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台灣當局曾想用美國核武器報復大陸

    多年來,有關台灣是否曾發展核武器或曾部署核武器的傳聞不斷。據台灣《聯合報》披露,根據臺“國防部”解密檔案證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臺軍方就秘密要求美軍提供戰術性核武器,以防一旦大陸對台灣外島發動核武器攻擊,臺軍可進行報復。臺軍方也曾評估,是否可能利用部署在金門地區的口徑203毫米的榴彈炮發射戰術核炮彈,攻擊對岸的大陸軍隊。

    1961年4月4日,當時的臺軍“參謀總長”彭孟緝在作戰通報中指示,調查外島現有可使用核武器的火炮,一旦美國方面給予核武器支援外島,外島是否有這樣的陣地可供射擊使用。當時認為,陣地位置似以選于大金門島較為理想。

    彭孟緝當年為何做此指示,並未見諸相關檔案。臺報認為,當時中國大陸已在前蘇聯的協助下進行核武器的研製。據臺軍方分析,一旦大陸研製成功,可能會用於攻擊台灣外島,因此彭孟緝才會未雨綢繆指示相關單位先研究核報復的可行性。

    三天后,即4月7日召開的臺美高階層官員座談會中,“副參謀總長”賴名湯就以“大陸軍隊進攻外島時,可能使用核武器。為確保外島安全,臺守軍也有需要使用戰術性核武器,對大陸軍隊進行報復”為由,要求美軍協助指導金門地區守軍,利用現有裝備使用核武器,進行各項準備。不過美軍與會代表當場就表示,金門地區無使用核彈的必要。如要實施核報復,也有比使用203毫米炮更妥善的手段。即使要以這種炮發射核炮彈,一切器材將由美方人員送來使用,目前無須特殊準備。如果預先為訓練並進行準備,將給予中國大陸藉口,促使中國獲得蘇聯的大量核援助,這樣對台灣和美國,都極為不利。

    台灣軍方碰了軟釘子後,並不死心,仍要求“聯三作戰參謀次長室”和“金門防衛司令部”進行“金門203榴彈炮發射戰術性核彈之研究”,研究報告列為“絕對機密文件”。

    “聯三報告”指出,當時金門地區只有一個203榴彈炮營,共有12門火炮,而且203榴彈炮只能發射1KT和2KT的小型核炮彈 (1KT等於1000噸TNT炸藥爆炸的能量 )。而2KT核彈實施低空爆炸的損害半徑約為1000米,安全半徑約為2000米。203榴彈炮在最大射程約為18公里時,投射誤差不到100米,而從大旦島到廈門之間的距離為4000多米。因此,就距離而言,對臺軍安全無影響。至於輻射落塵,除9到10西北風季節,對臺軍稍有不利影響外,其他季節都不致危及臺軍安全。

     對於金門島對面戰術性核目標,“金防部”建議,中國大陸軍隊發航前集結船舶物資與人員為核武器攻擊的有利目標,就金門對面地形,大陸軍隊可利用的戰備集運地區有澳頭、廈門西北部、五信道和廈門港幾個地區;另外,大陸軍隊採取由岸至岸攻擊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應在五信道口、廈門水道兩地區配置適當的核火力。“金防部”甚至建議用核武器殲滅剛登上金門海灘的大陸軍隊,不過後被否決。

    由於金門203榴彈炮全部配置在大金門,射程只能達到澳頭、蓮嶝及圍頭的極少部分地區,共約92平方公里的面積。這一地區內除大陸炮兵外,沒有其他重要設施,而不是渡海的主要集運地,並不能滿足核攻擊的要求。所以“聯三”和“金防部”都建議,將203榴彈炮前進部署至小金門。其中“金防部”主張將兩門203榴彈炮部署小金門,另兩門則移駐金門西部的下埔下陣地,如此射擊區域可涵蓋廈門水道、廈門島及澳頭的大部分,還可加強小金門反炮戰能力和以核火力支援大、二的防衛作戰。火力涵蓋面積增至177平方公里。

    “金防部”還對核火力需要量進行評估,分別是廈門島西北部2KT六發、廈門港區2KT三發、澳頭區2KT四發、廈門水道2KT八發、五信道2KT四發、新頭地區2KT一發和1KT三發……,合計2KT30發、1KT15發。“聯三”和“金防部”都建議,核彈應預先儲存于金門,地點乙太武山東坑道最佳,小金門地區則視需求適時以“水鴨子”船運補。

    “聯三”對“金防部”報告中的核攻擊目標、203炮部署調整、核彈需要量和屯儲等建議,皆表贊同。不過因美方終究沒有承諾提供核武器,使這份核武使用評估報告只能留作內部參考,也不能公開,卻讓軍方在核時代留下一份記錄。

     人民網 2001年9月0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