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年齡段最賺錢
入世後誰進入高收入階層?

陳龍輝

        根據專家的預測,入世本身將使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額外增加兩個百分點,經濟總量的增長意味著個人收入水準的增加。可以預見:在經過短暫的適應期後,中國中高收入人群無論在總數上還是在個人收入上,都會有大的增長。

    多少才叫“高收入”?

    國家“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後,慢慢地出現了一個中高收入人群。但是,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收入標準才叫做“高收入”呢?2000年7月,國家統計局在對中國高收入群體進行調查時,給出了一個大致的衡量標準,最後界定以1999年全國城市住戶經常性調查中10%最高收入家庭的戶均可支配收入為底線,即3.2萬元,但實際操作以3萬元為標準。由於我國公民目前工資外收入佔很大比例,很難準確掌握被調查對象的真實收入水準,因此在以3萬元為底線的同時,還參考了被調查對象的消費能力,加上了是否有商品房或私家車作為參考條件。

    由此,高收入群體分為以下三類: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並購買了商品房的人;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並購買了私家車的人;可支配收入遠遠大於3萬元的人。

    100萬剛起步?

    目前國家經濟一直保持著7%-8%的年增長率,界定中高收入人群的標準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水漲船高。廣州2001年已經把高收入標準定為6萬元。3-5年後,劃定高收入的標准將又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中國入世後,全國勞動者的平均收入之間差距也會拉大。這是因為:産業競爭,優勝劣敗,有競爭能力的企業和大發展企業的就業者的工資將快速成長,而破産的企業和效益差的企業的勞動者的工資不升反降。對於個人來説也是如此,在人才市場上競爭能力強的將進入重要崗位,獲得高薪;缺乏競爭能力的則相反。

    入世後由於市場競爭加劇,市場行為更加規範,各類公司、企業都需要大批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因此入世初期將很可能出現人才爭奪戰,爭奪的結果就是薪金水準的提高。

    另外隨著外國公司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其使用的中方管理人員在薪金上將逐步與國際並軌,這樣的薪金收入相對於我國普遍較低的工資水準、消費水準來説將很可觀。

    處於改革前邊的深圳已經流傳著“10萬元不算富,100萬剛起步”的説法。

    第三産業增肥

    儘管對中高收入的衡量標准將上升,但擁有較高消費水準的人數將持續增加。在這些新加入中高收入人群的人中,將有一大批人來自第三産業。

    從我國的産業結構來看,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例偏低。目前我國第三産業只佔GDP的30%,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印度(41.8% )、印尼(41.9%)、菲律賓(45.3%)、泰國(50.2%)、阿根廷(63.3%)等發展中國家。入世後,隨著對外經貿的發展和國內市場的擴大,服務業——尤其知識、技術含量較大的服務行業——勢必大大發展。例如,為進出口商品各個環節提供服務,為外商投資資訊和法律諮詢服務,提供生産、運輸、銷售、保險服務的實體將大量涌現。此外還有那些借對外貿易“東風”發展起來的文化、餐飲、酒店、旅遊、廣告等服務業的總量都將擴大。而這些行業的業主和高級管理人員將成為一批新的中高收入者。

    哪個年齡段最能賺錢?

    在國外,影響收入的三大主要因素分別為:職業、文化程度與性別;在我國過去是地區、行業與工齡。現在工齡不再是影響中國人收入的因素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合理的文化程度。這將使年輕的“知本家”們,用知識贏得收入。

    國家統計局的調查表明,2000年我國高收入群體中比例最高的是30—40歲的人,佔城市高收入群體的37%。其次為40—50歲的人,佔城市高收入群體的31.3%。

    中國入世後,與國外商業往來增多,眾多的新規則、新管理模式需要研究,同時英語、電腦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的工具而不是技能,從業者(尤其是高級管理人員)只有具備了較高新的知識、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才能在人才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因此30—40歲的人在中高收入人群中的比重將迅速擴大,遠遠超過其他年齡段的人。

