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緣何熱了聖誕,冷了元旦?

    上海或許是中國“洋味”最足的城市,這不僅表現在城市的面貌上,也表現在人們的心態上。去年12月24日是西方耶誕節的“平安夜”,在這個西方人的“除夕”裏,上海人用手機發送了1219萬條祝福短消息!據上海行動通訊公司統計,去年11月上海人平均每天發短資訊600萬條,這就是説耶誕節前夜的資訊流量是平時的兩倍。

    “平安夜”當晚,本來就熱鬧非凡的酒吧一條街衡山路上,人流、車流也都比平時要多出一倍。不説國際禮拜堂前善男信女們在瑟瑟寒風中排起了一條長隊,這條街上聞名上海灘的餐館、舞廳、咖啡廳也都是人滿為患,而消費者絕大多數並不是基督徒。“早在一個星期前就有人來訂時段了,否則不會有球道。”歐登保齡球館的一位工作人員説,“這幾年其實年年都這樣,緊俏程度跟飯店裏訂年夜飯差不多。”大眾出租汽車公司的季錫金師傅則抱怨道:“我知道衡山路晚上生意多,不過看來我今晚不應該來,因為車太堵了。”上海的“麥當勞”、“必勝客”這些洋快餐店紛紛推出“聖誕大餐”,店員們也穿上了聖誕老人的服裝。南京路、虹橋、浦東一些高檔商場、大酒店的大堂裏,有的聖誕樹足有一層樓高,樹上挂滿了裝飾精美的禮品盒。

    一個星期之後是元旦,上海放假三天。12月31日晚上的熱鬧並不遜色于“平安夜”,人們在外灘聽海關鐘聲,在淮海路的“大上海時代廣場”一起讀秒。但12點鐘聲一過,此後三天的街頭和市道只能用平淡來形容。“國旅今年的元旦遊人數比去年下降了五成。”上海國際旅行社國內部副經理賀庚渝説。不少旅行社推出的北方“冰雪遊”、南方“海南遊”都門可羅雀。整個旅遊行業今年元旦遊的銷售額比去年下降了四成。不過把今年的業績與去年、前年相比也有失公允,因為“迎新千年”、“迎新世紀”畢竟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另外,寒冷的天氣、不長不短的“尷尬假期”都是阻礙元旦“假日消費”的因素。

    “現在我收到的新年賀卡裏一半以上都是聖誕卡,”復旦大學歷史系顧曉鳴教授説,“像我這樣的中年人也能感到聖誕的‘威力’。”在顧曉鳴看來,耶誕節帶有新年的成分,又不象春節那樣正式,反倒成了朋友聯誼、娛樂購物的好機會。愛過耶誕節的多是年輕人,他們在社會上是引人注目的活躍人群,他們的活躍也使其他群體感受到了這一節日的“熱度”。“另外,我們的社會、銷售大環境都隨著對外開放日益與國際同步,耶誕節又是一個國際上比較公認的節日,‘熱’起來並不奇怪。”顧教授繼續解釋説。

    和聖誕的民間地位比起來,元旦倒是國家法定假日,市道又緣何不溫不火?“關鍵是地位尷尬。”顧曉鳴教授説,“在我國老百姓的傳統觀念中,新的一年是從春節開始的,元旦不帶有很強的年味。”事實上,緊隨其後的春節長假對元旦假期的市場甚至形成了壓制態勢,別的不説,現在滬上街頭的酒家已經早早打出了預訂年夜飯的招牌。在大多數人看來,大年三十闔家歡聚的年夜飯自然比元旦重要得多。購物、出遊也是如此,大都安排在春節的七天長假裏。另外,上海在年前就公佈了春節、“五一”和“十一”的放假日期,不少人更是把來年的出遊休閒計劃都安排妥當,這對元旦又是一層無形的壓制。話説回來,元旦的市場容量和“熱鬧指數”本來就這麼大,也沒什麼大驚小怪。(完)

    

    新華社2002年1月4日


僑鄉揭西海內外鄉親元旦聯誼
上海香港台北:誰是商業世界的文化之都?
元旦出境遊 別帶洋水果
自助旅遊——“走南闖北”
上海迎接歐元全面啟動
大戰略 大思路 大手筆 ——解讀上海城市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