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城市誰的競爭力最強?

    競爭能力依次為上海 北京 深圳 廣州 大連 天津 青島 南京 武漢 廈門

    發展環境依次為上海 深圳 北京 廣州 天津 大連 杭州 南京 武漢 成都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借鑒國際慣例,通過詳盡、深入、細緻的分析,對我國各大城市的經濟發展環境和競爭力進行了排序,日前公佈結果。供讀者參考。

    經濟發展環境評價體系的指標有哪些?

    城市經濟發展環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其評價過程也是非常複雜的。本文在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依據城市經濟的相關理論,並借助專家法的調查,把經濟發展環境指標體系分解成三個方面,即分為經濟規模、經濟素質、經濟運作環境(狹義的經濟發展環境)三個領域層,然後分別以若干具體指標來描述這三個領域的優化程度。綜合專家們的意見,經濟規模主要包括國內生産總值、工業總産值、外貿進出口總值、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等指標;經濟素質包括三次産業結構、高新技術産業在工業中所佔比重、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總額中所佔比重、全員勞動生産率、經濟增長速度、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投資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中所佔比重等指標;經濟運作環境包括城市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結構、政策法律環境、市場功能配套和金融供給程度等指標。最後我們確定了28個具體指標,這28個指標的數據全部採集自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時間統一截止在1998年,以保證指標數據的統一、準確和可比較性。

    各城市經濟發展環境模型分析的得分排序

    單憑由各個數據構成的指標體系,還無法對所選取的樣本城市進行綜合比較、加以分析,必須借助於一定的數量分析方法和模型,對各個並不直接關聯的數據加以處理,使各個具體指標所蘊含的資訊能夠通過若干個綜合指標加以反映,並確定出各個中心城市在經處理後若干個綜合指標上的得分,再加以累計,才可以得出各個中心城市在經過數量模型計算後的排序情況。

    我們在課題研究中所運用的方法和數學模型是因子分析方法及其相應模型。因子由六個主因子構成。其中,主因子1:由GDP、建成區面積、人口密度、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貨運總量、每百人擁有公共圖書、當年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構成,可以定義為城市經濟規模和城市聚集度。主因子2:由每人平均GDP、每人平均年末儲蓄存款餘額、每人平均綠化面積、每人平均用電量、每人平均液化石油氣家庭用量、每人平均財政收入、每百人擁有電話機數等構成,它可以定義為經濟運作基礎,並可以再分解為基礎設施和資金供給。主因子3:由城市面積和年末總人口構成,它可以定義為城市規模,包括人口和面積。主因子4:由每萬人擁有病床數構成,它可以看作是城市舒適度的代表。主因子5:由第三産業比重構成,它代表産業結構優化程度。

    專家系統修正得分排序

    儘管因子分析法是一種比較可靠的系統評價方法,技術檢驗也表明本課題的因子分析模型可信度是較高的,但是我們不能排除因子分析模型也會出現某種偏差。因此,我們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礎上,要結合專家系統的評估,以便得出更有説服力的結果。

    根據許多專家的意見,我們分析發現,模型中城市規模這一主因子的貢獻率比較大。討論結果認為,雖然城市規模本身確實也是城市經濟發展環境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出現像本課題中這種某一單項指標偏差的情況下,不能消極地認同因子模型給出的貢獻率,我們有必要對主因子的貢獻率作出適當的調整。根據專家法評估,我們對前三個主因子的貢獻率進行調整,把主因子3的貢獻率適當調小,同時主因子1和主因子2的貢獻率適當調大,然後在調整主因子貢獻基礎上,計算得出一組修正綜合因子得分。

    與此同時,我們也作了專門的專家調查,請各方面的專家根據自己的認知為各中心城市的經濟發展環境打分排序。被調查的專家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專門研究城市經濟問題的專家;第二類是外國跨國公司在華的投資機構、管理機構的負責人或他們的委託代表;第三類是部分著名上市公司的負責人。此外,也向部分經濟類的新聞媒體發放了調查問卷。被調查專家根據問卷的設計內容,分別對20個中心城市的區位與交通、金融與商業服務、人才與勞動力、基礎設施、政府服務、市場規範程度、生活環境等七個方面的問題書面回答了自己的意見。經必要的處理和分數換算,形成了一個專家系統的中心城市經濟發展環境排序。 

    誰是中國經濟發展環境最優的城市?

