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第一礦遭不法分子瘋狂盜採

    文縣境內海拔高達2100多米的高樓山是典型的秦嶺褶皺地帶,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稱其為“寶貝地帶”,有著豐富的礦産資源。祖祖輩輩在此居住的當地老百姓稱其為“金子山”,相傳每天日出日落的時候,有無數的金馬、金羊、金鴨在山中出出進進,在晚上不時可以看見閃爍的金光,然而,世代在此居住的當地人民因地理條件的限制,卻過著貧困的生活。

    1998年,隨著國家黃金部隊12支隊的進駐,應證了這一古老的傳説。據初步勘察,發現由文縣境內東向西自橋頭岳家山至陽關、觀音壩、高樓山、堡子壩鄉安壩、葛條灣、月元等至四川九寨溝約17公里的地表氧化岩金礦帶,統稱為陽山金礦,該礦儲量大,礦體完整,品位高,據武警黃金12支隊稱,僅關音壩、安壩、葛條灣三個礦段儲量已達120噸以上,可望成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金礦,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

    這個消息讓當地村民睜大了欣喜的眼睛,原來自己是守著金飯碗要飯吃!村民們再也坐不住了,他們紛紛拿起了镢頭,奔向了自己的田地……

    2001年12月26日,記者翻越高樓山,來到陽山金礦。眼前的情景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愈發滿目蒼夷,在昔日青翠的山體上,處處都有開挖的痕跡,大量遺棄的塑膠片在風中抖動,遺棄的廢礦渣遮蓋了昔日青翠的山體,一些農田也遭到破壞。在安壩武警黃金部隊駐紮處,一位看守營房的士官告訴記者,他們自去年8月駐紮在此之後,就發現有不少非法採金者,在他們營房周圍,至少有20多處淘金點,人數多達上百人,現在天冷了,浸泡礦石的水容易結冰,一些民工只好回家,但當地有人仍在家中繼續偷偷摸摸地淘。

    當記者爬上堡子壩鄉境內的一處山腰時,遇到一位砍柴的農民。他告訴記者,他是該鄉賈拉下村人,姓楊。談到當地淘金的情況,他告訴記者,他是一個淘金者,同時又是一位受害者。武警黃金部隊在開挖礦槽勘探時,雇傭的都是當地的農民,在幹活的同時,農民也掌握了金礦的分佈和走向。於是,當地農民勾結來自四川、河北、河南、廣西等地的外鄉人及當地的有錢人,在自家承包的荒地裏、承包地裏開始淘金。也有人把自己的荒坡、土地以500元、300元不等的價格讓給有錢人開採,緣此産生了不少糾紛,為了要錢,有時還會發生打架鬥毆的情況,楊某説,在他們一帶,至少有幾百畝承包地和荒坡遭到破壞。

    在採訪時記者了解到,這裡金礦埋藏淺,非法淘金者容易開採,岩金氧化礦生産工藝簡單,投資少,生産週期短,是非法淘金者蜂擁而至的一個主要的原因。淘金者在山上隨意挖一個坑,或者是在尼龍袋裏裝上土砌一個坑,在裏面鋪上竹蓆塑膠,就成了一個簡單的淘金池,然後把挖出的礦石倒在裏面,加上水和每噸礦石一公斤氰化鈉的比例浸泡一段時間之後,再進行簡單的化學置換反應就淘出了金子。同時,記者在山野裏看到了大量的盛裝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化學藥品的器皿,這些藥品的使用,在給礦産資源造成破壞和浪費的同時,又污染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大量混合巨毒藥品的水流流入農田,破壞了農田的土壤結構,影響了農田的正常生長,同時也影響了當地人畜飲水的問題,附近村民的三頭牛就因飲用此水而死亡。

    非法採金造成的影響還遠遠不止這些。位於堡子壩鄉的葛條灣內分佈著陶家壩村上、中、下三個村民小組,長住人口300多人。該村淘金始於1998年,1999年非法淘金達到高峰,至去年2月,該村在葛條灣淘金的業主有20戶,外來戶17戶,非法淘金者的亂採濫挖損壞、阻斷三個村民小組5條主要的人畜通道,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地質結構的改變,致使當地水源乾枯,上灣村民小組的人畜飲水要到一公里之外的地方靠人背畜馱去取水,當地樹木、房屋瓦片損壞的情況已無法統計,採礦佔用的耕地20多畝,荒坡50多畝,無節制的採挖,造成葛條灣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增多,當地政府不得不拿出19萬元來安置受到威脅的11戶51人。

