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憂慮中國軟體業崛起

    幾天前,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在接受印度記者採訪時對印度軟體業大加褒獎,稱讚“印度對微軟公司和整個軟體業來説是個超級大國”。他的這番話著實讓不少人興奮了一陣子。然而,就在整個印度軟體行業沉浸在一片沾沾自喜的氣氛中時,剛剛從中國訪問歸來的班加羅爾市資訊産業秘書沙赫“不合時宜”地當頭在眾人的興頭上潑下一盆涼水,他警告説:當心,印度軟體業的黃金時代也許不會太長久了,因為“中國人趕上來了”。

    在對中國上海、香港、大連等地的訪問中,沙赫參觀了一批近年來新崛起的軟體企業,並與中國同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回國後,在與“印度矽谷”的風險投資家和技術企業主管的見面會上,他大談中國人在電腦軟體領域取得的進展,説中國的電腦硬體設計生産能力已經是印度的6倍,而印度人過去一直認為中國在電腦領域是“獨腿將軍”,他們在軟體商業化、向國際化標準靠近方面差得很遠,因為無論編寫電腦程式本身還是與國際用戶溝通,都需要具備相當嫺熟的英語語言能力,而中國人在這方面“先天不足”。但此次中國之行使他改變了印象。在浦東,在大連,他到處都看到軟體公司裏的年輕人在拼命學習英文,他們對世界軟體技術的最新發展瞭如指掌,對自己和公司的前途充滿信心,總之一句話:中國新一代技術人才的雄心與能力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他對印度軟體業的精英們説,如果我們對此掉以輕心,總有一天我們會在“目前擁有絕對優勢的領域裏”輸給中國人。

    的確,很多年來,在許多印度人看來,中國的軟體技術發展水準與印度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印度了解中國軟體業發展歷程的人都知道,20世紀80年代,當中國的電腦軟體商業化進程剛剛起步時,稍有名氣的軟體公司在全國屈指可數,而且,就是這少得可憐的幾家軟體公司,也大多比家庭作坊強不了多少。“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大概就是這些公司當時的真實寫照。與之相應的是,市場上真正稱得上進入商業領域的成熟軟體産品,也不過就是“WPS”、“CCDOS”等有限的幾種。

    與之相比,印度的軟體業早在那個年代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和水準,西方很多著名的軟體産品中都離不開印度工程師的貢獻。尤其到了近一、二十年,以出口為導向的印度軟體業,其發展更加進入黃金時代,行業産值以年均22%的速度遞增,2001至2002年度更有可能達到增長67%的歷史新水準,出口創匯超過100億美元。印度資訊産業主管部門計算過,若以此速度估計,原設想到2010年軟體出口創匯值超過500億美元的目標將提前兩年達到。

    然而,國外同行早就指出,印度軟體業的高速發展存在致命弱點,那就是始終缺少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産品及其相應的技術創新能力。多年來,印度軟體企業滿足於做西方軟體公司的分包商,為洋老闆“打工”,從別人嘴裏分一杯羹。而且,行業內部基本上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況,缺乏來自政府高層的、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意識的統籌指導,結果是,除了自己培養的大批人才終日忙於為國外效力以外,國家所能受惠的地方頂多也就是多收入些外匯,而對國家整個電腦業的長遠發展並沒有帶來多少可供發揮想像的餘地。同時,對國際市場過高的依賴性也為行業的穩定發展帶來某種不確定性。

    對比中國,沙赫認為,中國政府對民族軟體業有明確的發展規劃和清晰的發展脈絡,他們不計較一時的得失,無論是“請進來”還是“走出去”,在人才培養和發展目的上都十分明確——最終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創新能力的民族軟體産業。他以中國新近研製成功的“龍芯”為例説明自己的觀點:儘管印度軟體業的總體實力不弱,但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夠獨立完成與這樣一個龐大工程相配套的軟體編制工作,而這一點,中國人依靠集體力量做到了。儘管從技術水準上講與西方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但這畢竟標誌著中國已經掌握了具有獨立智慧財産權的完整核心技術。

    由於政策對頭,近年來中國的軟體出口從無到有,發展勢頭十分迅猛,而且不少産品出口是以“軟硬一體”的形式,即以硬體出口帶動軟體出口。這種“交鑰匙”的做法符合國際慣例,在實踐中被證明十分受歡迎,已經在一些具體的技術應用領域對印度的傳統影響力形成威脅。不難想像中國人在這個基礎上繼續走下去,前景會是什麼樣。

    反觀印度,當很多人沉浸在“參與國際化運作的美好感受”中時,卻忽視了作為一個國家而言,技術上的獨立地位同樣屬於主權獨立的一部分。用沙赫的話説,“我們創造,卻從來不考慮貼上自己的標簽。”他言真意切地對印度的軟體精英們呼籲:我們必須認識到,終有一天我們會為此付出代價。而且這種狀況一天不改變,印度就休想真正走到世界的前面!

    當然,對印度軟體業來説,並不是所有的消息都那麼壞。有報道説,印度研製的首臺萬億次超級電腦近來已進入最後調試階段,順利的話,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正式對外宣佈研製成功的消息。與此同時,印度軟體業的總體發展目標已經確定:今後將重點發展“植入式”電腦軟體,特別是在超精細機電一體化程式控制軟體、生物電子工程配套軟體以及超大型積體電路輔助設計軟體等領域。可以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印度仍將繼續堅持“以出口為導向”的軟體發展思路,在加強與歐美同行聯繫的基礎上,對抗來自中國的挑戰。 (張靜宇)

    人民網 2002年11月14日


軟體業發展要軟中見硬 專家各抒己見
中國軟體業有望三五年趕上印度
去年全國軟體業收入超過260億元
印度軟體業發展遭遇瓶頸
中國軟體業步入快速成長期
軟體業急需三類人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