    灰色收入將淡出

    入世後,“灰色收入”這個詞將漸漸被人淡忘。從80年代中期,中國人的收入不再單純,特別是高收入的那一部分群體,他們的收入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工資制度內的收入;另一部分是工資制度外的收入。單純依靠較低的工資收入不可能躋身中高收入階層,制度外的“灰色收入”差不多佔到許多中國人的一半。

    入世後,各個企業有各自的薪金髮放模式,企業內部針對不同的人也採取不同的薪金制度,另外人才流動的障礙被紛紛打破,沒有合理的薪金水準很難留住人才,因此中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構成將發生變化:擴大“紅色收入”,縮小甚至杜絕“灰色收入”。

    這種變化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使企業員工在收入上“背靠背”,達到保護個人隱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便於國家掌握公民的收入情況,準確徵收個人所得稅,發揮稅收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作用。畢竟“灰色收入”很容易逃過國家稅收。

    一生要換六七種職業

    隨著外來資本的擴大、市場競爭的加劇,我國在入世初期高級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的需求將迅速膨脹,他們有較大的空間進行職業選擇。鋻於我國薪金水準受地域、企業性質的影響較大,人才擇高薪而棲的傾向將直接導致較大規模的人才流動。

    入世後,高級人才的職業穩定性將遭到削弱,甚至出現大量跨地域變更職位的現象。隨著人才流動的加劇,人不可能“從一而終”,就業、擇業將是伴隨一生的事情。據統計,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一個人一生要更換六七種職業。

    加入WTO後部分高薪職業需求變化:

    保險

    我國境內的中外保險企業有25家,保險從業人員有15萬人。

    我國每人平均保費支出僅13美元,即使是上海也僅約為54美元。而馬來西亞為181美元/人,美國為2372美元/人,可見保險業發展空間的廣闊。

    險種將進一步細化,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

    金融

    全國各類金融機構及其網點有20多萬個,金融從業人員240多萬人。

    金融領域放開後,金融同業競爭將在更寬的領域、更高的層次上展開,員工素質的高低將是金融業成敗的關鍵。

    總的從業人數增幅不大,但高素質金融從業人員所佔的比例將大大增加。

    律師

    目前全國獲取執業資格證書的律師有11萬人,律師事務所9000多家。

    目前全國只有不到30%的企業擁有法律顧問,不到萬分之一的人擁有私人法律顧問。市場空間巨大。

    會計師

    註冊會計師13.3萬人,會計師和審計事務所超過了6900家。註冊會計師人數在世界各國已位居第二位。

    國內財會從業人員數量巨大,但持證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只佔很小的比例。

    到2010年,會計師事務所從業人員達到30萬人,其中註冊會計師20萬人。

    獨立成篇:經濟學家預測五種人收入提高

    在2000年7月的調查中,高收入人群中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比例最大,佔31%,其後是專業技術人員,佔25.2%。自由職業者佔17.8%。加入WTO的5到10年後,中國會出現一個中高收入群體。經濟學家肖灼基認為5種職業人會率先加入這一階層或群體。

    第一種人是科技型企業家。

    第二種人是金融證券界的高層專家。

    第三種人是各類專業人員,尤其是律師、會計師、精算師、測量師等仲介機構專業人員。

    第四種人是部分私營企業老闆,包括部分股民。

    第五種人是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

    目前的企業家大都是創業型,在市場競爭較少的情況下利用早期的資本投入發家,入世後企業的管理水準需要相應提高,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託職業經理人的作用。因此,從職業構成比例來看,中高收入人群中各類高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所佔的比例將迅速增長,而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比例相對減少。“知本家”的比例將繼續擴大。

     英才2002年01月02日


廣州13類高收入人受到稅務局重點監控
年薪調查:京滬穗深四地高收入白領工作領域有不同
讓高收入者交稅——難!難!難!
高收入者一半來自外快
高收入家庭調查顯示:供個大學生16萬
我國採取七項措施加強高收入者個稅徵管
九類高收入行業個人所得稅成為重點管理對象
高收入者更愛借錢過日子
稅務專家初步擬定高收入標準:年薪6萬元以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