    2001年12月27日晨,記者來到文縣人民醫院,見到了因護礦而受傷的劉金武。腳腕骨折的劉金武説,在12月20日清晨,因天下了一點小雪,他看到了一串清晰的腳印在礦區附近移動,憑直覺他感到有人在偷礦石,尋著腳印追過去一看,附近的村民正在炸毀的礦井裏往出背礦石,劉金武大喊一聲追上去,不料被非法開採者當胸一掌,立足不穩的劉金武當即從陡峭的山坡上滾了下來,幸虧被一棵樹擋住,但腳腕已摔折。

    當日,記者趕到文縣礦産資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看到了在此24小時值班的工作人員,圍在一盆快要熄滅的炭火前。記者翻閱了他們的值班記錄:11月24日,有人在高家山偷礦;11月28日,有人偷礦;12月5日,在寺溝發現一戶農民在開礦口,馬上趕過去搗毀其設備,炸毀其窩點……

    守礦護礦,已成了文縣政府部門的頭等大事。富饒的金礦不但未給文縣政府帶來財富,反而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以該縣縣長擔任整頓小組組長為中心,抽調該縣地礦管理局、公安、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劃片分包,24小時留守在山上。2000年全年出動執法人員1350多人次,車輛370多輛次,關閉非法礦點410處,拆除工棚210個,搗毀氰化鈉池400多處,公安機關行政拘留4人,行政處罰120多人,遣散淘金人員900多人。2001年,關閉非法採金坑點270多處。

    大規模的治理整頓使非法淘金者有所收斂,但簡單易行的淘金方式和高額利潤仍使當地農民和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該縣地礦管理局局長康中華告訴記者,文縣山大溝深,陽山金礦更勝一籌。一些淘金者見白天淘不成,就在夜裏偷偷摸摸地幹,在野外淘不成,就在家裏淘,給執法帶來相當大的困難。許多執法人員只好堅守在山上,縣上還要不定期地出動車輛到山中巡邏,淘金者的設備儘管簡單,但炸毀它們卻要化超出幾倍的錢,所花費的經費已超出了文縣所能承受的程度。康局長苦笑著説:“到現在我們還有幾個月的工資沒發,外人可都知道我們是守著全國最大的金礦。”

    隨後記者又採訪了該縣縣委副書記陳郎星,談到金礦的情況,陳副書記苦笑不得,他説,文縣自1986年以來一直是國扶貧困縣,全縣農民的每人平均年純收入才700多元,縣上的財政收入僅佔幹部工資的三分之一。縣內豐富的黃金資源不僅不能給縣財政增加收入,反而需要縣政府每年投入數十萬元的整頓和村民搬遷及護礦費用,縣上為此舉步維艱。儘管省上也成立了開發陽山金礦的相關部門,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具體的開採方案,守著金飯碗而過著乞丐生活,實在不是一個辦法。他希望省上儘快明確開採的權屬問題和具體的開採計劃,只要礦山一旦得到開採,非法開採者一定會有所收斂,縣上也會為此而放下包袱,並儘快走上致富之路。

    金子對人的誘惑不言而喻,要想徹底讓當地人放下“發財”的夢想也許很難做到,但這樣無節制的非法開採,對礦産資源的破壞是殘酷的,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非法開採者淘取的黃金只佔礦含量的百分之五十,還不包括其他附生礦。儘快明確金礦的開採權,加快開採的步伐,也許是最好的辦法。(閻世德 陶曉)

    《蘭州晨報》 2002年01月10日


命沒黃金貴 暗訪“吃人魔窟”陜西陳耳金礦
洛南一金礦變成"吃人魔窟"
發掘歷史的“金礦”
——“金泉現象”與文化産業
紫金山即將成為世界級黃金礦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