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 發展債券和金融期貨市場  

    在由中國證監會和OECD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證券市場國際研討會上,來自OECD、LDBANK、IFM、ADB以及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南韓、香港的80多位官員、專家和學者,通過對證券市場若干重大問題的探討和交流,為中國證券市場的規範發展和證券監管工作提供建議和幫助。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發表了重要講話。

     他説,自1990年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建立以來,中國證券市場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截至2002年4月底,中國證券市場共有上市公司1175家,籌集資金8101億元,總市值約45400億元。投資者開戶數已達6700萬戶,證券仲介機構和機構投資者也不斷發展,全國共有118家證券公司,2400家證券營業部,證券投資基金規模達936億元。實踐證明,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在改善融資結構,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已經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未來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將會不斷總結以往的經驗,以穩定為基礎,在發展中規範,不斷完善市場結構,提高其內在品質。

    OECD為本次研討會設定了四個具體議題,包括中國證券市場的回顧和展望、機構投資者、有效執法、發展債券市場和金融期貨市場,這是幾個很有意義的議題。周小川希望通過大家的暢所欲言,充分交流,集思廣益,幫助中國總結過去的經驗和實踐,為未來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和規範提供有益的借鑒。

    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對建設中國證券市場具有特殊的意義。對此,中國證券市場應該明確以下三方面:一是要充分認識它的作用。機構投資者具有專業的理財隊伍,理性的投資行為,並兼具規模經濟所帶來的成本優勢,其發展壯大無疑將改善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結構,起到穩定市場,活躍交易,促進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改善等作用。在對其積極作用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從當前機構投資者所佔的比例來看,機構投資者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應該大力推進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二是要堅定信心,加快發展。在市場發展順利的階段,人們往往熱情很高,容易忽視品質,監管者會擔心倉促開工、濫竽充數的現象發生。當面臨困難時,人們又可能失去信心。中國證監會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機構投資者必須真正聚集高素質人才,通過創新的方式,不斷滿足市場需求;通過科學的投資組合,規避市場風險;通過細緻的服務和銷售方式,實現客戶的要求。因此,這也正是有遠見的機構擴充實力、成長壯大的良好時機。三是在重視發展國內機構投資者的同時,也高度關注和重視外國機構投資者在發展中國家的作用,它有可能在引進資金、引進技術與管理,加強競爭合作方面起積極作用。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戰略部署中,對於這一問題,也有非常明確的發展規劃。中國共産黨15屆5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就明確提出,“適應跨國投資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採用收購、兼併、投資基金和證券投資等多種方式利用中長期國外投資”。朱鎔基總理在《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中再次強調,“積極探索採用收購、兼併、風險投資、投資基金和證券投資等形式,擴大利用外資規模。”這都為證券市場的發展指明瞭方向,要求我們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的實踐中,以國際的視野,全球的眼光,抓住機遇,不斷探索,積極研究外資進入證券市場的方式。我國研究論證利用證券市場引入外資已有幾年的時間,研究的重點也是從引入機構投資者開始,也有人把此統稱為QFII,其中包括利用外資參與資本市場股權投資,開展外資並購業務等,應該説在許多方面已有共識。當然,這需要政策上有協調配合,需要證監會及有關部門制定規則,加強監管,也需要通過像今天這樣的會議來讓業界和海外人士出謀劃策,發表意見,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信一定會有明顯的進展。有效執法是個綜合性問題,需要一定的法律和文化環境,需要足夠的人才和相應的執法手段以及相關部門的配合,也需要社會對嚴格執法的支援。在成熟市場,嚴格執法是首要任務,而轉軌國家和新興市場則略有不同,不但需要嚴格執法,還需要制定規則。因為很多方面法規還不完善,甚至有些方面還沒有法規。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處於轉軌時期的新興市場,很多問題需要逐漸摸索,問題的解決通常需要經過“先試點、再推廣、形成規則、嚴格執行”這一過程。我國的《公司法》、《證券法》就是在改革實踐的不斷總結中制定的。比如,現階段市場對發行、退市等方面的具體規則有不同看法和意見,很大程度集中在轉軌過程中因實踐經驗不足而出臺的規則上。因此,任何規則的制定和制度的推行,都要考慮市場的進程,要以營造有利於發展的穩定市場環境為原則。在此前提下,要根據實踐情況、市場供求變化來認識問題。要體現尊重市場規律,尊重供求平衡關係,不斷觀察和聽取市場各界的意見和聲音,相信這次會議也在這方面有積極的討論。對於取得成熟經驗並已形成法律的,我們一定要嚴格執法,加強監管。在具體的監管工作中,要更大程度地發揮自律機構的作用,尤其是發揮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協會的作用。

    發展債券市場和金融期貨市場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在任何轉軌國家和新興市場,都存在金融産品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因此,積極研究探討如何提供多樣化的投資品種,符合長期的發展方向。但發展具體的金融品種,要充分考慮市場的發展階段,一是市場的承受能力,二是監管的適應能力。從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來看,在80年代,企業股本金缺乏,融資渠道單一,形成了很高的債務股本比例。在這一背景下,90年代我們大力發展股權融資,股票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也形成了另外一個現象,有一些可以通過債券或其他融資渠道解決的融資需求,也都擠在股權融資渠道,造成“排隊”、“擁擠”、“塞車”等現象。因此,我們需要抓緊研究如何更好地發展債券市場,豐富金融工具和品種,使企業在結構化融資和規避風險的過程中能夠有更多的選擇,做出合理的決策。因此,我們對推出金融産品總的原則是,一方面要廣泛研究,做出準備,另一方面具體産品出臺要慎重穩妥,聽取市場和業界的意見,符合中國資本市場具體的發展階段和特點。

    

    《中國證券報》 2002年6月7日

    


周小川: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周小川:資本市場應更好地為增強企業競爭力服務
周小川縱論入世後的中國企業改革和企業競爭力(全文)
周小川:大力弘揚先進 做好監管工作
周小川勉勵廣大職工和青年為證券市場建功立業
周小川:證券市場要強調誠信義務和誠信責任
周小川:大力發展資本市場 珍惜成果更好培育市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