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遺址命運堪憂

    黃沙漫漫,野草茫茫,在青藏高原一隅,一座座低矮的蟻堡式建築物匍匐在荒涼的地面上,不時又有一些暗紅色的殘垣斷壁投入眼簾。這便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試驗和生産基地——中國核工業總公司221廠的遺址。

    相較附近的熱門旅遊點如青海湖來,來這裡的人要少得多,建築物正被越長越高的野草吞沒。它的命運值得關注。

    製造第一顆原子彈的地方

    在青海省各大旅遊公司的推介書上,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均未被列入。我們是經朋友力薦而赴該處的。221廠距青海省會西寧市區101公里,位於青海湖以北的大草原上。豐田越野車上的高度表顯示海拔為3200米。

    汽車穿越流沙和荒漠,草原上終於出現了一些堡壘狀物,隱隱有坑道似的門洞,通往地下。還有一些孤零零的殘墻。據同行的知情者介紹,這是原來生産重水和核彈配件的工廠遺址,建築物上的磚瓦已被附近居民拆走蓋房了。這些建築初建於1958年。其時,中央決定建設“零二”工程,代號為221廠,對外稱“青海礦區”。

    路邊閃現過當地旅遊局豎立的歡迎觀光的廣告牌。我們來到一座用混凝土掩體護衛著的梯形建築前,其前部有許多方形和圓形的孔洞,墻是鋼質的,散發著令人心悸的銹紅色。文字説明上寫道:“國營221廠六分廠區,簡稱靶場。該廠共設608、610、614、636、651和1971號、1972號八個試驗場,在1964年至1978年間,在該廠進行過數十次爆轟試驗(核武器冷試驗)和數十枚穿甲彈試驗。”

    這靶場已被改成一座展覽館。然而,大門緊鎖,無人看顧。更多的文字介紹已斑駁難以辨識。建築前的空地處豎立了一個鋼架,上面有一個原子彈模型。據稱,館內陳列了一些儀器,但我們無緣看到。

    白天藍雲,野草無際,令人神傷。這裡有名為金銀灘,是王洛賓譜寫《在那遙遠的地方》之處。附近有不少藏式氈房的旅遊點,據説,十分營利。

    據六分廠址百米開外,是亞洲一號坑,掩埋著核廢料,地下埋有四塊碑,警告人們不得深挖。

    神秘禁區內的斷垣殘壁

    在1170平方公里的這塊神秘禁區內,分佈著核基地大大小小的工作區、生活區,地面建築物面積達50多萬平方米。這裡的廠房大多也空寂無人,一片荒蕪。

    我們來到四分廠的遺址處。紅磚圍墻裏有一大院,有五六處由掩體防護著的大型建築。裏面一片淩亂,瓦礫遍地,據説是工作人員撤離時破壞的。

    附近的地面上有一些圓形井狀口,可緣鐵扶手攀下。地下顯然還有更龐大的建築設施,但從洞口看下去也是殘磚碎瓦,不忍卒睹。院子四角都設有崗亭。

    在這院中,蒿草瘋長得更厲害,蚊蟲群舞,幾十隻綿羊在漫遊,草叢間可見人畜的糞便。遠處隱現祁連山雪峰。難以想像,這就是上萬名祖國優秀兒女奉獻青春的地方。

    同行的知情者説,90年代初,221廠根據中央指令,在完成歷史使命後,全體員工奔赴新的崗位。1995年5月,我國宣佈運作了30多年的核基地全面退役,遺址移交給地方政府安排他用。

    我們又驅車來到另一處大院。鐵柵門上了鎖,無法入內。兩個打野草的農民正從墻上翻越而出。門上有兩個五角星形。門已銹蝕變形。院內有一條主道,兩旁豎立著無電線的路燈桿,還有一些兩三層樓的紅磚建築。有高架天線,像是通訊指揮機關。門口有哨位,四角也有崗亭。

    這院外還有幾處建築,也是破舊感。進入一座,裏面排列著一間間辦公室似的房間,沒有門窗。一處墻上隱隱有繁體字跡:“政治”、“思想”、“工作”等。有一處“職工之家”,是禮堂式建築,上寫“……毛澤東思想大學校”字樣。還有停車庫及油庫。

    附近野草間有一條鐵軌,是基地的專用鐵路,通往蘭州,再往羅布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即是在鐵路一頭上車的。

    總裝車間成了豬狗牛羊圈

    隨後,我們又來到“十八甲區”,這裡有核武器總裝車間“二分廠”,規模更大。

    鐵門也上了鎖。院內有兩戶人家居住,叫了半天,才來開了門。這大院已成了養豬狗羊牛之處,它們見有生人來,都起勁地叫喚不停。

    院中有一座六層大型主樓——辦公用的。據説,這便是著名的“將軍樓”。當年,中國核彈奠基人王淦昌、朱光亞、鄧稼先、周光召等人曾在這裡工作、生活。附近有字樣:“院內有毒,群眾止步。”附近有五六處大型廠房,上面有“抓革命促生産促工作促戰備”的紅色大字。外墻均坍塌剝落,窗玻璃破碎,甚是淒涼。