      根據指標分析和數量模型系統嚴格計算出來的城市經濟發展環境情況排序,與專家系統的排序情況相比,二者有一致的地方。兩個系統中排在前四位城市的情況完全一致,均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和廣州;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中有7個城市是重合的。最後,我們以數量模型系統為主,結合專家意見系統。按照兩個系統中每個城市的排序取值。即列第一位的取20分,列第二位的取19分,列第三位的取18分,以此類推,兩個系統中的排序得分加以一定的權重(數量模型系統設置0.6權重,專家意見系統設置0.4權重)加以綜合計分,最後得出排在前15位的中心城市序列。

    對這樣最終排序結果,需要做幾點説明:

    1、本排序是綜合了數量模型分析系統和專家調查系統的結果,目的在於防止模型系統的某種機械性和專家系統的某種模糊性,但在權重取捨上還是以數量模型結果為主。

    2、各城市的得分絕對值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分數的高低只是反映出一個相對的落差,形成一個排序情況,分數值的差異絕不表明城市經濟發展環境的差別程度。

    3、根據兩種系統比較出來的結果顯示的是各中心城市在經濟發展環境的優良水準。並不表明經濟實力和經濟發展水準,所以深圳的排序高於北京,而若論經濟實力,深圳顯然不如北京。深圳的經濟發展環境位居第二位,表明當地的經濟發展的環境條件比較優越,過去幾年該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和企業成長情況也證明這一點。

    廈門

    作為國內十大競爭力城市之一,廈門的城市規模和經濟總量是相當小的。2000年廈門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在最末位。之所以能進入十大競爭力城市行列,主要是因為其經濟活動與國際經濟的融合程度相當高,國際資本在廈門的産業發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廈門距台灣最近,一旦“三通”正式實現,廈門在集聚海內外生産要素和開闢海外市場方面將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一年一度的國家級外商投資洽談會在廈門定期舉行,也增加了廈門的經濟集聚效應。目前的城市定位主要是貿易型、旅遊型,産業發展主要是貿易加工型,在中國入世後,如何尋求上規模和上層次的支柱産業體系將會對廈門的城市競爭力産生長遠的影響。

    武漢

    武漢有著比較獨特的地理區位,在華中地區沒有任何可競爭的城市對手。只是在與長江下游的交界邊緣地區,不斷受到來自南京的競爭力量的影響。武漢在商業和金融領域的競爭優勢是比較明顯的,與上海、天津、北京、廣州並列,一直是中國五大商業城市之一。但是,武漢在城市競爭力方面最大的弱點是她的區域性,即城市的競爭優勢主要局限于華中地區。經濟能量難以向區外輻射。另外,作為特大型的城市,武漢的每人平均GDP和每人平均收入偏低,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高素質的人才向武漢集聚。1999年,武漢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262元,大大低於南京和濟南。

    南京

    南京的城市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她的綜合性方面。德國巴斯夫集團在南京的投資,將形成中國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在長江下游,南京也是僅次於上海的商業中心城市和金融中心城市。由於南京有比較好的文化積澱,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度集中,因此有比較豐富且高品質的人力資源供給,這在長期上保證了南京的城市競爭力的穩定和提升。構成南京城市競爭力不利因素的是城市的影響力和國際化兩大方面。無論是産業發展還是城市建設,南京均達到較高的水準,但似乎又很難找出在全國有最突出影響的地方。在東南沿海特大城市中,南京的國際化程度偏低,外資銀行、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從事跨國經營的企業偏少,舉辦引人矚目的大型國際活動較少。

