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無國界——牛津校長在北大   
邵達

    當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與應邀來訪的牛津大學校長柯林盧卡斯教授(Colin Lucas)共同把一隻象徵友誼與合作的青瓷花瓶高高擎起時,東西方兩所古老的著名高等學府之間實現了又一次歷史性的對話。7月21日(星期日)下午3:30-4:30,盧卡斯教授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接受了北大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

    “能獲得北大頒予的英語學位意義非同尋常,無論如何稱得上是一件文化盛事,” 盧卡斯教授在答謝致詞中説。牛津大學也授予外語名譽學位,但那只限于拉丁語,一門走出牛津校門便已到處銷聲匿跡的死亡了的中世紀語言。

    此次授予學位,象徵著學術界在世界範圍內密切的合作關係。“知識無國界,” 盧卡斯教授強調指出。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科學家享有充分的自由來一起工作,交流看法,同屬於一個共同的大家庭,“因為我們從事著共同的事業,來探索萬物的真諦,宇宙的奧秘,對種種自然現象—無論物質的、精神的,抑或幻想的—作出合理的解釋,同時致力於對人類精神世界孜孜不懈的探求,” 盧卡斯教授説。

    談到高等教育,盧卡斯教授説,大學的作用在於消除偏見、非理性與知識匱乏。每一名學生都應該明確自己上大學的目的,“他們應該帶著不同的思想走出大學校門,面對種種複雜事物與人生選擇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與獨到的看法,身體力行成為一名有高度責任感的社會成員。”

    1998年3月北大百年校慶之際,盧卡斯教授曾應邀來訪,並作為前來參加校慶的一百多所國外著名大學校長的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向北大致賀詞。去年他也赴清華大學參加了該校90週年校慶活動。此次故地重遊,並獲得北大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盧卡斯教授感到由衷的高興。“與北大這樣的著名學府建立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是對外宣傳牛津的最好途徑,” 盧卡斯教授説。“如果你只是來簽一個協議,扭頭就走,等於什麼也沒發生,像這種所謂的‘關係’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我始終堅信最好的校際關係應當建立在教授、研究人員與研究生基礎上。對那些來牛津求學的中國學生,我希望在他們離開的時候,能夠感到已經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現在越來越多的英國學生願來北大學習,這對發展雙向關係非常有利,同時我們也的確需要更多地了解北大,了解北大的科研、教學,了解這裡發生的事情。”

    正如盧卡斯教授在講話中指出的,作為這種“雙向關係”的見證,北大與牛津大學在文化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近年來保持著良好的勢頭,兩校高層領導頻繁互訪。1996年,牛津大學前任校長來訪並與北大簽署正式交流協議。97年,北大前任校長陳佳洱率團訪問牛津大學。在學生的校際交流方面,牛津為北大畢業生提供修讀研究生課程的機會並提供獎學金;北大則一直承辦牛津大學學生在華的漢語課程。另外,北大的許多教員都曾在牛津就讀或進行學術訪問,例如光華管理學院的常務副院長張維迎教授就是牛津大學的博士,心理係的王壘教授曾在牛津擔任客座教授。

    在簡短而隆重的學位授予儀式之後,盧卡斯教授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二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盧卡斯教授畢業于牛津大學林肯學院近代歷史專業,後曾執教于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和牛津大學巴列爾學院以及美國芝加哥大學。在芝加哥大學執教期間,他曾先後擔任歷史系系主任和社會科學部部長。1994年他回到牛津大學並擔任巴列爾學院院長。從1997年開始任牛津大學校長,他是第一位為牛津大學連續服務7年的校長。同時,盧卡斯教授還是世界上多所知名大學的訪問教授,任職於世界上的諸多教育及科研機構,並兼任中國廣東省教育顧問。除北大外,盧卡斯教授還獲得了包括謝菲爾德大學、西澳大利亞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在內的多所著名高等學府頒給的名譽博士學位。今年6月17日,在英國女王生日慶典時,盧卡斯教授被授予爵士爵位,以表彰他為高等教育所作的貢獻。

    

    中國網2002年7月23日


牛津大學校長科林盧卡斯:21世紀的大學
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校長眼中的“一流學生”
牛津大學校長認為世界一流大學應具備四個條件
北大與牛津合作打造中國傳媒精英
英國大學排名榜揭曉牛津列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