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大國的戰略抉擇  

    新年前後,我國財政和金融政策,投資和消費領域,出現了一系列令人關注的新變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2年將繼續發行長期國債;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再次下調人民幣存貸利率。在投資領域,醞釀多年的投融資體制改革撩開面紗,大規模啟動民間資本已是指日可待。在消費領域,長期居高不下的住房交易費用大幅度降低。種種措施表明,擴大內需實施的力度正在加強。

    起始於1998年的擴大內需,至今已有4年時間。經過4年的嬗變,這項政策不斷充實,認識更加明確,經驗日益豐富,已經成為13億人口大國的戰略抉擇。

    四年登上四個臺階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人們至今記憶猶新。我國外貿出口增幅從這一年的20%猛跌至1998年的0.5%。利用外資也跌至20年來的最低水準。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大膽作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決策,同時採取包括增發國債、降低存貸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稅率等在內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擴大內需的方針開始實施。

    應該説,最初提出擴大內需方針,是一項緊急應對之策。其初衷是破解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止住經濟增長下滑的勢頭。手段也很單一,主要是發行國債,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當年,1000億元國債,帶動經濟增長了1.5個百分點。

    初試成功後,擴大內需的政策在1999年進一步得到充實,實現了投資和消費雙翼齊飛。國債投資,既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又增加了技術改造的內容,特別是國債技改“四兩撥千金”,1元投資就可拉動10元社會投資,成為內需擴大的重要力量。啟動消費,既注重收入的增加,更注意引導消費行為,國務院改革出臺新的法定休假制度,培育了紅紅火火的假日經濟。第一個“黃金周”到來時,大江南北,人來人往,消費熱浪滾滾,旅遊收入達到141億元。

    到2000年,我國已經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國民經濟出現了重大轉機。此時,擴大內需,不再只著眼于當前的困難,而是成為長遠的發展戰略。在這一年裏,西部大開發拉開帷幕。西行的列車、西飛的航班,顯得格外忙碌。新開工的十大項目、進行前期工作的五大重點工程、加快建設的78個在建大中型項目,使西部地區成為投資熱土。

    2001年,國家繼續增發1500億元國債。鼓勵消費的一些政策出臺,徵收了近20年的電話初裝費被取消。在世界經濟增長僅為1.3%的情況下,2001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仍然達到7.3%。擴大內需,不單單是增加投資和消費,已延伸至結構調整、改革、增加就業、改善人民生活、可持續發展等方方面面。

    從單純的加大投資,到投資和消費雙翼齊飛;從短期應對之策,到長期的戰略方針。擴大內需的方針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成為13億人口大國經濟發展的“紅線”。

    中國特色的經驗

    擴大內需並不是中國人的發明。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就曾採取過擴大內需的政策。日本在《國民經濟倍增計劃》中,也提出了增加政府投資、激活民間資本等擴大內需的思路。然而,國際經濟學家評論説,中國實施的擴大內需,是迄今為止成功的範例之一。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日本曾把擴大內需確定為一項發展戰略。日本前首相橋本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明確表示,將通過擴大內需來恢復景氣,為解決亞洲經濟問題作出貢獻。日本的經濟學家認為,日本在“內需擴大主導型戰略”貫徹過程中,由於政策搖擺不定,總體上是失敗多於成功,教訓大過經驗,迄今結構轉換、新增長點的培育等深層次矛盾仍未得到很好解決。日本的教訓在於沒有把擴大內需作為一項戰略貫徹到底,反反覆復以至多次坐失主動實現轉折的良機。

    專家們分析中國擴大內需的經驗時認為,中國擴大內需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奠定了其政策成功實施的基礎。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實力大大提高,居民儲蓄、外匯儲備、財政收入、糧食儲備雄厚。同時,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東西差距、城鄉差距,蘊藏巨大的需求空間。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擴大內需,一以貫之,堅定不移。在2000年,國民經濟出現轉機時,有不少人提出,積極財政政策的任務已經完成。但是,中國政府仍然在2000年和2001年繼續增發長期國債。國債項目,不但保持了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更為長遠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擴大內需,十分注意各項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增發國債和啟動社會投資相結合。4年時間裏,國家共投入長期建設國債5100億元,而形成的工程量達到數萬億元。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相結合。在增加財政預算支出、加大財政支出結構調整的同時,積極運用貨幣政策促進經濟發展。把增加投資和擴大消費結合起來。注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清除消費障礙。

    中國擴大內需,不是簡單的量的擴張,而是質的提高,因而有著長遠的動力。在國債資金的帶動下,不僅將部分儲蓄迅速轉化為投資,而且使國內相對過剩的原材料和機電設備等投資類産品生産能力得到較好地利用,促進了工農業生産穩定增長和企業效益明顯改善。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

    10年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由此,引發了新一輪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浪潮。

    10年後的今天,我們堅持擴大內需方針,其實質就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經濟要不斷增長,要獲得持續的發展動力,就必須從我國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立足自我,擴大國內需求。這是實踐的結論,更是今後不能動搖的方針。在我國的經濟增長率中,70%以上來自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的貢獻。我國是一個擁有近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來解決。這既是我們的國情,同時又是我們發展經濟的“王牌”。

    國家統計局測算表明,目前,我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相當於城鎮居民的1/3,滯後城鎮消費水準整整8年時間。如果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從現在的不足40%提高到50%,就意味著國民經濟新增8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如果西部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東部現在的水準,國內生産總值將形成1.7萬億元的增量。潛在的需求一旦化為現實的需求,將為中國經濟飛躍提供不竭的動力。

    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我們不但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而且要把實施的力度和效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唯有如此,才能把外部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限度,“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才能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的勢頭,為第三步戰略目標實現奠定堅實基礎。擴大內需,任重道遠。

     新華社 2002年2月26日


計委稽察重點:督促在建國債項目年內建成
下調利率,刺激內需
國債為中國交通設施建設“提速”
三年來國家累計安排教育國債資金108.2億元
3年以來國債投資直接創造就業崗位達500萬個
國債投資勢頭不減 拉動經濟居功至偉
關於支付2001年記帳式(七期)國債利息的通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