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第14次首腦會議的成果與遺憾   
李紹先

    3月28日,為期兩天的阿拉伯聯盟第14次首腦會議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閉幕。會議通過了《貝魯特宣言》和以沙烏地阿拉伯和平新建議為基礎的阿拉伯和平計劃,重申支援巴勒斯坦人民恢復全部合法權益,反對美國軍事打擊伊拉克,同時呼籲阿拉伯國家加強經濟一體化進程。

     (一) 取得兩項成果

    首先,通過了沙特王儲提出的中東和平新建議。2月18日,沙烏地阿拉伯王儲阿卜杜拉在接受美《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如果以色列願意歸還所有阿拉伯被占領土,阿拉伯世界將承認以並與之實現和平。該建議一經提出,立即受到對愈演愈烈的巴以流血衝突一籌莫展的有關各方的高度關注。一個多月來,圍繞該建議和停止巴以衝突,國際社會和阿拉伯國家內部展開了密集的穿梭外交,並普遍對第14屆阿拉伯首腦會議寄予厚望。該項建議如期獲得通過,可謂本次首腦會議的最大成果。

    其次,伊拉克和科威特關係取得一定“突破”。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易卜拉欣27日在阿拉伯首腦會議上稱,伊將尊重科威特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並在承認國際邊界的基礎上結束兩國對抗,實現關係正常化。在此前的阿盟外長會議上,伊外長艾哈邁德還和科外交國務大臣薩巴赫舉行了自1990年海灣危機以來首次直接會晤。據説雙方會晤“十分友好”,並取得了“建設性成果”。此外,首腦會議宣言還表示了阿拉伯國家反對美國軍事打擊伊拉克的立場。

     (二) 低於各方預期

    巴以問題和伊拉克問題是本次會議的兩個主要議題,其中國際社會對沙特新建議更是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該建議的通過能夠成為緩和或停止巴以流血衝突的新契機。在伊拉克問題上,各方希望阿拉伯領袖們的一致立場對美決意軍事打擊伊的圖謀能構成重要牽制。但實際上,會議在上述兩個方面的成果均低於各方的預期。

    一方面,沙特新建議被“細化”和“硬化”。事實上,沙特王儲提出的只是一個框架、一項原則,它的生命力與所謂土地換和平一樣就在於它的“模糊性”。但由於首腦會議前巴以局勢的惡化和阿拉法特以及埃及、約旦等溫和派阿拉伯國家首腦的缺席,沙特新建議加入了一些“關鍵性”的東西,如以色列承認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允許巴勒斯坦難民重返家園等,而這些條件在當前連停火都難實現的情況下顯然不具備現實性。而且,27日夜以色列內坦尼亞市的惡性爆炸事件再次使中東局勢籠罩在巨大的陰影中,沙特建議成為緩和局勢新契機的可能性已不復存在。

    日前,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已正式做出回應,稱:“沙特王儲的和平計劃不是一個中東和平的啟動器。在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沒有談判餘地,我們不能接受巴勒斯坦國。而且,我們也無法讓所有的巴勒斯坦人都到以色列來,這將意味著以色列的毀滅。”

    另一方面,在本次首腦會議上,伊拉克問題的重點也未放在阻止美國軍事打擊上,會議通過的宣言雖提到此點,但給人以“不疼不癢”的感覺,明顯不可能對美國的行動構成牽制。

     (三) 維護了總體團結局面,但再次暴露了內部分歧

     本次首腦會議是因海灣戰爭中斷近十年後的第二次阿盟首腦例會。阿拉伯國家經海灣戰爭的“大分裂”後正在經歷修復團結的過程,因此維護團結的局面至關重要。應當承認,此次首腦會議開得“極不平常”,近半數首腦未親自與會,包括阿拉伯最重要的大國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這在阿盟首腦會議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但是,與會的阿拉伯首腦和各國代表能顧全大局,基本維持了統一立場,通過了沙特新建議,併發表了《貝魯特宣言》,總體保持了團結的局面。沙特王儲阿卜杜拉與伊拉克副總統易卜拉欣公開擁抱和親吻,象徵著阿拉伯國家“化解海灣戰爭以來彼此間11年的仇恨”,伊拉克更保證入侵科威特的事件不會再重演,為最後一日的阿拉伯首腦會議掀起高潮。

    勿庸諱言,此次首腦會議也再次暴露了阿拉伯國家內部的矛盾和分歧,如:阿拉法特未能如願通過衛星在首腦會議開幕式上做“現場發言”;巴勒斯坦代表團曾一度退出會議,並拒絕出席開幕當天東道主黎巴嫩總統拉胡德舉行的國宴;會議主角之一的沙特王儲一度“腦溢血”入院,但後又精神如初出席了閉幕式;會前沙特、阿曼和卡達等曾積極調停伊科矛盾,並起草伊科邊界協議,但在會議上這項協議卻不知所終;由於對沙特新建議中解決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的條款出現分歧,首腦會議被迫延遲近三小時才閉幕等等。

    (李紹先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網 2002年3月29日


以色列拒絕阿拉伯和平方案
阿拉法特缺席的遺憾
阿拉法特:以色列已經宣戰
阿拉伯國家面臨戰略抉擇
歷史上絕無僅有 半數阿拉伯國家未參加首腦會議
阿拉伯首腦會議能順利進行嗎?
中東和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