    其中一座廠房,開著門,進去一看,裏面滿地羊糞,臭氣逼人。細看仍有天車、暖器設備、消火栓、各種管道等設施,沒有拆走。

    據介紹,核彈元件在其他幾處做好,最後在此總裝,運向大西北的試驗場。幾代人連續奮鬥的壯麗事業,多少人為之貢獻了青春年華,有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然而,後人卻難以從這破敗的廠房中看到絲毫跡象。

    好在,距此地不遠處有一座高聳的紀念碑,仍在提醒人們銘記這韆鞦功業。碑頂是一個銀色的金屬圓球,是一比一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模型。碑上有張愛萍將軍題字:“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這是1992年221廠撤離時建立的。

    碑文寫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這裡誕生,中國第一顆氫彈在這裡研製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國首次核子試驗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站起來的中華民族終於有了自己的原子彈,為打破核壟斷、維護世界和平作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

    文中提到,30多年來,我國在這神秘禁區裏攻克了原子彈、氫彈的尖端技科學技術難關,成功地進行了16次核子試驗,實現了武器化過程,生産出了多種型號戰略核武器裝備部隊。

    夕陽之下,孤寂的花崗岩碑身閃射出光影。筆者幾欲落淚。

    關注核基地的命運

    據説,自1996年以來,核基地共接待遊客30多萬人。但我們此行,一路上卻沒有看到別的觀光者。從基地處處大門緊鎖、一片狼藉的情況看,似也少有人造訪。

    回去的路上,大家發著感慨:“沒有想到,本應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最佳場所,卻是這樣一座座無人探訪的淒涼廢墟。”“已成了放羊和打野草的場所。”“以為會有系統的講解和介紹,有各種旅遊路標,甚至有幻燈和電影,重述那激動人心的一幕。但是,卻是這樣的情形。”“據説,國家文物局最近已宣佈此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卻看不到任何保護的跡象。”

    同行的知情人講,當地政府急功近利,正欲招商,充分利用核基地的現有廠房,將之改造成時興産品的車間。列入考慮的項目,已有火力電廠、鋁廠、化工廠等。

    “這樣一來,核基地的原貌恐怕會受到改變吧。後來人將不再能看到當初的模樣了,而美麗的金銀灘將受到真正的污染。”知情人説。

    基地所在地原是軍事禁區,基地退役後,經國務院批准,青海海北州政府遷到這裡,數千居民也隨之遷來生活。由於原區域內的地名是空白點,經反覆研究,州府定名為“西海鎮”。發展經濟,是海北州的第一要務。據説,旅遊招商也是一個重點,但是,導遊卻不願帶人來。知情者説:“原因是路比較難走,還有人擔心核污染。總的來講,國內遊客對這種地方興趣並不大。

    實際上,路並不是問題。一條連接青海湖和原子城的柏油路正在加緊施工,將能解決行路難問題。

    污染也並不存在。所謂核污染,專家更是稱沒有任何威脅。221廠運作30多年,工廠周圍居民每年受到最大輻射劑量僅為國家標準的千分之一。基地退役時,中國曾組織專家,對試驗區每一寸土地進行全方位的化學清洗,歷經兩年,並對5400多平方米的貧鈾輕微污染進行了萬無一失的深埋和壓層處理。整個清除工作,投資30多億元人民幣。鑒定結論是,其安全處理達到了國際最嚴格和最可靠的參數標準。

    倒是旅行社和遊客對這裡沒興趣,才是最主要的問題。

    現在,一些國人的忘性是越來越大了,前輩們創造的歷史,苦難也好,光榮也罷,仿佛是聽厭了的老歌。在這種背景下,旅遊正在淺薄化和表面化:到處是雷同而俗氣的紀念品,到處是騎馬照相和採購贗品,到處是休閒的主題——連虎門炮臺和圓明園也成了放縱和輕佻的場所,完全沒有了沉重。遊客們不再去探究遺址後面的歷史意義。最後,連歷經滄桑的建築物也被粉刷和加工得很現代化了。

    這也會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未來的命運嗎?

    

    千龍新聞網 2001年9月11日



相關新聞


五千年前炎黃之戰發生在延慶



媒體披露印軍將裝備核彈頭根除“中國心病



台灣當局曾想用美國核武器報復大陸



“中國原始第一村”揭秘



白宮發言人:美國支援中國擴大核武庫的報道有誤



印擬在部隊裝備核武器



美國防部考慮關閉更多軍事基地



中國克隆基地探秘



削減核武器第一步 布希將命令全面檢查美核武庫



全景透視 美國對華核打擊多次胎死腹中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