關鍵。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是最大的群體,但近年來農民的收入提高較慢,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瓶頸。因此,只有讓大多數農民儘快富富裕起來,才能説中國真正富了起來。天津農村作為大城市郊區,13年來的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圍繞建設小康社會,我們又構建了“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一體,共同發展”的格局,我們完全有信心,到2010年天津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城市化率達到60%,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兩個剩餘” 不可低估

    佳木斯市委書記王國學代表説,農民增收最突出的制約因素就是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剩餘時間如何轉化的問題。佳木斯現在每年大約有3萬農村剩餘勞動力閒置,約佔全市農村勞動力的9%,而農民是“四個月種田,兩個月過年,六個月休閒”,大量剩餘勞動時間閒置。這“兩個剩餘”資源的閒置,已成為農業資源的最大浪費,是一個不可低估的現實問題。這幾年市裏已在解決“兩個剩餘”上作了一些探索,主要是調優結構,促進農民觀念轉變;送科技下鄉,提高農民素質;帶領農民種養綠、少、特、鮮,多路進財。

    用“四化”思路增收入

    黑龍江省雞西市委書記丁乃今代表説,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農業主要面臨著四種挑戰:農産品市場的開放給糧食生産帶來的挑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設立對農産品出口的挑戰,國外加工製品的進入對農産品加工業的挑戰,糧食配額的增加給農民收入和就業帶來的挑戰。針對這樣的實際,當前應該用“四化”思路增加農民收入,即用工業化的思路增加農民收入,用綠色化的思路增加農民收入,用城市化的思路增加農民收入,用服務社會化的思路增加農民收入。

    “過坎闖關”求轉變

    河南週口市委書記王平代表説,全面建設小康,困難最大在農村,任務艱巨在農村。這是一道坎,我們非過不可;這是一道關,我們非闖不可。

    他説,過坎、闖關要完成兩個轉變:一是要讓一部分素質高的、有經濟實力的農民,從分散的農村向相對集中的城鎮轉移。二是傳統農業要向現代農業轉變,要搞規模經營,發展優質、高産、高效農業。還要由農業向非農業轉變,實現種養加一條龍,産供銷一體化。

     新華社 2002年11月13日

    


重點在西部 關鍵在農村
貴州代表説民謠 細數農村新變化
農村稅費改革使湖南農民減負30億元
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全面鋪開
法國農村見不到農民(圖文)
徐州農村婦女青睞標準化農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