    上海

    無論是從顯性指標還是從非顯性指標去觀察,上海都是中國名副其實的競爭力首位城市。上海的綜合實力是國內任何一個城市難以相比的。以2000年的國內生産總值為例,上海(4551.15億元)比排在第二位的北京(2460.5億元)高出84.97%,比天津(1639.41億元)高出1.78倍。上海的城市競爭力尤其突出表現在産業結構、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影響力和國際化方面。“財富500強論壇”和APEC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選擇在上海召開,既確定了上海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城市的地位,又極大地擴大了上海的國際化程度。但是,上海城市人口的過於稠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的吸引力。 

    北京

    作為首都和國內第一政治中心,北京在許多方面享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城市確定在北京,使其在基礎設施、影響力和國際化方面有一個趕超上海的機會。由於北京的政治資訊和商業資訊比較發達,非常適合於大型投資金融機構發展,所以許多頗具實力的大型投資集團和金融機構均把總部設在北京。以聯想、北大方正為代表的北京高科技産業在國內有較強的競爭力。另外,北京的房價過高、空氣環境的缺陷以及留京政策方面的因素等,限制了優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力的流入。

    深圳

    深圳的城市競爭力更多地來自於它相當寬鬆的經濟制度和市場環境。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深圳是中國最開放的城市,而且把其他城市拉開了一個很大的距離,在別的城市不能做的事情,可以到深圳去做。憑知識、技術和能力掙更多的錢一直在深圳得到較好的體現,高薪酬制度使深圳在過去的20年中吸收了全國數十萬計的高智商技術專家和管理人才。不過,隨著其他城市開放程度的提高,深圳的競爭力優勢已經在悄悄發生改變。

     廣州

      在深圳開闢為特區之前,廣州是華南地區無可爭議的首位城市。在除上海、北京以外的全部副省級城市(包括部分省會城市和特區城市)中,廣州在GDP總量、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年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和城市建成區等重要指標方面均排列第一,地方財政收入僅次於深圳位居第二。在産業結構方面,廣州具有特殊的優勢。廣州在競爭力方面的不足表現為她似乎是一個過“老”的城市,城市規模的增長相對於其他中心城市顯得步伐要沉重緩慢一些。

    大連

    大連在城市建設和城市環境美化方面幾乎成了國內其他中心城市的榜樣,一年一度的大連國際服裝節也使大連成了國內發展會展經濟的先驅,再加上城市的足球俱樂部,最終使大連的“人氣指數”直線上升。不過,“人氣”並不能代表城市競爭力的全部,大連在城市競爭力方面有不少嚴重的不足:2000年大連的國內生産總值在全國2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第9;1999年大連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是6274元,居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第19位,大連在城市收入和每人平均收入方面的落後,主要是出於大連的産業沒有很強的競爭力,缺乏名牌産品。

    天津

    如果按照各種指標數據進行嚴格的統計和計算,天津的城市競爭力指標應該是高於第6位,之所以在專家調查系統中名列第6,主要是因為她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産業較傳統的城市,也由於她特殊的區位條件,距離北京過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天津的經濟輻射能力。

    青島

    青島的城市競爭力主要是近年來逐步形成的。2000年,青島的GDP在副省級城市中名列第七。青島的工業在短短十幾年就構築了以名牌産品為核心的支柱工業體系,海爾、海信、澳柯瑪、青島啤酒、雙星的知名度幾乎超過了青島。如果説大連是以經營城市品牌而成功的,青島則是以經營工業品牌而成功的,各有優勢。強大的工業現在是青島突出的優勢,産業結構升級的任務還是比較艱巨。

     《經濟日報》2001年10月18日  



相關新聞


點評中國城市競爭力



風物長宜放眼量
——由“香港及上海城市競爭力比較”説起



提高城市競爭力需治三大病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